百战沙场碎铁衣!愿征战沙场,视死如归——长枪

古代作战,兵器以轻利为上乘,所以有“快马轻刀”之说。兵器笨重,不仅不利于武艺的发挥,而且无论步战骑战,都是一种负担,大大影响击刺之效果,这个道理是很好理解的。但是,历史上确有不少膂力过人、武艺绝伦的武将,专门喜欢使用份量超乎寻常的兵器,这在史书上时有所见,并不完全是小说家的夸大之辞。

枪是刺兵,又是骑战的主要兵器,为了刺杀便捷,运用自如,古代枪柄主要用竹、木制作,这可以求证于文献记载,并被考古所得的实物所证实。

百战沙场碎铁衣!愿征战沙场,视死如归——长枪

首先要补充说明的是枪与矛的区别,矛和枪的区别关键在于杆的软硬。矛是重兵器,杆以枣木等硬木或精钢制成,基本没有韧性。最重的钢杆长矛重量可达七八十斤。

使用者需具备极大臂力才能发挥威力。除了可以用于击刺对手,打、砸也是重要的攻击手段。它的历史远比枪长得多,早在西汉就逐渐在我国军队中取代了戈的地位,成为士兵常用的重要装备。而枪的使用无需太大的臂力。

然而,古代武将确有人不用竹、木作枪柄,而是干脆使用通体用铁锻造而成的“铁枪”。古代使用铁枪作战的武勇之士,常常以“铁枪”为号,以表示与众不同。

百战沙场碎铁衣!愿征战沙场,视死如归——长枪

在小说演义善于使用枪的高手也是多有出现,《三国演义》中的赵子龙,几乎是人人皆晓。他就使用的是一把长枪,所向披靡,几乎没有败绩,“常胜将军”的称号名不虚传!

百战沙场碎铁衣!愿征战沙场,视死如归——长枪

这柄枪有的人说是亮银枪。有的说是龙胆枪——书中有过这样的一段描写【云曰:“方才丞相命人唤我。”典韦道:“怎地吾不知有此事?”然见赵云手持龙胆枪,腰佩青缸剑,惊曰;“既是见丞相,何故带兵刃?”】这与赵子龙“一身都是胆”,倒是有几分贴切!说书的人又说是涯角枪——“赵云使一条枪名曰涯角枪,海角天涯无对。不管怎么说赵子龙的主兵器是枪无疑了!

百战沙场碎铁衣!愿征战沙场,视死如归——长枪

说完《三国》在聊聊《水浒》。头戴一顶青纱抓角儿头巾,脑后两个白玉圈连珠鬓环。身穿一领单绿罗团花战袍,腰系一条双搭尾龟背银带。穿一对磕瓜头朝样皂靴,手中执一把折迭纸西川扇子。他就是豹子头——林冲!林冲的身手在水浒传中可是数一数二的。

百战沙场碎铁衣!愿征战沙场,视死如归——长枪

在小说的情节中,他那一招回马枪,可是令好多读者津津称道的。《水浒》中还有一个善于使用枪棒的高手那就是绰号“玉麒麟”,武艺高强,棍棒天下无双,江湖人称“河北三绝”的卢俊义!不管从武艺还是身份,他在梁山泊上算得上是一个鹤立鸡群的人物了!

百战沙场碎铁衣!愿征战沙场,视死如归——长枪

说完演义小说,再谈谈历史事实,在历史上被我们熟知的善于使用枪的高手也有那么几个。首先我要谈及的就是楚霸项羽。项羽精通十八般兵器,其中独爱百兵之王--枪!传说项羽起兵之前会稽郡曾天降陨石。

百战沙场碎铁衣!愿征战沙场,视死如归——长枪

后项梁私下请当地铸造兵器的名人们来用此石取铁为项羽锻造兵器,经九天九夜终锻成一杆巨型錾金虎头枪,长一丈二尺九寸,重九九八十一斤,仅枪杆就有碗口般粗细,项羽为其起名曰“霸王”!

百战沙场碎铁衣!愿征战沙场,视死如归——长枪

此枪常人需十数人齐力方可抬动,然项羽天生神力使此枪只有单手,后来更自创出一套无敌的枪法:“单手十八挑”!它的尖若是刺在人身上,那人固然必死无疑,就算被枪杆扫中,也得呕血五升,轻轻一扎,人便九死一生,历史上只有西楚霸王项羽能使得动,再无他人。

还有就是精忠岳飞所用的“沥泉枪”。岳家枪在岳家拳械系列中占据首要位置,技击方法独特,号称枪中之王。岳家枪动作古朴,招招制敌,一击必杀,进攻有刺,戳、点、扫、挑;

百战沙场碎铁衣!愿征战沙场,视死如归——长枪

防守有格,拨、架、挡、淌。它的独特之处是将防守和进攻两动融为一体,攻防一次完成;防中带攻,攻中设防,使敌人无还击之机。岳家枪的绝技有“大漠孤烟”和“长河落日”。

百战沙场碎铁衣!愿征战沙场,视死如归——长枪

岳家枪术中最高层次的还是以沥泉为名的枪术套路,沥泉枪枪法集中了岳家枪之精华,整个套路三十六个动作无任何花招,招招实实在在。一招含三招,三招变九招,招招隐藏杀机,招招出奇制胜。

百战沙场碎铁衣!愿征战沙场,视死如归——长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