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莫言说愿意用所有的作品换一部《阿Q正传》?

王老吉96


我觉的莫言说的这话一方面是对于鲁迅《阿Q正传》的高度评价,也有一点谦虚意味。

作为一个汉语言文学毕业的人来说,对于鲁迅和莫言还是比较熟悉的。莫言和鲁迅写的文章我认为都是很好的,甚至我感觉莫言的写作功底还要高鲁迅一筹,那莫言相比鲁迅不足在什么地方呢?我觉得是文章的高度,也就是他站在什么立场。鲁迅的年代是风雨飘摇的民国初年,各种矛盾,各种斗争,而鲁迅的率性和正义成为了那是的旗帜,引领着人们向光前进。

莫言是个人仇恨的抒发,对生命伟力的张扬,对民族精神的赞扬。莫言与鲁迅的的差别,不是文笔,而是是否代表那个时代的最强音。这种深邃的性质完全可以对比两人作品得出结论。

《阿Q正传》是鲁迅创作的一部小说,它有力的批判了当时中国社会的封建,保守,庸俗,腐败等社会特点,有力地揭示了旧中国人民的生活场景和其处在水深火热之中的病态。

鲁迅以思想家的冷静和深邃思考,以文学家的敏感和专注,观察、分析着所经历所思考的一切,感受着时代的脉搏,逐步认识自己所经历的革命、所处的社会和所接触的人们的精神状态。这便是《阿Q正传》基本的写作背景。

《阿Q正传》的深刻之处在于它不仅暴露了二十世纪初中国国民的弱点,而且也揭示了民族衰败的根源。阿Q的失败不仅是国民性的失败史,也是民族的失败史。通过阿Q这个典型,鲁迅揭示了辛亥革命时期中国社会的基本矛盾,同时也渗透了作者对民族和人民伟大的爱。

《阿Q正传》具有丰富的思想内涵。鲁迅写作这部小说的目的,就是要揭露“国民的劣根性”,因此,阿Q的性格就是现代中国国民性的象征。小说特通过阿Q身上的“精神胜利法”揭露了中国的民族劣根性,揭示了病态社会人们的病苦,“以引起疗救者的注意”。 阿Q时代属于过去,但阿Q性格包含的内容并未绝迹,所以现在阿Q是现代中国国民的灵魂。鲁迅对阿Q性格的揭露,意在对整个旧社会的批判,对整个旧的意识形态的批判。这体现了鲁迅深刻的启蒙主义的思想。


我了解到莫言比较出名的一部著作《红高粱家族》,这是莫言向中国当代文学奉献的一部影响巨大的作品,被译成近二十种文字在全世界发行。他在《红高粱家族》中创造了他的文学王国“高密东北乡”,通过“我”的叙述,描写了抗日战争期间,“我”的祖先在高密东北乡上演了一幕幕轰轰烈烈、英勇悲壮的舞剧。“我”的家族里的先辈们,爷爷、奶奶、父亲、姑姑等,一方面奋起抗击残暴的日本侵略者,一方面发生着让子孙后代相形见拙的传奇般的爱情故事。书中洋溢着莫言独有的丰富饱满的想象力、令人叹服的感觉描写,并以汪洋恣肆之笔全力张扬中华民族的旺盛生命力,堪称当代文学中划时代的史诗精品。



坦白的说,两人都是有深刻感悟的人,黑洞一样的深邃。鲁迅先生处在一个整个民族不幸的时代,一个为改变这种不幸而涌现出很多巨人的时代,太多不幸让他有观察感受事物的丰富多面性,在杂乱中找到方向,这就注定他的陈述是有高度的,有力量的,又有隐蔽性的,纯粹的为引人自醒的正能量。莫先生出生在他认为的伸出手掌看不见五指的时代,一个被太阳灼照的年代。而那个年代离我们并不远,一个不能藏污纳垢的时期。一个政治,经济,军事,自然都相当严峻的年代,综合这么多严峻的因素的年代,而把这些因素的作用归结给一个人,他仇恨这个人,这种仇恨变本加厉日积月累成为他堵塞良心与客观的视角,如同癌瘤,他又把这癌瘤归结为那个人强给予他的。鲁迅与莫言的深邃本质区别在于鲁迅是率性的正义,莫言是积虑的个人仇恨。一个是光明的呐喊,一个是黑暗的扭曲。这种深邃的性质完全可以对比两人作品得出结论。


历史青樱


鲁迅是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毛泽东曾评价: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鲁迅一生,在文学创作、文学批评、思想研究、文学史研究、翻译、美术理论引进、基础科学介绍和古典校勘与研究等多个领域均有重大贡献。在国际上被誉为"二十世纪东亚文化地图上占最大领土的作家"。《阿Q正传》是部中篇小说,创作于1921年底,是鲁迅小说的代表作。它的发表,有着特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背景。

《阿Q正传》,以辛亥革命前后中国的农村为背景,以流浪雇农阿Q为人物典型,批判了当时中国社会的封建、保守、庸俗、腐败等特点,有力地揭示了旧中国人民的生活场景和其处在水深火热之中的病态。《阿Q正传》的写作特点有:一是深刻逼真的心理表现。为此,作者采用了多种多样的写作手法,使阿Q这个人物更加丰富多彩,入木三分。二是巧妙运用象征手法。他把末庄写成一个全中国的缩影,把阿Q的遭遇更写成了无数贫苦农民苦难命运的象征。因此,象征的形式便是贯穿整部小说的一个基本因素。三是犀利的幽默和讽刺。主要体现在鲁迅擅长的"议论"文风,在这部小说中恰到好处地得到发挥和运用,使主题更为突出,人物形象刻画更为生动。

《阿Q正传》列为我国现代文学的经典之作,亳不为过。莫言说愿用他的所有作品换一部《阿Q正传》,一方面充分表达他对中国现代文学奠基人鲁迅先生的崇敬和尊重;充分表达他对《阿Q正传》这部作品的至高评价。另一方面也充分显示莫言本人的谦谦君子的风度;充分显示莫言在文学领域将以"百尺竿头,更上一层楼"的姿态,写出更好作品的决心。其实,鲁迅与莫言就小说创作而言,是各有风格,各有其长的。而且由于各自写作的时代背景不同,各自的人生历练不同和各自的文学素养不同,写出来的小说,在思想高度、文字力度及作品深度上会有差异存在的。这是在所难免也是不能简单类比的。本人认为,莫言为我国现当代文学巳经作出了重要贡献,而且也坚信莫言将创作更新更好的作品,为中国的文学宝库增光添彩。





玉堂行佛人


鲁迅的,阿q正传,是中国文学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其创艺术和思想艺术达到现代文学的顶峰,成功地将阿q的形象,塑造成封建官僚小生产社会的国民内在形象,其意义重大,影响深远,鲁迅先生生不愧于中国人民,死不愧于中华民族魂的伟大称号,前无古,后难继,为中国现代文学的顶峰,后人很难逾越


真真月无光


這真不像一個名作家說的話,魯迅的作品,你用甚麼換?你有魯迅的頭腦嗎?可笑至極……!


深深海846


还算这个少言先生有点儿自知之明,知道自己作品几斤几两。说句本心的,不倚轻倚重的,不靠边站的,客观的公正的大实话。这个先生的大部头,长篇赘述的大作,实在没有鲁迅短篇小说那么耐人寻味,回意无穷。一个阿Q,多有特色,让三,二代国人不忘其形象。我上中学,偶尔读到《鲁迅短篇小说集》,竟五十多年记住。一说近代大家,便知鲁迅;一道鲁迅,脑海忽而浮现阿Q这个底层人物,活龙活现,极有个性。建国初时,甚至文革岁月,读书人尽知这个阿Q。

其实,鲁迅笔下平民形象,不只阿Q,还有孔乙己,还有润土,还有祥林嫂……。个个栩栩如生,形象丰满,有血有肉,写的自然,并不牵强附会。不怕不识货,只怕货比货,少言先生纸上人物会相形见拙矮小多了,经不住历史洗炼的。润土多好,多可爱,多憨厚。听说其后裔孙子章贵从家乡《鲁迅纪念馆》退下来。继续干文化营生。

现时社会,不知什么缘故,人的口袋倒是充盈鼓鼓。但审美观可就偏颇了,不敢苛同。对鲁迅稍有微词,一味鼓躁。对那些不三不四的,通章写性,整篇充满铜臭味的文心雕龙,反倒吹捧有加,唯恐说慢怕无赞美之词,实在可悲。依我个人看法。在现代,还未见有鲁迅一般的人物。但话又说回来,只怕有了,文章在今天大约也不受用。鲁迅的话,多么犀利,有钱有头面俱是厌恶的,三言二语会刺痛他们的短板,脆弱的心。

少言先生的语言情节,符合外国人的舌尖,特别是大奖评审老爷。我思想,或许其间有某些政治的文化属性,为了文化浸透或者侵入,借助小说,也未可知。然而,国人心明眼亮,是尽知的,糊弄是糊弄不去了的。

说来说去,作为世界性的诺奖得主,不管外国老爷打什么主意,本土的人,终于第一个冲上领奖台,到底还是争足了颜面。也旦来旦去,一个大奖者说愿意用所有作品换未得过什么奖鲁迅先生一部《阿Q正传》,勇气实在够大。这就值得什么来着,流行语:点赞。

文学这东西,很奇怪。鲁迅先生承前启后,加冕文化旗手。他倒是真正少言,谁见过他长篇了。只知短小精悍,一篇篇,一章章,入骨入木三分,句句推敲,力图将可有可无的东西删去,留下精华去闪光。人道说,胡椒一粒,冬瓜一个。莫言先生或许知道说多了,与其鲁迅莫言却是演说包场,滔滔不绝。少言先生笔下,无不充斥性的叙述大惹眼球,故土的一方,白茫茫一片真干净;一群乡民挣扎着,阳光不待见。所以说此等自我菲薄之言,世界之大,无奇不有。以一个站在光环之下的名人,说出这番话,值到深思,至于什么用意,就难以推测。权且听听看看,不须在意上心。


用户2110922225877


《阿q正传》是文豪鲁迅的经典著作中具有代表性其中之一,莫言这样说是没问题的,既能表现出对前辈致敬,又能保持谦逊的态度,虽然通过文字出产的文学作品方向不同,我能感觉莫言有一颗向鲁迅看齐的心!

《阿Q正传》它是以辛亥革命前后的农村为背景,塑造了一个深受封建主义压迫和毒害的不觉悟的农民形象。阿Q是一个农村的流浪者,没有家,没有固定的职业,只有给别人作短工,他除了可以出卖劳动力之外,一无所有,甚至连自己的姓名籍贯都不在意。在人们的侮辱、打骂中的他渐渐变得麻木不仁,游手好闲。

虽然阿Q到处受到压迫、排挤、侮辱,但是他总是“乐观”。在受到侮辱时,他不是奋力反抗,正视事实,而是愚昧地用所谓的“精神胜利法”来为自己奴隶地位和底下、屈辱处境辩护,用我看似可笑的瞒和编造出退路,自我安慰,取得精神上的胜利,在“苦中求乐

鲁迅先生是想以阿Q作为代表,去描写当时旧社会人们的共同特征和整个中国人的某些人性弱点,阿Q正传》这部小说十分的短,但却表现出当时旧社会的弊处和人性的善良与丑恶,是当时民众痛苦生活的缩影!

能成为经典不是随便就可以的!虽然莫言得到诺贝尔文学奖,超越鲁迅是不可能的,但是我们不能否定莫言的的文学作品成就。

莫言对于现当代文学贡献很大,我们所熟知的作品《红高粱家族》,《丰乳肥臀》《生死疲劳》,《蛙》太多太多,所以获奖很符合民意!


他自1980年代以一系列乡土作品崛起,充满着“怀乡”以及“怨乡”的复杂情感,被归类为“寻根文学”作家。

莫言喜欢大篇幅写景,写景中肆无忌惮的使用通感,用混乱的色彩进行渲染,叫人看着触目惊心。小说里大量运用了意识流的手法,包括内心独白、多视角叙事、慢镜头描写、意象比喻、自由联想等等!

都是人物啊!


美好生活发现者


看到这个问题,诚惶诚恐中,因为他们是真正的大师。

哪一部小说能让几代国人一直处于反省自责中?----《阿Q正传》!

哪一部小说的主人公的行为明明很好笑,但看的人却不敢笑?----《阿Q正传》!

哪一部小说精准的描述了赵家人对平民的看法?----《阿Q正传》!

哪一部小说精准的描述了平民对赵家人的看法?----《阿Q正传》!

……

把黑色幽默运用得登峰造极还有星爷的电影,我看了又看,越看越想看,但是《阿Q正传》我不敢多看,每看一遍,我都得每天晚上七点准时打开电视机,连续365天。

看!我也会精神胜利法的。



六界播报


莫言是谦虚了。鲁迅就是活到一百岁,写书写到九十岁,也写不出诺奖作品。鲁迅的作品以辱骂讽刺现实中他看不惯的人和事别为主(他本人也有很多缺点和不足),没有缺陷,没有弊端的完美理想社会是不存在的。所以周老先生的作品缺乏深度。他是被政客利用的工具。


留住安


00

一人漂天涯

我认为莫言还是取代不了鲁迅的,首先鲁迅是建国后最推崇的民国文学家,从鲁迅文章大量入选学生课本就能看出来,虽然随着时代更替,据说现在已经去除了很多了,到底为什么,我想大家都也参的明白,当然鲁迅只所以在目前国内有这么大的广阔的知名度,和d z者的推崇也是分不开的,这点莫言就不具备了,莫言的知名度主要是靠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得而传播开来的,当然没获得前也有一定知名度,当然不可同日而语的。

单就作品而言他们两个有共同之处的都是批判性的,但是鲁迅塑造了几个鲜活的人物形象,这些形象当时有,现在会有,以后也会有,这点莫言就略逊一筹,两个人是不同时代的人,所以批判的东西也有所不同,鲁迅其实主要成就是杂文,而莫言基本都是长篇小说,所以也不同,当然同为比较伟大的文学家,他们两个都是值得尊重的,莫言,莫言现在就是要我们莫言,所以不可能有当代鲁迅的。


一人漂天涯


现在的读书人有几个在读莫言的作品,中国像莫言的水平多多的是,而鲁迅中国只有一个,世界也只有一个。《阿Q正传》是鲁迅的力作,每读一边都有新意。阿Q的精神胜利法家喻户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