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患者下肢發冷、麻木?介入療法了解一下!

為什麼會下肢發冷、麻木?

糖尿病目前已經成為常見多發病,除了不得不改變不良生活方式外,還不得不長期吃藥,確實令人不勝其煩。然而,即便是注意又注意,長年吃藥又吃藥,有的患者還是難以完全控制病情,不少人還會逐漸出現新的不適症狀。比如,雙下肢出現發冷、麻木等。

如何解釋這種現象呢?中醫和西醫的說法會有不同。中醫說:這是由於氣血不足、血脈不通造成;而西醫則說:是由於動脈狹窄或閉塞造成血供不足所致。

其實,中醫西醫的說法不一,但實質是一樣。下肢發冷、麻木都是由於下肢動脈受到病變累及,管腔狹窄或閉塞,造成下肢的營養和氧氣供應明顯減少或中斷,下肢發冷、麻木等症狀就會逐漸出現了。遇到這種情況,也許糖尿病就進入到新的階段,出現了“糖尿病足”了。

糖尿病患者下肢發冷、麻木?介入療法瞭解一下!

全身動脈、靜脈示意圖

什麼是糖尿病足?

糖尿病患者足部由於神經病變使下肢保護功能減退,大血管和微血管病變使動脈灌注不足致微循環障礙而發生潰瘍和壞疽的疾病狀態,是下肢神經病變、血管病變和感染共同作用的結果,是糖尿病的嚴重併發症,是致殘甚至致死的重要原因之一。

糖尿病患者下肢發冷、麻木?介入療法瞭解一下!

糖尿病足照片,有點觸目驚心

糖尿病足的結局怎樣?

糖尿病引發下肢局部缺血、足部潰瘍,是截肢的頭號致病因素。有文獻報道,65-74歲年齡段的糖尿病患者實施截肢術的概率比通常高出20倍!

20%的糖尿病患者在有生之年將發展到足部潰瘍階段,並且在他們之中有33%的人,如果不進行治療,最終將遭受截肢!

所以,如果不積極治療和預防,結局是不太美好的。但一定會走到截肢、缺趾這一步麼?當然不一定,積極面對,妥善處理,病變還是可能控制並逆轉的。

糖尿病患者下肢發冷、麻木?介入療法瞭解一下!

糖尿病足已經引起截趾缺失,經積極治療,傷口癒合,肢體得以保全

與其他疾病一樣,糖尿病足的治療常常也有三個選項:

1.保守治療:即內科藥物治療,這是基礎性治療,或者說必不可少,應該予以重視。但如果不考慮到疾病的發展階段,仍然死守單純的保守治療方式,則會有較大的侷限性,也難以短期內見效。

2.手術治療:如果已經出現肢體壞死,也只得開放切除。但對於尚可挽救的肢體,盲目的開放手術,往往損傷很大,造成一些不必要的肢體缺失,且由於對手術耐受的問題,病例的選擇也有諸多限制。

3.介入治療:可微創性的改善血供狀態,逆轉下肢缺血缺氧的進程,是“保肢”的重要手段,目前已經逐漸成為主流的治療選擇,值得關注和重視。

2.風險小、併發症少

3.成功率高、效果明顯

4.操作可重複進行

6.只需局部麻醉,沒有全身麻醉的各種併發症,更適合年老體弱者

採用細小精密的介入器材,經皮穿刺進入血管腔內,設法重新開通閉塞的動脈血管或擴大狹窄的動脈腔徑,恢復或改善血液供應,防止肢體的缺血損傷,從而逆轉疾病進程。其主要方法有:

1.溶栓:灌注溶栓藥物,溶解繼發的血栓,可改善積液供應。

2.PTA:即經皮血管腔內成形術,可機械性擴大血管腔徑,改善血流。

糖尿病患者下肢發冷、麻木?介入療法瞭解一下!

PTA所用的球囊導管

3.STENT:即支架置入術,往往與PTA結合使用,防止血管再塌陷狹窄。

糖尿病患者下肢發冷、麻木?介入療法瞭解一下!

支架植入血管內後示意圖

糖尿病患者下肢發冷、麻木?介入療法瞭解一下!

瞭解有更好更合適的診療手段,也許治療的結局就會不一樣喲! 由於其他原因如動脈硬化性閉塞等疾病也可引起下肢冰冷麻木,介入診療照樣可起到良好作用。

當然,具體問題以及方案細節還請諮詢專業醫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