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在海灣戰爭取得勝利後,爲什麼沒有直接推倒薩達姆政權?而是在十年後再次發動伊拉克戰爭?

用戶68576565


這個就是老布什和小布什的區別了,一個是偉大的政治家,一個是不算合格的政客罷了。

首先在道義上,畢竟美國是拿著“聯合國的授權”發動了海灣戰爭,但僅限於把伊拉克軍隊趕出科威特,戰後,美軍目的已經達到,再入境伊拉克,就背離了聯合國的要求了,畢竟帶了那麼多盟國一起來揍老薩,師出無名就麻煩了。

由於十多年前越戰的影響,老布什還是遵循了前面幾屆政府的“小心翼翼”,就怕再次陷入某一場新的越戰的泥潭,反正仗打完了,幫科威特復國了,世界上大多數國家也對美國表示讚許和歡呼了,美國也大大提升了自己的綜合影響力,基本上就見好就收可以了,沒必要再跑去伊拉克添是非。

在伊拉克的反抗上,美國人也擔心進入伊拉克,會遭到伊拉克軍隊的強烈反抗,也許他們在科威特國土上無心戀戰,那萬一他們需要保家衛國了士氣大振呢?這個可不一定的,反正伊拉克軍隊已經回國了,也受到了很大的打擊,再加上國際社會的制裁,對科威特和沙特已經沒什麼大的威脅了。

還有沙特的考慮,在中東阿拉伯世界,教派衝突是高於國家間衝突的,老薩再壞,畢竟還是個遜尼派政府,而伊拉克是什葉派為主的國家,如果強行推翻了薩達姆,那保不齊伊拉克就成了什葉派國家了,就迅速和伊朗走近了!那這個情況是美國和沙特絕對不願意看到的,留下一個相對虛弱的薩達姆來牽制伊朗,也是不錯的選擇。當時美國介入中東地區還比較淺,石油美元建立的時間還很短,中東事務上也需要看沙特臉色,沙特要留薩達姆,美國人也就順水推舟了,畢竟他們的關注重點還是歐洲,那會兒歐洲因為東歐劇變而風雲詭譎。

不過後來的事情實在是出乎美國人的意料,薩達姆雖然打了敗仗,但竟然保住了權力,後來的十幾年一直高調反美,還派人去科威特暗殺已經卸任總統的老布什,總之,老薩的一系列不明智的行為使得他和美國人的樑子越結越大,最終,小布什起了殺心。

進入21世紀,美國的對外戰略因911事件急速反轉,開始了全球反恐戰,老薩因大殺器的嫌疑以及和恐怖分子有染的嫌疑等,被小布什列為一定要搞掉的對象,即使後來一系列的國際行動,也未能阻止小布什和布萊爾的行動。

於是,伊拉克戰爭爆發,薩達姆最後被抓,被審判,被絞死。


雲中史記


這裡有兩個問題。

第一個問題,美國在海灣戰爭取得勝利後,為什麼沒有直接打倒薩達姆政權?美國沒有趁機打倒薩達姆,可能有如下原因:

一是沒有必要,美國發動海灣戰爭的旗號是維護國際秩序,是拯救科威特。經過空襲和地面戰爭,美軍已經將伊拉克軍隊趕出了科威特,伊拉克也已經服軟,可以說美國已經實現了目標。

二是如果美國聯軍進入伊拉克,那與在科威特就完全是兩碼事了,伊拉克軍備就不再是侵略軍,而是守衛領土,美軍恐怕會遭遇強烈反抗,陷入人民戰爭,那麼傷亡可能大增,同時道義上也失去合法性。

三是一旦薩達姆倒臺,那麼在伊拉克國內長期受壓制、人數佔多數的什葉派可能趁勢崛起,這對中東廣大遜尼派國家是不可接受的。同時,一旦伊拉克被徹底打垮,那麼伊朗恐怕失去制約,謀求地區霸權,無論美國還是沙特等國都不願看到這種情況。

第二個問題,美國在9.11後發動伊拉克戰爭的由頭是伊拉克研製大規模殺傷性武器,事後證明完全是子虛烏有的事。這說明,美國不是心血來潮,而是蓄謀已久,要在戰略上在中東找一個突破口,為改造中東創造切入點。美國敢這麼做,既源自美國經過20世紀90年代的發展,實力空前強大,目空一切。也源於小布什戰略上的單邊主義和先發制人,源於小布什政府沒有預料到伊拉克戰爭的可怕後果。


西域都護


灣戰爭中美國之所以不徹底擊垮伊拉克,是有著當時很多現實因素的考慮的,因此才會在10年之後才徹底擊垮伊拉克的薩達姆政權。



首先就是海灣戰爭本身就是一場懲罰性的戰爭,當時科威特被侵略,因此聯合國才會在外交途徑無效的情況下,授權美國等國進行戰爭,擊敗伊拉克軍隊,恢復科威特的主權和獨立地位。


因此海灣戰爭的作戰目的是很明確的,很多人也將其認為是一場正義戰爭,在擊敗伊拉克軍隊之後,美國停止作戰的原因有以下幾個。首先是繼續戰爭將會改變戰爭性質,直接置美國於輿論抗議中,其盟友也必將反對繼續作戰,而美國國內的反對聲也必將會影響次年的老布什參與美國總統選舉。其次,美國依然需要伊拉克這樣一個國家繼續維持中東地區的戰略力量平衡,這對美國是至關重要的。


還有一點也很重要,那就是繼續對伊拉克作戰,必將會將伊拉克逼的狗急跳牆,而不可避免的地面作戰又必將給美軍等多國聯軍造成更大的傷亡,而這也是美國不得不顧忌的。後來2003年,小布什才藉助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的藉口,發動了伊拉克戰爭。




戰壕


1991年美國打敗伊拉克,迫使伊拉克軍隊撤出了科威特,已經達到了戰爭目的,美國害怕軍隊深入伊拉克作戰陷入戰爭泥潭,這不利於布什總統參加連任1992年的美國總統選舉,所以沒有推翻薩達姆政權。



1.1990年8月2日伊拉克總統薩達姆派遣幾十萬軍隊吞併了鄰國科威特,伊拉克希望成為中東地區的霸主,這顯然損害了美國和其他中東國家的利益。

2.因此1991年初美國得到了聯合國的授權,聯合十幾個國家對伊拉克進行了48天的軍事打擊行動。最終迫使伊拉克軍隊撤出了科威特,海灣戰爭結束。

3.海灣戰爭讓伊拉克損失慘重,伊拉克軍隊死亡25000多人,而美國聯軍僅傷亡223人,這場戰爭改變了中東地區局勢,也讓中國看到了美國聯合作戰的巨大優勢,使中國加快了軍事改革步伐。



4.美國雖然取得了戰爭的勝利,但是美國並沒有乘勝追擊推翻薩達姆,原因是美國希望伊拉克內部的什葉派武裝能夠主動參與推翻薩達姆政權,這樣就不用犧牲和消耗美國的軍隊資源。

5.當時的布什總統希望參加1992年的美國大選,因為美國聯軍已經打敗了伊拉克,迫使伊拉克軍隊撤出了科威特,可以說布什總統的戰略目的已經達到了。這是布什政府的勝利。

6.布什害怕繼續深入伊拉克作戰會增加美軍的傷亡,還有可能使美軍陷入戰爭泥潭,不利於布什競選連任,所以布什政府放棄了美軍進入伊拉克本土作戰的計劃。

7.美國的布什政府還考慮到如果薩達姆政權不倒臺,可以阻止伊朗勢力在中東的崛起,因為伊朗和伊拉克是敵對關係,兩國在1980至1988年打了8年的戰爭。

8.2003年美國的小布什政府推翻了伊拉克的薩達姆政權,從此伊拉克陷入了混亂,伊朗趁機向伊拉克滲透,2017年伊朗、伊拉克、俄羅斯、敘利亞、土耳其在中東地區組成了國家聯盟關係,美國在中東的影響力明顯下降了,目前俄羅斯已經成為了中東地區的新霸主。


杜達特洛夫斯基



一、為什麼美國在海灣戰爭中取得勝利後沒有直接推翻薩達姆政權,而是十年後再次發動伊拉克戰爭?

我們首先稍微提一下當年的海灣戰爭是什麼情況,當年的海灣戰爭中,伊拉克出兵科威特,畢竟對於科威特來說,伊拉克可是個大國,所以,很快伊拉克就宣佈佔領科威特。

美國能忍嗎,不能忍,尤其是像中東出現這麼牛的國家,中東這個地方雖然沙子多,但是石油也多。美國就是希望這個地方各個鄰居關係都十分的緊張,這樣美國可以從中漁利。

很快聯合國開始授權,允許聯合國軍進攻伊拉克,當然當時的伊拉克肯定是無法抵擋聯合國大軍的,就這樣很快就敗了。但是當時的聯合國軍也是非常的明智,很快就撤軍了,畢竟戰爭的目的已經達到,這時候撤軍的時機最好。

當然十年後推翻薩達姆政權和時任總統小布什的個性也是有很大的關係,但是我們看現在的伊拉克。首先對於伊拉克人民來說,伊拉克真的成了美國當時許多的民主國家了嗎,很顯然沒有。現在恐怖襲擊更多了,人們每天都提心吊膽的活著。

而且,推翻薩達姆政權對於美國來說到底是否真的符合其利益,到現在美國人也是各執一詞。畢竟,美國從那以後深陷戰爭的泥淖,消耗了大量的國家財富。而且當時的美國推翻其統治也是師出無名,我們講究見好就收,這樣能獲得利益的最大化。


阿爾法頻道


海灣戰爭 最主要的目的是幫助科威特復國 和在中東樹立權威 如果變成了推翻薩達姆政權的戰爭 那麼就很有可能會陷入泥潭 幫助科威特復國算是正義的藉口 但是推翻薩達姆政權 那就是滅國戰爭了 那麼聯合國軍可能退出 變成美國一個國家的戰場 讓美國陷入泥潭得不償失

幫助科威特復國 已經達到了 美國的目的 樹立了中東權威 樹立了 強大到可怕的形象

更重的在這段時間 蘇聯解體了 美國需要保持數量巨大的兵力和後備力量應對蘇聯解體後的任何突發情況 蘇聯解體的加盟國中烏克蘭哈薩克斯坦等國 有著可以毀滅世界的核力量各方面考慮這都不是個發動滅國戰爭的好時機


行走在歐洲的華人


當年老布什發動海灣戰爭美國國內反戰情緒高漲,反戰遊行示威此起彼伏,國際人權組織也是對海灣戰爭引發的人權危機感到十分的擔憂,叫停戰爭的呼聲不斷,此時美國國內正趕上總統大選,老布什為了連任,恐怕戰爭繼續下去對他不利,此時收兵也正好對美國軍火商一個好的交代,也能得到國內利益集團對其競選連任的大力支持,所以順勢結束了海灣戰爭。後來小布什上臺後,也師從父業效法老布什,繼續發動了海灣戰爭,沒想到深陷戰爭泥潭,至今都沒從中脫身。


君臨天下216612571


當時大熊施瓦茲科普夫也是這麼想的,美軍打過幼發拉底大橋,他主張一鼓作氣,全殲伊軍,。但老布什叫停,理由是聯合國授權是將伊拉克從科威特趕出去,不是推翻薩達姆政權,師出有名吆,這就是政治家與軍事家的區別


太陽125933863


美國當時的目的就是為了收復科威特,並不想消滅薩達姆,只打了一百小時就停下來了。其實很簡單,薩達姆並不是美國的真正敵人,伊朗才是美國的心腹大患,薩達姆是遜尼派,一直是什葉派伊朗的大敵,消滅了薩達姆,就會影響中東的平衡,使伊朗坐大。而所謂不作死就不會死,薩達姆對美國放了他一碼,不予感激,反而在反美的道路上越走越遠,為了走私石油,想棄用美元,美國為了石油美油,不得不消滅薩達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