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位藏族媽媽出生於大昭寺旁 如今安家於黃浦江畔 這是我第二故鄉


央金是藏族同胞。30年前,她為了愛情和家庭,從青藏高原來到東海之濱,現在上海已成了她的第二故鄉。舀起一碗青稞粉,切下一塊酥油,抓兩把碎奶渣,兌上開水。清晨,央金開始為自己做早餐,手指沿著碗壁輕搓。一塊藏族傳統食品糌粑,一杯香噴噴的酥油茶,是央金每天的早餐,熟悉的香味會讓她彷彿回到了大昭寺畔的家。然而,她用的動詞已經帶有明顯的上海味:“‘擺’一點酥油,‘擺’一點糖。”

央金的家有著濃郁的藏族氣息。客廳的牆上掛著一幅織錦唐卡,沙發上鋪著厚厚的藏毯,上方的鏡框裡是布達拉宮的大幅彩畫,櫥櫃裡擺滿藏族的飾品和器皿。靠牆的一排黑白老照片上,年輕的央金和丈夫唐正信面帶微笑。

1956年,13歲的央金初次離家,到北京的中央民族學院學習舞蹈,5年後回到拉薩,進入西藏自治區歌舞團工作。1960年,24歲的上海人唐正信因援藏來到拉薩。1962年的一天,唐正信去找西藏歌舞團裡的上海同鄉小聚,經介紹認識了美麗的藏族姑娘央金。

兩條平行的生命線在命運的安排下奇異地相交。1966年,兩人結為連理。1972年,唐正信先行回滬。1979年,34歲的央金工作調動,來到陌生的上海。

我的家在大昭寺旁邊,用上海人的話說,是‘黃金地段裡的黃金地段’。”央金指著老照片說。每隔兩三年,央金就要回家看看,跟家裡人講講上海的生活,嚐嚐地道的家鄉食品。

每年冬天,家裡人都會寄好幾次糌粑和酥油茶,讓央金一飽口福。“冬天氣溫低,這些食品不會化,才方便寄,夏天就不行了。”來上海30年,央金還是喜歡吃家鄉菜。“我家裡的菜以牛羊肉為主,他是回族人,所以沒什麼問題。”央金說。丈夫是家裡的主廚,她愛吃的幾個菜丈夫做得最拿手。“我最喜歡的那個菜叫什麼——?”她轉頭問丈夫。


2006年7月1日,青藏鐵路通車時,央金特別想帶著一家人回西藏探親。兒子唐格旺和女兒唐慶茹出生在上海,從來沒去過西藏,也非常想去看看拉薩的姨媽和表兄妹們。可惜火車票太難買,只好作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