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汽车死亡潮如约而至

9月5日早间,先是有消息传出共享汽车平台“巴歌出行疑似倒闭,客服电话难以接通,用户押金未按约定时间退回”的消息,后又传出“共享汽车品牌途歌悄然撤退南京市场”的消息。

对于上述消息,亿欧第一时间进行了求证,巴歌出行方面尚未有官方回复,但一位曾经工作于巴歌的工作人员表示,公司已经欠了好几个月的工资未发。另一位员工则称公司在运营上一直存在问题。关于途歌方面,其公关团队回复没有撤退,车辆也没有减少。其创始人兼CEO王利峰对于车辆减少曾经回复媒体称,目前平台上车辆较少的原因是正在对原有车辆进行升级维护,用车难的情况只是“短期过程”。

据亿欧汽车了解,巴歌出行上线于2016年10月,普通会员需先缴纳599元押金即可将车开走,其车型包括奇瑞、北汽EV系列、江淮比亚迪等多种车型,在运营模式上,其主打“农村包围城市”的路线,主打二三线城市,目前已经在北京、唐山、广州、天津、山东等城市进行布局,投入车辆共计1000台。截至目前,其已经完成两轮融资,其最新一轮融资发生在2017年7月,完成2500万元A轮融资,领投方为知行创新,跟投方为联想之星。

TOGO途歌出行上线于2016年,目前已经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成都、西安、南京等城市,其车型包括Smart、mini、奥迪A3、Jeep、雪铁龙、标致、雷诺等。目前已经完成四轮融资,最新一轮是2017年9月的B轮2200万美元,领投方为凯欣基金(CHP),跟投方为海纳亚洲创投基金(SIG)和真格基金。

意料之中丨共享汽车集体大退潮

一年前,共享单车迎来倒闭潮。曾经有人预言共享汽车行业也将迎来倒闭潮,果不其然,一切如意料之中付诸行业,该发生的终于发生了。共享汽车从一路被唱衰,到如今赶上了第一波资本寒冬带来的洗礼。

早在2018年5月,共享汽车企业麻瓜出行宣布,由于公司业务战略调整,麻瓜出行共享汽车将于5月20日停止服务。紧随其后,2018年6月,作为进驻济南市场较早的共享企业品牌“中冠共享汽车”败走泉城。同时,有多位市民反映,2000元押金难以退还,客服电话无人接听,涉事企业也早已人去楼空。

说起共享汽车的倒闭,最早还要追溯到中国共享汽车的早一批玩家友友用车,其在2017年3月停止运营。当时,友友用车在北京布点近70 个,运营车辆近300 辆。但是到2017年8 月底,友友用车在北京运营的车仅剩下200 辆,运营点也减少至50 个。当时没有人预料到分时租赁运营商的倒闭来得如此悄无声息又突然。事后,友友用车CEO 李宇也曾经承认分时租赁业务发展不成熟,公司在发展方向和运营方式上存在一些问题。

如今,行业问题似乎仍然未得到解决,多家企业也并未迎来政策利好期带来的便利。近日,亿欧通过询问行业从业者了解到,就连拥有汽车厂商背景的企业活得也并不太好。其示,EVCARD、盼达用车也正在不断减少原计划的车辆投放计划。另外,2018年6月,北汽旗下业务轻享出行宣布进行业务升级,弱化企业作为运营者的角色,转而将自己定位为技术赋能者,为共享汽车从业企业进行赋能。

在所难免丨共享汽车倒闭是数百家企业的归宿

事实上,共享汽车的发展一路备受质疑,其中最重要的一点是盈利问题。对此,有行业从业者更是打趣“共享汽车养活了周围一圈企业,但唯独自己活的不太好。”这句话看似是玩笑话,实则揭露了行业发展的举步维艰。

从2011年开始,就有企业开始研究共享汽车业务模式,对共享汽车行业进行探索,那时共享汽车还不能叫做共享汽车,更多被称为分时租赁。当时,大家学习的更多是美国Zipcar的模式,其最早主打共享汽车理念,将汽车停在居民集中地区,会员可以通过网站、电话和应用软件搜寻附近车辆,选择就近预约取车和换车,车辆的开启和锁停通过一张会员卡即可完成。到了中国,从业者通过不断探索,希望用技术手段为人们提供用车的便利。于是,“让用车如私家车一样便利”成为了各企业的口号。

可发展至今,在行业里“摸爬滚打”的创业者们似乎并没有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自始至终,共享汽车行业并没有迎来大家所期盼的景象。盈利问题、车辆卫生体验问题、停车问题依然困扰着行业发展。

共享汽车死亡潮如约而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