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吃藥,但血壓不降的「禍根」

 “在臨床中,經常會遇到很多高血壓患者,吃降壓藥後血壓降不下來,有的患者吃五六種藥,甚至加到最大劑量也下不來,其實患者患者可能患上了另一種疾病內分泌高血壓。”今日,我市權威專家大同市第五人民醫院內分泌科主任王桂英為大家解開“老吃降壓藥,血壓卻不降”的“秘密”。

  王桂英說,高血壓分為原發性高血壓和繼發性高血壓,在繼發性高血壓中,又有內分泌高血壓,而且還佔有很大比重。大家都不太熟悉的內分泌高血壓有個特點,就是經過藥物或者手術治療是完全可以治癒的。很多患者怎麼吃藥都降不下血壓的就有可能是內分泌高血壓,垂體疾病、腎上腺疾病、甲狀腺疾病、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徵等等,都會引起內分泌高血壓。

  那麼原發性高血壓和繼發性高血壓有什麼不同之處呢?王桂英介紹說,原發性高血壓和繼發性高血壓在血壓高引起頭暈等方面是一致的,二者不同之處是,原發性高血壓是找不到致病原因的;繼發性高血壓是可以找到致病原因,其中一部分找到原因後是可以好轉的,甚至是可以去除病因治癒的。原發性高血壓比繼發性高血壓的發病率高。

  48歲的張女士患高血壓14年,一直服用抗高血壓藥物治療,直到最近兩個月前,出現視物模糊的症狀,來到市五醫院就診。經過檢查,顱腦核磁發現張女士有一巨大垂體瘤,直徑在6釐米以上,壓迫視交叉神經導致視力損害,是典型的腦垂體瘤引發的高血壓。可惜的是,雖經過手術治療,患者有所好轉,但因腫瘤太大,影響了下丘腦的損害體溫調節的失調,後來持續高熱,最終去世。王桂英說,如果早期發現,摘掉腦垂體瘤,患者的高血壓、血糖都能正常,明顯改善愈後,提升生活質量,不會發生危險。

  34歲的方女士患不易控制的高血壓、高血糖,之前發病時還伴有抑鬱、焦慮,曾輾轉多家醫院進行治療無效。最後,來到市五醫院內分泌科就診時,王桂英發現她上嘴唇汗毛又重又長,血壓高,於是展開全面檢查,最後確診方女士患上了皮質醇增多症。她的高血壓是腎上腺瘤所致,經過手術切除腫瘤,體型和血壓恢復正常,胰島素用量非常少。王桂英說,腎上腺疾病是導致內分泌高血壓的一個重要原因,主要見於皮質醇增多症和原發性醛固酮增多症,這一類病人非常多。在臨床上,像方女士之前一樣一直按高血壓、糖尿病治療的人非常多,不能對症治療,效果非常差,所以一定要辨清是哪種類型的高血壓。

  36歲的劉先生也是一位高血壓患者,平日血壓監測後血壓值高達250,低壓140,血壓高得嚇人。為了降壓,劉先生在我市一家醫院住院20多天後,先後換了6種降壓藥,同時也將藥量加到最大,也沒能夠將血壓降下來。於是,劉先生來到市五醫院治療,經檢查,劉先生的心臟已擴大,尿出現蛋白。王桂英看到劉先生比較肥胖,尤其是肚子圓滾滾的,詢問得知其有打呼嚕的習慣。王桂英通過睡眠監測發現劉先生患有重度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徵,並且檢查患者的垂體腎上腺等都沒有問題,在為其佩戴呼吸機後血壓恢復正常。至此,劉先生的高血壓找到了原因,他是因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徵造成的高血壓。因為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徵會引起體內一系列的內分泌激素的改變,從而造成高血壓,所以他用藥效果並不好,但是佩戴上呼吸機後血壓就降下來了,而且降得很正常。劉先生後續治療最主要的是降低體重的問題。

  那麼如何辨別內分泌高血壓?王桂英說,辨別內分泌高血壓需要做一個全面的體格檢查,住院後很快就能檢查出來是原發的,還是繼發的。像20歲以下的高血壓,50%是內分泌高血壓;40歲以下的高血壓,30%是內分泌高血壓。但目前,很多患者都當成是原發性高血壓治療,其實是可以通過藥物或手術治療治癒的。此外,40歲以下血壓很高的人群、40歲以下半卒中的人群、長期有低血鉀的人群、20歲左右或20歲以下就發生高血壓的人群,或者是有高血壓家族史的人群,都應該來檢查一下,是不是患有內分泌高血壓?如果檢查後沒有導致高血壓的因素就是原發性高血壓。

  名醫介紹

  王桂英,現任大同市第五人民醫院內分泌科主任、主任醫師,擅長診治糖尿病合併症、甲亢、甲減、甲狀腺結節、矮小症、更年期綜合徵、性發育異常、痛風、垂體腎上腺等疾病。

  王桂英還是中國醫師協會內分泌學會委員,中國老年保健學會骨質疏鬆委員會委員,山西省內分泌代謝學會副主任委員,山西省醫師學會副會長,山西省慢性病防治專家組常務委員,山西省糖尿病學會委員,山西醫科大學教授,山西醫科大學碩士研究生導師,大同大學兼職教授,大同市內分泌學會主任委員,大同市內分泌質控部主任,現承擔山西醫科大學研究生教學任務、大同大學臨床本科教學任務,所帶研究生因學業成績突出獲得國家級獎學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