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孙三代”同时在 一朝入群深似海 家长微信群里遍地“戏精”?

“祖孙三代”同时在 一朝入群深似海 家长微信群里遍地“戏精”?

不一样的教育新闻,不一样的解读视角,深受家长和老师欢迎的教育咨询平台。加关注,我们将为您提供有价值有意思的延伸阅读。

撰文 制作:新报记者 刘德胜 | 漫画:张驰

欢迎朋友圈各种姿势的分享

新教育观察

每到新学期伊始,伴随着把孩子送进学校的复杂心情,家长们还面临着一项重要事项:被拉入家长微信群。建立家长群原本是为了方便家校沟通,可如今似乎变了味儿:不仅成为了一面家长基本素质的“照妖镜”,也让家长和老师都有点不是滋味。

“祖孙三代”同时在 一朝入群深似海 家长微信群里遍地“戏精”?
现状

老师一发言,众家长“盖楼”

“其实我只是在群里发布下作业,但家长们真的有点热情过度。”说起家长微信群,高一张老师有点哭笑不得。只要他在群里任何信息,家长们马上就开始刷屏了——“老师您辛苦了,保重身体”;“收到,谢谢老师。”“我会督促孩子完成的,谢谢老师。”“天冷了,老师多添点衣裳。张老师说,其实很多老师心里都清楚,家长们想用刷屏来讨好老师,但没有必要刻意为之。

采访中,针对张老师的疑惑,不少家长也表示了不同的看法。“很多老师在群里发布完信息,明确要求每位家长进行恢复,最少也得回复‘收到’。”家长们告诉记者,有时候工作比较忙,闲下来再看群里,一长串的“收到”已经盖起了楼。“你一句我一句地刷屏,一条信息几十人回复同样内容,一条重要的信息就这样被淹没了。而且你回复也不能太慢,显示你对学校工作漠不关心也不好。所以每天上班我都有点提心吊胆的,生怕误了事。”

正因如此,不少家长微信群里甚至出现了三代同堂:家长会上,爸爸妈妈被分别拉近了群,担心消息回复不及时,又把爷爷奶奶拉了进来。有时候老师谈到某位同学的课堂表现,家长干脆把孩子也拉到了群里直接沟通。有的一家人,还在班级群里聊起天,拉起家常来。

困惑

买卖东西晒幸福让家长们很苦恼

一位家长告诉记者,孩子上小学后他被拉入了家长微信群,如今孩子上小学三年级,家长微信群已经发现到了四个——有老师的家长群、没老师的家长群、有老师的家委会群、没老师的家委会群。

“每个群都有用处,在不同的群里,也会说不同的话,扮演不同的角色。”说起自己每天自己的四张“面孔”,这位家长直言有苦难言。“比如说没老师的家长群,现在已经快成生意群了。有家长每天定时在群里发各种微商小广告,怎么说都不改正。还有家长为了团购便宜,经常会发信息集赞,有些家长喜欢炫耀,动不动在家长群里晒孩子成绩、证书、国外旅行照片,也容易惹人烦。

建议

家长和老师互道心声

采访中,不管是家长还是老师,都希望家长微信群能够正本清源,回归初衷。老师们建议道,家长群的主要功能是布置作业、发通知、发照片,如果不是老师要求收到请回复,真的没必要刷屏。另外家长们不要在家长群里满足社交需求,或者把微信群当成晒娃朋友圈。

家长们也表示,希望老师们在家长微信群中不要点名批评孩子,公布成绩、排名等信息,不要每次只发布优等生或表现优异的学生的照片,尽量让所有家长都能看到自己孩子的照片出现在班级群中。做班级群中的引导者,对于一些不适合发在班级群里的内容,要学会婉言提醒。

“祖孙三代”同时在 一朝入群深似海 家长微信群里遍地“戏精”?

本文刊登于《每日新报》2018年9月5日10版

“祖孙三代”同时在 一朝入群深似海 家长微信群里遍地“戏精”?“祖孙三代”同时在 一朝入群深似海 家长微信群里遍地“戏精”?

天津家长互助团

资讯更及时、资源更丰富、活动更好玩!

邀你一起活捉小编、有问必答、红包开抢!

“祖孙三代”同时在 一朝入群深似海 家长微信群里遍地“戏精”?

长按指纹 > 识别图中二维码 > 添加关注

限时开放 等你归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