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人分數明明能上北大清華,卻爲什麼偏偏要去別的大學呢?

半夜三更和鬼玩


這是近年來出現的一種趨勢,達到了北大清華錄取分數線,卻沒有去北大清華,而選擇了其他大學。但這種現象雖然有,但不是很普遍,大部分高分考生還是選擇了清華和北大。

以清華和北大在北京理科錄取分數線為例,今年北大提檔線是686分,清華是685分。而685分以上的考生總數是305人,北大清華在京統招的理科計劃總數是267人。在考後出分填志願的情況下,位次在306至278的考生,在填報志願時,估算自己可能不會被錄取,肯定有人沒把清華大學或北京大學作為第一志願,而選擇了其他大學。

還有一種可能性,有的考生明知道的自己位次很高,衝北大清華很有希望,但是在志願選擇時放棄了第一志願填報清華和北大,選擇了其他大學。只主要是考生把專業作為自己的第一邏輯。前兩年,有位考生一直盯著上海交通大學的一位教授,高考後,他的分數達到清華和北大的分數,但是他選擇了上交大。

將來,新高考實施的是專業優先原則,類似於這種反常現象還是會出現的,有可能會越來越多。


編外教育參謀


相對於其他頂尖高校而言,清華、北大,已經上升為一種符號,一種標籤。在國內,談名校,談頂尖大學,幾乎到了言必稱清華、北大的地步。



因此,一旦高考分數達到清華北大線,大多數考生都會選擇清北,畢竟這是證明自身實力最簡單直接的方式。

當然,也有比較理性的考生,能夠過濾掉世俗賦予清華北大的浮華光環,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選擇真正適合自己的學校。要知道,即使是清華北大,也並不是每個學科都很強,論醫學,北大和清華自己的醫學部都比不上協和醫學院,對於真正想學醫學的高分考生,協和醫學院才是首選;在物理學領域,南京大學和中國科大,也絲毫不遜色於清華北大;而像電子信息技術,尤其是微電子領域,且不說北京郵電,遠在四川的電子科技大學也有不遜色清北的實力;其他專業也是一樣,有的學校整體實力比不上清北,但卻能在某一領域獨樹一幟,贏得高分考生的青睞。



事實上,不管學校名氣如何,最終落實到個人的學業,還是以學院,以專業教育為主,清北的光環只有在高考才最閃耀,本科畢業之後,如何發展,還是取決於大學期間自我的學習。

當然,對於上了清北線而最終去了其他學校的考生,往往也是去了國內頂尖尖的高校,比如華五C9一類,而且大多都是去的這些學校最好的專業,所以一點也不虧,學校和專業都顧及到了,做到了魚與熊掌的兼得。

國之重器,大國上庠。感受大學文化,瞭望科技前沿,親歷一流徵程,敬請關注頭條號“上庠”。

上庠


有些人分數明明能上北大清華,卻偏偏要去別的大學,主要是他們要去學習強勢的專業!

比如如上圖所示,北京大學和清華大學雖然有最多的學科入選雙一流建設學科。但是,在具體一些學科上,她們也不一定是最好的。比如如果你想學習信息與通信工程,並且有志於去電信系統供職,那麼其實你以高分進入北京郵電大學就比進入北京大學要更合適。因為,從理論學習和實踐教學環節,你獲得的東西要更多。同樣的道理,如果你想要在農學方面有所建樹,中國農業大學的眾多和農業相關的專業也是比北京大學更好的選擇。

所以,選擇大學的時候,更多的是要尋求專業發展,而不是像選擇高中一樣必然會有市重點強於縣重點的這樣的狀況。選擇適合自己的專業和院校,即使不是北大清華也照樣可以取得巨大成就。袁隆平院士就是最明顯的例子,他也不是出身於名校,但是因為專業對口,又對自己從事的雜交水稻事業孜孜以求,從而成為世界公認的雜交水稻之父。


地震博士


騰訊創始人馬化騰,當年高考成績七百三十多分,明明可以選擇清華北大的任意專業,卻選擇了既不是985也不是211的深圳大學計算機系;京東創始人劉強東,宿遷當年的高考狀元,卻放棄清北去人民大學社會系;小米創始人雷軍,高考成績蓋過同一屆考入清華、北大的一批學霸,但他卻毅然決然地選擇了武漢大學計算機系……

眾所周知,清華、北大是所有高校中的泰山北斗,堪稱絕代雙驕,每個地區百分之九十以上的高考狀元、榜眼、探花都會選擇清華或者北大。如果國內選拔兩所最頂尖的高校,非清華、北大莫屬。若有人對你說:

他是清華或者北大畢業的,請你認真觀察一個細節——這個人在自報母校的時候必定會腰板瞬間挺直了不少,仿若身影在瞬間突然變得高大了一般。

在很多人的思維定勢中,總有這麼一種想法:“不想當將軍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不想上清北的學生不是好學生。”但是,並非每一個學子都對清華、北大情有獨鍾。至少,那些神級天才從來都與“從眾”這兩個字絕緣。在那些牛人看來,只有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考入清華也好,北大也罷,都很可能會因為競爭太過激烈而在專業上被調劑。當然,一些學霸可能為了面子也會接受調劑,畢竟清北的招牌在就業之時可以對自己所學的冷門專業起到“高斯模糊”的作用,清華、北大出來的畢業生從來都不愁找不到工作。


那麼,那些明明可以報考清華、北大的學子,為何選擇其他高校呢?

首先,那些剛好踩線而沒有十足把握被清北錄取的學子,他們會下意識間在填報志願時縮手,因為在平行志願的情況下一旦被清北退檔,就很可能和其他一本中的頂尖高校無緣(從填報清華或者北大的志願投檔到被其退檔,所花的時間差不多要走一週到十天左右,而如果浪費了這寶貴的10天時間,其他頂尖高校的投檔差不多塵埃落定,後續的平行投檔很可能希望渺茫),很可能只剩下進入二本學校的選擇權,這一點對於廣大學子而言,打擊是致命的。

其次,清華、北大的所有專業並非都是在國內排名第一的存在:協和醫學院的醫學專業可以秒殺清北醫學系,中科大物理學系傲視清北物理學專業,同濟的土木工程專業清北比不了,中國地質大學的地質學專業清北望塵莫及……同樣是985工程院校,選擇一個好學校不如選擇一個好專業,其他頂尖大學的王牌專業同樣能締造大部分學子的王牌人生。

第三,清華、北大雖然隔著門縫吹喇叭——名(鳴)聲在外,但逼格如此之高的兩所高校並非所有的專業都有開設,譬如有些人想學挖掘機,清北就沒有這種款式的專業,想學挖掘機的學子自然對清北忍痛割愛,去其他高校深造。

明明在分數上能上清華、北大,卻棄清北而改選其他學校,若還有其他原因,歡迎各位朋友在評論區留下您的高見,謝謝。


微雨潤苗


小時候我就在想,以後到底是去清華大學還是北京大學呢?後來這兩所高校我都沒去,因為分數不夠。而偏偏有些人分數明明能上北大清華,卻去了別的大學,為什麼會這樣子選擇?

人各有志,清華北大是很多人心目中的高校,能去這兩所高校讀書,是多麼自豪的一件事。可是也有一些人覺得,清華北大不是自己的菜,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國防科技大學、浙江大學這些才是我的菜,才是心目中夢想的高等學府。所以儘管分數達到了清華北大的線,但還是沒有去讀。


清華北大錄取競爭太過於激烈,害怕自己無法被錄取上,或者被不感興趣的專業給錄取了。所以寧願不報清華,去一個好的985高校,讀一個自己喜歡,感興趣的專業,還可以避免無法被錄取的問題發生。

專業限制的問題。雖然說清華北大是一流學府,是一所綜合高校,但是並不是所以的專業都開設有。有的考生想要學武器系統與工程專業,清華北大就沒有開設這門專業,所以只能捨棄清華北大,去別的大學。


考生自身的心理原因。清華北大集結了全國各地的優秀人才,考上清華北大的沒有一個是吃素的。在這樣的一種環境中,可能有些考生會覺得壓力太大,不太適應。所以寧做雞頭,不做鳳尾,就沒有選擇去清華北大,而是去了別的高校了。

分數能夠達到清華北大的學生,肯定不是一般人。這類人不管去到哪裡,也都能夠遊刃有餘。清華北大不一定是最好的,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不需要為了清華北大的名頭,去讀四年自己不喜歡的專業。


大三老學長


按你說的。是不是分數好的都得去清華北大?怎麼?不報清華北大就要被批判?腦子進水了吧。清華北大不是每個中國人都喜歡的


肆出必有堙


北大、清華是令人嚮往的學校,能夠考上,無論是對個人還是對家庭和學校都是莫大的榮譽!然而,北大清華也需要去各地“搶”生源,有些理性的學生和家長,會做出其他的選擇,我曾經就帶過這麼兩個學生。


高同學,學生會主席,成績優異,能力突出,前些年學校有“校長實名推薦”上北大的機會,但是這孩子堅決不去,因為他的目標是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我問他為何不去?他說小學時候,正是中美撞機事件刺激了他要為中國航空航天做貢獻,我聽了,肅然起敬,堅定支持,最後被北航錄取!

李同學,精通小提琴演奏,據說參加商演,都是按秒收費,通過清華大學降至重點線錄取的資格,但是因為不能自由選專業,最後去了浙江大學!

當然,還有的學生去了香港的大學。

當你有足夠實力,才有選擇的資本!作為老師,我很佩服這些做出自己選擇的學生。


贏在高三


選一個好學校固然很重要,但選擇一個適合自己、自己喜歡專業才是最根本的,最好的大學帶給我們很好的學習環境,但專業才是以後安身立命最重要的東西。

而最好的大學它一般指的是綜合實力,它的個別專業卻不一定是全國高校中最厲害的。當然,清華北大也是如此,比如同濟大學的土木工程、 北京師範大學的地理學、上交大的臨床醫學、人大的公共管理與新聞傳播學、武大的馬克思主義、北京中醫藥大學的中醫學、中國地質大學的地質學等,北大清華就比不了。

選專業比選學校更為重要,專業才是你以後真正幫助你生活的東西。

再者,選擇一個學校也是個人愛好,有的人他就喜歡去復旦大學、武漢大學、上海交通大學等一些南方城市的大學。

在那個城市上大學非常重要,四年的大學生活,也是感受這個城市的四年,選擇自己喜歡和嚮往的城市也是非常不錯的。

再次,北大清華在錄取時,會有一個比例問題,各省份間會存在微弱的差別,在這種情況下,即使你的分數上了清華北大地分數線,也有可能錄取不上。

最後,選擇去哪個學校,最重要的是看高考成績,但並不是成績決定一切,去哪個大學,其中因素也不是單一的,其中會牽扯到個人愛好、發展機會、文化心理、感情等因素。當然,如果還有哪些問題,歡迎和我交流,聯繫方式見下。

學有方法,考有技巧,優學優考策略致力於將學與考的最優結合。更多原創學法類文章,歡迎在公眾號 優學優考策略 中閱讀。如有其他問題,微信找到 “優學優考” 的拼音全拼,和我成為好友,有問必回。


優學優考策略


首先,有學生是不喜歡來北京的,這裡面會有很多個人因素,例如更想去上海,或者說要去自己喜歡的人所在的城市,等等……其次,分數能上清華北大,只是說分數夠了這兩所學校的提檔線,但是最終能否真正被錄取並不非常確定。再說,分數夠了,也能被錄取,但是不意味著你可以在裡面錄到一個好的專業,如果最後被歸檔到一個相對來說比較冷門,而且你也沒有太大興趣的專業,就得不償失。

如果是上面的情況,那還不如去一個錄取分數線沒有清華北大高,但是也非常不錯的學校,例如人大、浙大等等,挑選專業時可選擇的餘地更大。現在隨著就業趨勢越來越不明朗,其實很多時候,選對專業比選對學校更重要。

插一嘴,我畢業的高中在省內還算是挺好的,所以很多學生的高考分數其實都是夠清華北大的,甚至超出了一大截,但是最終很多人都更願意選擇去香港的名校,因為最近今年香港、澳門的一些好大學在國內的招生力度越來越大,和 清華北大已經形成競爭態勢,所以難免學霸們會更願意考慮,是否要去另一個體制的地區去感受一下教育氛圍。

說回清華北大,如果你從中學時代就一直都是學霸,高考分數也很高,這倆學校無疑是很好的選擇,但是一些成績相對來說不是頂級高分的人,可能進去之後會覺得非常壓抑。因為和高中時代不同,兩所學校裡都是高手雲集,所以很多人進去之後會顯得不是那麼有優勢。我就認識一些人,進入清華北大之後就覺得自己沒有那麼突出了,身邊很多人都比自己在成績上藥更優秀,所以大學四年過的都很有落敗感,人也會沮喪。這樣的情況下,做出其他的選擇也不一定會是壞事吧。


Y小姐


歡迎在點擊右上角關注:「太平洋電腦網」,不定時放送福利哦!

無可否認清華北大的實力在中國高校中是實力最強的,但是並不是全部專業都是最強的。

不同的學校有不同的擅長領域。北大和清華是綜合性的大學,綜合實力當之無愧是中國最強的。他們也是最為知名的,很多沒有特定的專業喜好的高分的同學就是報這兩所頂級高校。而且他們最為知名,在就業上也最有高校優勢。

有一些學校雖然綜合實力不如起清華和北大,但是在某些專業上是會超過這兩所頂級高校的。一些對專業有著強烈渴望的同學就會先選這個專業最強的學校,尤其是分數很高的同學,他們如果喜歡某些專業,就會先選專業再選學校。

他們更為注重的是獲取相關專業最先進的知識,而不是選取最為知名的大學。

當年,雷軍以超過清華北大的分數考上了武漢大學,主要是武漢大學最早實現學分制,積累夠了學分就能夠畢業。當年的雷軍也很爭氣。橫掃全部獎學金,第一寫的程序成為下一屆學生的教材,同時還大二的時候就準備好了畢業論文。

劉強東上大學的時候也是先選專業的,他當時的理想是當官,為人民和鄉親服務,然後就直接報了中國人民大學。

當然,清華北大本身是一個非常好非常好的選擇,只不過還輪不到我們這種分數差得元去選擇。

對吧,說起來就一把辛酸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