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姚縣新街鎮龍山是雲南名山之一,也是著名的佛教勝地之一,位於大姚縣西北部,距大姚縣城30公里,海拔2548米,面積3000公頃。這裡不僅景色迷人,而且寺院眾多,因而造就了龍山在雲南佛教歷史上的地位。
據相關歷史記載,龍山前後共有寺院七座。其中最為有名的要數石林寺、回龍寺、千華寺、一法寺。可惜這些寺廟沒能夠抵得住歲月風雨霜雪的侵襲,全部淹沒在了歲月的洪流中,也留給了後世人太多的遺憾。
“何處是靈山、龍山不遇雞山會,此間傳佛法、萬法皆由一法生。”“清涼世界在何方,認得路,人人可到;慈悲法場即此處,會敲門,剎剎都開”。“客至莫嫌茶味淡,山居難比市情濃”;“好屋一窗足,佳境四時新”。雖然龍山的那些千年古剎淹沒在了歲月的洪流中,但龍山依舊巍峨蒼翠,古木參天、靈氣猶存、佛光猶在,靜靜地佇立在了南國高原的黃土地上,守候著一方水土,守候著一方百姓。
石林古寺位於龍山的半山腰,有著虎踞龍盤之勢,從山門起步,就給人一種威嚴之感,沿曲徑小道而上,但見頭頂上藍天白雲,山密瑞景,桑梅挺拔,古木參天,奇花異卉,景色十分的迷人,山中四季如春,格外地幽靜。龍山石林寺建於唐開元二十三年(公元736年),據載是姚州傳授三壇大戒的中心點,也是歷代僧官居住之所,有著悠久的歷史。
值得一提的是,為了重現龍山地區昔日的風貌,更為了龍山旅遊資源的開發,促進當地經濟的發展,大姚縣政府邀請傳度大和尚在龍山石林寺擔任寺院主持,恢復重建龍山石林寺昔日的風貌;然後實施開發建設龍山地區的計劃,先後修通了路、架通了電、引通了水,逐步恢復重建了山頂一法寺和石林古寺的三聖殿、祖師殿、住房等。先後發掘出了龍山七寺兩庵二百八十餘尊塔林文化,並且在寺院周圍廣種菩提,大力弘揚佛法。
龍山祖師墓、龍山石刻於2013年4月19日公佈為楚雄州第三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祖師墓位於石林寺北方,座東向西,建於清朝乾隆年間,是龍山石林寺開山祖師洪眾法師的墓葬,墓高4.2米、長6.5米、寬6米、長方形石棺墓,墓門為三門四柱重簷牌坊式,砂石質,下有地宮,整座墓石雕工藝精美,石刻由佛經故事構成,風格獨特。祖師墓有石刻文字對聯“靈塔表宗風,豐碑傳妙行”,有石刻文字“領龍開肇”,“祖脈重興”。
龍山石刻位於石林寺右側懸崖石壁上,刻於清光緒年,於長4.5米,寬1.5米的石面橫刻“香林玉柱”四字,為陰刻。字體筆法蒼勁有力。另一石刻長4米、寬4米。橫刻3個大字,名“娑羅崖”,為陽刻,豎刻小字為陰刻,共9行39字,崖此娑羅:“益其來人矣、光緒乙未夏,遊於此摩崖覽勝尉為奇觀乃屬僧掃壁為此筆摩存古意,還有用線條刻劃成達摩面壁思過像,石刻高2米,寬1米。為線條陰刻技法,線條細膩、流暢、簡潔。石刻人像上部平石處有石刻文字“石巖天生就”。落款為寺僧海曙率徒湛育、湛品,匠人武生黎廷萱。光緒乙未夏,馬駟良書。
今天,當你站在遠處遠眺龍山時,龍山猶如佛捧金缽,仰坐在一把大椅子上。拔地而起的龍山,在群山環擁之中,東向紫秋山、南對大橋山、西望曇華山,北眺六苴銅礦山。遠望似露盤擎立,山多石、多松,虎臥龍騰,人行林間,疑欲搏噬。巖則峻而攢結,水則幽而嗚咽。
當紅日初升時,站在龍山之顛,可觀賞“旭日東昇”的壯麗景象,故有“龍山旭日”之稱。古人亦有詩云“龍山鍾靈,金銅鼎立。但得聽鍾毓,歷代產英奇”。極目遠眺時,方圓百里則盡在眼前,頗有“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感覺。永仁方山、元謀壩子、姚安壩子更是歷歷在目,山腳下的大小水庫碧波盪漾,水光山色,美不勝收。文圖丨大姚縣文體廣電旅遊局
閱讀更多 雲南楚雄網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