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關河北所有老師!省委、省政府出台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改革意見

  日前,河北省委、省政府出臺《關於全面深化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改革的實施意見》,意見全文如下。

  黨的十八大以來,省委、省政府認真落實黨中央關於加強教師隊伍建設的一系列重大決策部署,將教師隊伍建設擺在更加突出位置,全省教師隊伍建設取得顯著成就,教師隊伍得到有效補充,師德建設切實加強,整體素質明顯提高。廣大教師牢記使命、愛崗敬業、躬身實踐、改革創新,為全省教育事業改革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面向新時代新使命,我省教師隊伍還存在結構不盡合理、專業化水平有待提升、地位待遇需要提高等問題。為全面加強我省教師隊伍建設,造就一支忠誠於黨和人民的高素質專業化創新型教師隊伍,根據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全面深化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改革的意見》精神,結合我省實際,提出如下實施意見。

  一、總體要求

  1.指導思想。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深化教師隊伍建設改革,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遵循教育規律和教師成長髮展規律,真正從戰略和全局高度充分認識教師工作的極端重要性,把教師工作置於教育事業發展重點支持領域,將提高教師思想政治素質和職業道德水平擺在首要位置,以教師管理體制機制改革為突破口,堅持優先謀劃教師工作,優先保障教師工作投入,優先滿足教師隊伍建設需要,倡導全社會尊師重教,努力培養和建設一支高素質、專業化、創新型教師隊伍,更好服務經濟社會發展。

  2.目標任務。到2025年,事權人權財權相統一的教師管理體制普遍建立,教師隊伍結構趨於合理,教師專業化水平明顯提升,教師教育體系基本完善,教師待遇進一步提高,教師職業吸引力顯著增強。全省教師隊伍規模、結構、素質能力基本滿足各級各類教育發展需要。

  到2035年,教師管理體制機制科學高效,實現教師隊伍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全省教師綜合素質、專業化水平和創新能力大幅提升,培養造就數以萬計骨幹教師、數以千計燕趙名師和數以百計教育家型教師。尊師重教蔚然成風,廣大教師在崗位上有幸福感、事業上有成就感、社會上有榮譽感,教師成為讓人羨慕的職業。

  二、全面提升教師思想政治素養和師德水平

  3.加強教師隊伍黨的建設。將全面從嚴治黨要求落實到每個教師黨支部和教師黨員,把黨的政治建設擺在首位,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頭腦,充分發揮教師黨支部戰鬥堡壘作用和黨員教師先鋒模範作用。選優配強教師黨支部書記,組織實施教師黨支部書記“雙帶頭人”培育工程。堅持黨的組織生活各項制度,創新方式方法,增強黨的組織生活活力。健全主題黨日活動制度,加強黨員教師日常管理監督。

  科學合理設置基層黨組織。不斷優化高等學校教師黨支部設置,探索依託重大項目組、學科組、課題組、創新團隊、科研平臺等設置教師黨支部。推進中小學校、中等職業學校黨組織和黨的工作全覆蓋,有3名及以上正式黨員的學校要單獨建立黨組織,正式黨員不足3名的學校或邊遠地區的農村學校可就近與其他學校建立聯合黨組織,由縣級教育行政部門黨組織統籌管理。科學制定發展黨員計劃,統籌規劃發展教師黨員工作。健全把骨幹教師培養成黨員、把黨員教師培養成教學管理骨幹“雙培養”機制。完善黨支部書記帶頭聯繫優秀青年教師、海外留學歸國教師制度。

  各級教育系統黨建工作部門要加強教師黨支部書記培訓,確保每3年輪訓一次。將“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常態化制度化,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樹立正確導向,注重從擔任過教師黨支部書記的幹部中選拔任用學校黨務和行政管理幹部。對兼職擔任黨務工作的,其兼職計入工作總量。

  配齊建強高等學校思想政治工作隊伍和黨務工作隊伍。落實該類人員的教師和管理人員雙重身份,完善選拔、培養和激勵機制。組織實施高等學校輔導員職業能力提升工程,暢通輔導員職業化、專業化發展道路。嚴格按照不低於1∶200的師生比例設置專職輔導員崗位,不低於1∶350的師生比例設置專職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崗位。

  4.提高教師思想政治素養。加強對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學習,不斷提高廣大教師政治理論水平。創新教師思想政治工作方式方法,開闢思想政治教育新陣地。利用思想政治教育新載體,加強理想信念教育。紮實推進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進教材、進課堂、進頭腦工作。引導教師準確理解和把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深刻內涵,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堅定教育理想,堅定終身從事教育事業的信心和決心,切實擔負起立德樹人根本任務。

  持續加強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革命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以及鄉土文化教育,引導廣大教師愛祖國、愛家鄉,奉獻祖國、奉獻教育。強化教師社會實踐活動,切實增強思想政治工作的針對性、時效性,提高感染力、吸引力。鼓勵廣大教師特別是青年教師通過全省高等學校百萬青年師生千鄉萬村“體驗省情·服務群眾”主題實踐活動,充分了解黨情、國情、省情、社情、民情。落實黨的知識分子政策,政治上充分信任,思想上主動引導,工作上創造條件,生活上關心照顧,使思想政治工作接地氣、入人心。

  5.提升教師師德水平。以培養高尚情操為主線,加強師德教育,將師德培訓內容列入新任教師培訓和在職教師繼續教育必修課,作為教師定期註冊必備條件。實行新教師入職宣誓、在職教師教師節重溫誓詞制度,全面落實教師職業行為規範,爭做“四有”好教師,做學生錘鍊品格、學習知識、創新思維、奉獻祖國的引路人。

  發掘、樹立、宣傳正面典型,建立師德模範宣講團,開展師德巡講活動。開展教師風采系列展示活動。設立退休教師榮休儀式。定期集中開展優秀教師典型宣傳活動,組織創作影視作品和文學作品,講好師德故事。

  強化師德考核,把職業道德、敬業精神、學習態度和關愛學生作為考核的主要內容。實行師德考核負面清單制度,建立師德考核檔案和教師個人信用記錄。把師德表現作為教師資格認定和定期註冊、績效考核、職稱評聘、評優獎勵的首要內容,實行師德表現“一票否決”。將師德建設工作納入各地各學校教育督導評估範疇,測評結果作為對區域教育工作或學校工作業績考核評估的重要內容。

  加強師德監察監督,開展師德師風專項治理,著力解決在職中小學教師有償補課和高等學校教師學術不端等師德失範問題。將組織監督與群眾監督有機結合,構建學校、學生、家長和社會共同參與的師德建設監督機制。健全誠信承諾和失信懲戒制度,完善教育、宣傳、考核、監督與懲治相結合的師德建設工作長效機制。

  三、著力提高教師隊伍專業化水平

  6.大力辦好師範教育。科學佈局師範院校和師範專業,建立以師範院校為主體、非師範類省屬骨幹院校參與的師範教育體系,推進地方政府、高等學校、中小學校協同育人。引導師範院校逐步壓縮非師範專業,集中力量辦好師範專業,逐步使師範院校中師範專業學生人數佔在校學生總數的60%以上,師範專業數量佔專業總數的50%以上。加強小學教師特別是全科教師培養,增強針對性。深化師範專業教學改革,完善專業課程體系,突出實踐教學環節,加強“鋼筆字、毛筆字、粉筆字和普通話”等基本技能訓練,建立並推行師範專業學生“雙導師”教育制度,不斷提高專業教育質量。建設省級教師教育基地,鼓勵有條件的院校整合校內資源組建實體化的教師教育學院、初等教育學院、學前教育學院等教師教育基地。

  完善相關政策,提高師範專業生源質量。完善公費師範生教育政策,逐步擴大公費師範生招生規模,調整履約任教服務期限。依據“按需設崗、依崗培養、專項招聘、定崗聘用”的原則,建立市級政府統籌的教師培養與補充相銜接的新機制。改革招生制度,允許部分辦學條件好、教學質量高的師範專業實行提前批次錄取,鼓勵優秀學生入校後通過二次選拔方式進入師範專業學習。支持和鼓勵各地通過到崗退費等其他方式,吸引更多優秀青年報考師範專業。

  嚴格執行國家師範院校建設標準和師範類專業辦學標準,加強教師教育學科建設,教育碩士、教育博士授予單位及授權點向師範院校傾斜。開展師範類專業認證,提高師範專業建設水平。加強教師教育師資隊伍建設,注重青年教師、骨幹教師、學科帶頭人和教學名師的培養,鼓勵引進高層次人才。加大職業技術類師範院校和專業支持力度,擴大辦學規模,增強辦學針對性。根據省級財力情況,適當提高師範專業生均撥款水平。

  7.支持高水平大學開展教師教育。重點支持河北大學開展教師培養工作,培養教育碩士、教育博士,加強理論研究和教育實踐。鼓勵其他省屬重點骨幹大學開設師範類專業,整合優勢學科的學術力量,組建高水平的教學團隊,開設厚基礎、寬口徑、多樣化的教師教育課程。

  8.建設高素質專業化中小學教師隊伍。加強教師專業梯隊建設,實施卓越教師培養計劃,建立省級骨幹教師、特級教師、燕趙名師、教育家型教師的梯隊成長機制,實行定期考核、動態管理。完善教師培訓體系,落實5年一週期不少於360學時的教師全員培訓制度。鼓勵教師海外研修訪學。教師培訓經費列入各級政府教育預算,中小學校按照年度公用經費預算總額的5%安排教師培訓經費。加強教師發展機構建設,以縣級教師發展中心建設為重點,建設一批省級示範性教師發展中心,培育一批中小學教師專業發展學校。鼓勵建立市級教師發展機構。

  加強中小學校長隊伍建設。健全省市縣三級中小學校長培養培訓體系,完善省級骨幹校長、燕趙名校長、教育家型校長專業化發展機制。落實中小學校長省培計劃,實現困難地區農村校長素養提升省級培訓全覆蓋。依託京津優質教育資源開展校長專項培訓。依託具備條件的高等學校探索實施中小學校長綜合素養提升工程。建立校長後備人才選拔制度,實施專業後備人才培養工程,推進校長專業化發展。市縣要統籌安排經費用於校長培養培訓。支持教師和校長大膽探索,創新教育思想、教育模式和教育方法,形成教學特色和辦學風格,營造教育家脫穎而出的制度環境。

  9.建設高素質善保教幼兒園教師隊伍。完善學前教育人才培養體系,支持師範院校設立學前教育專業,爭取設立1所本科層次的幼兒師範學院,增加2—3所幼兒師範高等專科學校,逐步取消中等學歷層次幼兒教師培養。積極推行初中畢業起點“3+2”、“五年一貫制”等專科層次幼兒教師培養模式。優化學前教育專業課程體系,突出師德養成和保教融合,科學開設基礎素養、兒童發展、保育活動、教育活動類課程,合理構建實踐教學體系,培養尚師德、厚基礎、強能力、重融合的幼兒教師。

  開展幼兒教師全員培訓,構建高等學校、縣級教師發展中心、鄉鎮片區研修中心、園本研修“四位一體”的教師專業發展培訓體系。改進培訓方式,採取網絡研修、送教下鄉、專家指導、園本研修等形式,增強培訓的針對性和實效性。推動在職幼兒教師參加學歷進修,逐步使幼兒教師學歷水平達到專科以上層次。

  10.建設高素質雙師型職業院校教師隊伍。實施職業院校教師素質提高計劃,建設一支師德高尚、技藝精湛、專兼結合的雙師型教師隊伍。支持高水平職業院校與大中型企業共建一批雙師型教師培養培訓基地和技能大師工作室,建立高等學校、行業企業聯合培養雙師型教師機制。建立企業經營管理者、技術能手與職業院校管理者、骨幹教師相互兼職制度。實施職業院校“燕趙大師、燕趙名匠”建設計劃,對“燕趙大師、燕趙名匠”等高層次人才探索實行年薪制、協議工資和項目工資等靈活多樣的分配辦法,所需資金不納入績效工資總量管理。實施職業院校“精英人才培養計劃”,每年遴選200名骨幹教師到德國等職業教育發達國家訪學或培訓。實施職業院校青年教師“青藍工程”,培養一批省級優秀專業教學團隊、中青年專業帶頭人和教學名師,造就一批國家級教學名師。

  11.建設高素質創新型高等學校教師隊伍。實施高等學校優秀教學團隊培養計劃,完善優秀教學團隊培養機制,建設一批省級高等學校教師發展中心和培訓基地,搭建校級教師發展平臺,加強院系教研室等學習共同體建設,開展教學研究與指導,推進教學改革與創新。全面開展高等學校教師教學能力提升培訓,重點面向新入職教師和青年教師,著力提高教師隊伍專業能力和教學水平。以京津冀協同發展和雄安新區規劃建設為契機,發揮區位優勢柔性引進京津高層次人才來我省高等學校工作。鼓勵和支持我省高等學校利用省部共建、本科高等學校聯盟等平臺,與京津高等學校在學科建設、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社會服務等方面開展交流合作。鼓勵支持高等學校引進培養高層次人才,完善“燕趙學者”計劃支持辦法,組織實施高等學校“領軍人才和高層次創新團隊引進支持計劃”“卓越教師培養計劃”,國家和省重大人才項目向高等學校傾斜。結合“一帶一路”建設和人文交流機制,有序推動國內外教師雙向交流。支持孔子學院教師、援外教師成長髮展。

  四、全面深化教師管理體制機制改革

  12.改革中小學教師編制管理。適應加快推進教育現代化的緊迫需求和城鄉教育一體化發展改革的新形勢,充分考慮新型城鎮化、全面二孩政策及高考改革等帶來的新情況,根據教育發展需要,在現有編制總量內統籌考慮、合理核定教職工編制,盤活事業編制存量,優化編制結構,通過事業單位改革等收回的事業編制向教師隊伍傾斜,採取多種形式增加教師總量,優先保障教育發展需要。落實城鄉統一的中小學教職工編制標準,村小學和教學點編制按照班師比與生師比相結合的方式核定。實行教師編制配備和政府購買工勤服務相結合,對寄宿制學校生活教師、中小學校工勤崗位等適合社會力量提供的服務,採用勞務派遣或聘任制等方式解決,將置換出的編制全部用於補充專任教師。民辦學校參照公辦學校教職工編制標準配備師資。

  創新編制管理,建立完善教職工編制城鄉、區域統籌和動態調整機制,省級統籌、市域調劑、以縣為主,動態調配。各市(含定州、辛集市)、雄安新區機構編制部門定期會同教育、財政部門在編制總量調控的前提下,統籌調整和使用本地各級中小學教職工編制,並報省級機構編制、教育、財政部門備案。縣級教育部門在核定的教職工編制總額內,統籌分配各學校教職工編制,並報同級機構編制和財政部門備案。建立中小學教職工配備情況動態監管機制。嚴禁在有合格教師來源的情況下“有編不補”、長期使用編外教師,嚴禁擠佔、挪用、截留中小學教職工編制和各種形式“吃空餉”。

  13.改革義務教育教師資源配置方式。實行義務教育教師“縣管校聘”,編制部門負責編制總量,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負責崗位總量,教育部門負責統籌教師資源配置、招聘錄用、培養培訓和考核等管理職能,學校負責崗位聘用。深入推進縣域內義務教育學校校長、教師輪崗交流,實現交流工作制度化、常態化。全面實行教師聘期制、校長任期制。實施學區內短缺學科教師走教制度,市縣政府可根據實際給予相應補貼。

  積極落實國家“特崗計劃”,鼓勵各市開展地方“特崗計劃”,執行國家特崗教師工資性補助標準。鼓勵優秀特崗教師攻讀教育碩士。積極擴大小學全科教師公費培養規模,逐步實現省內教學點全科教師全覆蓋。實施鄉村學校短缺學科教師補充計劃,逐步補齊音樂、體育、美術、信息技術等短缺學科教師,確保開齊開足國家規定課程。開展萬名師範生頂崗實習和“三支一扶”支教計劃。擴大銀齡講學計劃實施規模,鼓勵優秀退休教師到鄉村學校支教,市縣可根據實際對支教教師給予一定補助。

  14.完善中小學教師准入和招聘制度。完善教師資格制度,逐步將修習教師教育課程和參加教育教學實踐作為認定教育教學能力、取得教師資格的必備條件。新入職教師必須取得教師資格。提高教師准入標準,結合實際逐步將幼兒園教師學歷提升至專科,小學教師學歷提升至師範專業專科和非師範專業本科,初中教師學歷提升至本科,有條件的地方將普通高中教師學歷提升至研究生。

  完善教師長效補充機制,市縣教育、機構編制、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堅持按需統籌原則,確定年度教師補充計劃,建立符合教育行業特點的中小學教師招聘辦法。創新招聘方式,考試可根據崗位特點採取筆試、面試、試講、專業測試、答辯、實際操作等多種方式;鼓勵市縣採取考核、考察等方式選聘高層次人才進入中小學教師隊伍,高層次人才的學歷層次、畢業院校範圍由各地根據本地教師隊伍建設規劃和實際需要確定。全面落實中共中央組織部、教育部印發的《中小學校領導人員管理暫行辦法》,進一步嚴格校長任職條件和資格,規範校長選拔任用。

  15.改革中小學教師職稱和考核評價制度。逐步提高中小學中級、高級教師崗位比例,暢通教師職業發展通道。適當提高教研機構高級崗位比例。將中小學教師到鄉村學校、薄弱學校任教1年以上的經歷作為申報高級教師職稱和特級教師的必要條件。職稱評審向鄉村教師、特教教師傾斜。完善符合中小學特點的崗位管理制度,實現職稱評定與聘用相銜接。加強聘後管理,激發教師的工作活力。在試點基礎上,推行中小學校長職級制改革,拓展職業發展空間,促進校長專業化發展。

  深化中小學教師人才分類評價改革,建立符合中小學教師崗位特點的考核評價指標體系和考核評價機制。堅持德才兼備、師德為先,提高師德考核內容比重,突出教育教學實績導向,克服簡單用升學率、學生考試成績評價教師的傾向。實行教師資格定期註冊制度,建立完善教師退出機制。加強中小學校長考核評價,完善校長選聘、激勵和退出機制。

  16.完善職業院校教師管理制度。完善職業院校教師資格標準,探索將行業企業從業經歷作為認定教育教學能力、取得專業課教師資格的條件。落實職業院校用人自主權,完善教師招聘辦法。職業院校從行業企業引進和招錄高水平緊缺人才可適當降低學歷要求,允許先入職後取得教師資格。推動固定崗和流動崗相結合的職業院校教師人事管理制度改革。支持職業院校專設流動崗位,大力引進行業企業一流人才,吸引具有創新實踐經驗的企業家、高科技人才、高技能人才等兼職任教。學校自主招聘緊缺專業或高技能高水平兼職教師,不受人員學歷、身份限制。

  深化職業院校教師職稱制度改革,將專業課教師到企業實踐情況作為申報高級職稱的必備條件。對緊缺急需的優秀專業人才,符合條件的可採用“一事一議”“一人一策”辦法,推行職稱直評直聘制度。推進職業院校教師人才分類評價機制改革。支持學校自主採用教師自評、學生評價、同行評價、督導評價等多種評價方式評價人才,雙師型教師考核評價要充分體現技術技能水平和專業教學能力。積極探索企業評價、社會評價、第三方評價等評價方式。

  17.改革高等學校教師人事制度。深化高等學校編制管理改革,在試點基礎上,逐步推行人員總量管理,並根據學校改革發展情況對人員總量進行動態調整。嚴把高等學校教師招聘入口關,實行思想政治素質和業務能力雙重考察,將思想政治要求納入教師聘用合同。嚴格教師職業准入,將新入職教師崗前培訓和教育實習作為認定教育教學能力、取得高等學校教師資格的必備條件。適應人才培養結構調整需要,優化高等學校教師結構,鼓勵高等學校加大聘用具有其他學校學習工作和行業企業工作經歷教師的力度。配合外國人永久居留制度改革,落實外籍教師資格認證、服務管理等制度。

  擴大高等學校用人自主權。政府各有關部門不統一組織高等學校人員聘用考試,由高等學校根據事業發展、學科建設和隊伍建設需要,按照有關規定,在單位人員編制總量或人員總量範圍內,自主制訂招聘條件和標準,自主確定招聘數量、時間和方式,自主公開招聘人才。招聘方案和招聘結果按管理權限報同級事業單位人事綜合管理部門備案。簡化進人程序,將高等學校增人計劃由審批制調整為備案制。對引進的海內外高層次人才,建立綠色通道,在人事檔案管理和社會保險等方面特事特辦,隨到隨批。幫助高等學校青年教師解決住房等困難。

  深化高等學校教師職稱制度改革。將高等學校教師主系列及實驗技術系列職稱評審權直接下放至高等學校,由高等學校自主組織職稱評審,評審結果實行備案制。條件不具備、尚不能獨立組織評委會的高等學校,可採取聯合評審方式開展。各高等學校要按照核定的專業技術崗位數量和我省有關政策規定組織職稱申報評審,按崗進行聘任。探索建立“代表性成果”評價機制,對作出突出貢獻的教師實施直評直聘。在專職輔導員職稱評聘中,更加註重對思想政治工作實績和育人實效的評價,實行職稱單列計劃、單設標準、單獨評審。把從事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計入高等學校思想政治工作兼職教師的工作量,作為職稱評審的重要依據。深入推進高等學校教師考核評價制度改革,建立完善人才分類考核評價機制,突出教育教學業績和師德考核,將教授為本專科生上課作為基本制度。

  五、不斷提高教師地位待遇

  18.明確教師的特別重要地位。進一步突顯教師職業的公共屬性,明確教師承擔的國家使命和公共教育服務職責,確立公辦中小學教師作為國家公職人員特殊的法律地位,切實保障教師各項權利。各級黨委、政府要切實擔負起中小學教師保障責任,強化政治意識和責任意識,落實各項激勵措施,營造尊師重教氛圍,提升中小學教師的政治地位、社會地位和職業地位,吸引和穩定優秀人才從教。公辦中小學教師要切實履行作為國家公職人員的義務,強化國家責任、政治責任、社會責任和教育責任,堅持職業操守,潛心教書育人。

  19.完善中小學教師待遇保障機制。健全中小學教師工資長效聯動機制,市縣在核定中小學校績效工資總量時要統籌考慮當地公務員收入水平,確保中小學教師平均工資收入水平不低於或高於當地公務員的平均工資收入水平,嚴格落實國家增資標準。完善教師收入分配激勵機制,有效體現教師工作量和工作績效,績效工資分配向班主任和特殊教育教師傾斜,班主任津貼標準不低於當地教師月平均績效工資收入水平的25%。完善學校領導人員收入分配辦法,實行校長職級制的地方,實施相應的校長收入分配辦法。獲得“河北省教育家型教師(校長)”稱號人員享受省管專家待遇。

  20.大力提升鄉村教師待遇。深入實施鄉村教師支持計劃,收入分配向鄉村教師傾斜。嚴格落實鄉村教師鄉鎮工作補貼政策。全面落實22個集中連片特困縣和12個貧困山區縣鄉村教師生活補助政策,將補助標準提高到每人每年3600元,自2019年起實施。有條件的市縣可視財力情況提高補助標準。加快鄉村教師週轉宿舍建設,市縣政府統籌規劃,在鄉鎮政府或學校所在地修建。按規定將符合條件的教師納入住房保障範圍,發放租賃補貼或配租公租房,讓鄉村教師住有所居。關心鄉村教師生活,實施鄉村教師幫扶計劃,全面推行鄉村教師定期體檢制度。為鄉村教師配備相應設施,豐富精神文化生活。採取切實舉措,幫助鄉村青年教師解決實際困難,鞏固鄉村青年教師隊伍。在培訓、職稱評聘、表彰獎勵等方面向鄉村青年教師傾斜,優化鄉村青年教師發展環境,加快鄉村青年教師成長步伐。

  21.保障民辦學校教師權益。完善學校、個人、政府合理分擔的民辦學校教師社會保障機制,依法保障並全面落實民辦學校教師在職稱評聘、培養培訓、科研資助、表彰獎勵、教齡和工齡計算等方面與公辦學校教師享有同等權利。非營利性民辦學校教師享受當地公辦學校同等的人才引進政策。民辦學校應與教師依法簽訂勞動合同,合理確定教師薪酬,確保按時足額支付。足額繳納社會保險費和住房公積金,完善工資待遇增長機制,切實保障教師各項待遇。鼓勵民辦學校為教師辦理補充養老保險,提高教職工退休後待遇。

  22.改革高等學校教師薪酬制度。完善適應高等學校教學崗位特點的內部激勵機制,高等學校的基礎績效工資標準可按統一規定執行,也可以自行設置基礎績效工資標準或不設置基礎績效工資,將績效工資全部用於獎勵。加大對教學型名師的崗位激勵力度。在制定績效工資分配辦法時,向關鍵崗位、高層次人才、業務骨幹和成績突出的工作人員傾斜。高等學校可按規定探索實行年薪制、協議工資和項目工資等靈活多樣的分配形式和分配辦法。高等學校實行協議工資、年薪制、單位科研獎勵的支出,對完成、轉化職務科技成果作出重要貢獻的人員給予獎勵和報酬的支出,以及開展技術服務、技術開發、技術轉讓和技術諮詢等收益用於人員獎勵部分的支出,不納入績效工資總量管理。高層次人才集中的高等學校可按規定申請提高績效工資總量。

  23.提升教師社會地位。進一步完善教師榮譽制度,大力宣傳教師中的育人楷模和師德標兵,按照國家和省有關規定,因地制宜開展多種形式的教師表彰獎勵活動。鼓勵社會團體、企事業單位、民間組織對教師出資獎勵。大力開展尊師活動,營造尊師重教良好社會風尚。

  建設現代學校制度,堅持以人為本,突出教師主體地位,落實教師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監督權。推行中國特色大學章程,堅持和完善黨委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充分發揮教師在高等學校辦學治校中的作用。完善中小學校長負責制。擴大辦學自主權,推行學術(教學)委員會制度,全面落實教職工代表大會制度,保障教師參與學校決策的民主權利。維護教師職業尊嚴和合法權益,關心教師身心健康,克服職業倦怠,激發工作熱情。

  六、切實加強對教師隊伍建設改革工作的領導

  24.加強組織領導。各級黨委、政府要滿腔熱情關心教師,充分信任、緊緊依靠廣大教師。切實加強領導,實行一把手負責制,緊扣廣大教師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重大問題,找準教師隊伍建設的突破口和著力點,切實把教師工作擺上重要議事日程,細化分工,確定路線圖、任務書、時間表和責任人。省市縣黨委常委會每年至少研究1次教師隊伍建設工作。建立教師工作聯席會議制度,解決教師隊伍建設重大問題。相關部門要制定落實切實提高教師待遇的政策措施。

  25.強化經費保障。各級政府將教師隊伍建設作為教育投入重點予以優先保障,完善支出保障機制,確保中央和省委、省政府關於教師隊伍建設重大決策部署落實到位。省市縣進一步加大投入力度,優化經費投入結構,優先支持教師隊伍建設最薄弱、最緊迫的領域,重點用於提高教師待遇保障、提升教師專業素質能力。不斷加大師範教育投入力度,促進師範教育優先發展。健全以政府投入為主、多渠道籌集教育經費的體制,鼓勵引導社會力量通過設立基金等方式獎勵優秀教師。加強資金監管,規範經費使用,提高資金使用效益。

  26.加大考核評價。各級黨委、政府要把教師隊伍建設情況作為督查督導工作的重點內容,並將結果作為各級黨政領導班子和有關領導幹部綜合考核評價、獎懲任免、追責問責的重要參考,確保各項政策措施全面落實到位,真正取得實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