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利潤巨虧76億,10億賭局倒計時:奔跑的小米能否反超格力?


小米利潤鉅虧76億,10億賭局倒計時:奔跑的小米能否反超格力?

8月22日,小米集團公佈上市後首份財報。

財務數據顯示,2018年上半年,小米營收796.48億元,同比增長75.4%。經調整利潤38.16億元,同比增長62.2%。期間利潤76.05億元,較去年上半年的-188.63億元扭虧為盈。

營收大增的背後,雷軍的99億高薪對當期利潤有何影響?國內智能手機市場日趨飽和,激烈競爭下小米如何出招、戰績怎樣?距雷軍、董明珠“10億賭局”答案揭曉僅剩半年,小米營收是否有潛力“反超”格力?估值爭議不斷,小米未來還有什麼樣的想象空間?

“拖累”經營利潤的雷軍99億股權薪酬

對比2018年前兩個季度,第二季度的452.36億元收入較前一季度344.12億元增長31.45%。但反映日常經營狀況的經營利潤表現卻截然相反:第一季度為33.64億元,而第二季度為-75.92億元。


小米利潤鉅虧76億,10億賭局倒計時:奔跑的小米能否反超格力?

經營虧損的背後,“公司深讀”梳理財報發現,小米今年第二季度行政開支高達104.57億元,較上一季度的4.65億元增長逾21倍。

財報對於驟增的行政開支解釋為,“主要是由於2018年第二季度一次性以股份為基礎的薪酬人民幣99億元,加上管理、人力資源及財務團隊等行政部門擴張所致。”

小米集團CFO周受資接受媒體採訪時亦印證了這一點:(經營利潤虧損)主要是因為小米在上市之前向雷軍支付高達約99億元人民幣的股權激勵開支等導致。

招股書顯示,今年4月,小米向雷軍控制的公司Smart Mobile Holdings Limited發行6.4億B類股作為雷軍對公司所作貢獻的獎勵,並將98.27億元確認為以股份為基礎的薪酬開支。

在-75.92億元經營利潤的基礎上,小米第二季度仍實現146.33億元利潤,遠超第一季度的-70.27億元,乃因“可轉換可贖回優先股公允價值變動”。

第一季度小米可轉換可贖回優先股公允價值變動為-100.71億元,因“根據全球發售的發售價重估本公司的股權價值”而大幅增長,第二季度為225.33億元,虧損的經營利潤由此被“填補”成146.33億元的利潤。

小米手機變“高端”,毛利率卻降至6.31%

半年報顯示,小米營收來自4個業務板塊,分別是智能手機、IOT與生活消費產品、互聯網服務及其他。其中,2018上半年來自智能手機分部的收入為537.41億元,較去年同期增長71.08%,佔總收入67.47%。

根據財報,上半年售出的6014.3萬部小米手機貢獻了537.41億元的營收和33.88億元的毛利,平均每臺小米手機約貢獻893.55元的營收和 56.33元的毛利。

IDC報告顯示,小米手機第二季度出貨量排名第四,排在華為、OPPO和vivo之後。


小米利潤鉅虧76億,10億賭局倒計時:奔跑的小米能否反超格力?

營收大幅增長的同時,小米手機的毛利率進一步縮水,由2017年上半年的7.63%下降至今年上半年的6.31%。今年二季度的毛利率為6.69%,亦低於去年同期的8.72%。

毛利下降的背後,國內智能手機廠商競爭愈發激烈,今年8月,市場研究公司IDC發佈報告稱,今年第二季度全球智能手機出貨量總計為3.42 億部,同比下降1.8%;中國智能手機市場出貨量約1.05億臺,同比下降5.9%。

當智能手機行業成為“巨頭”的戰場,小米如何增加獲利空間?財報顯示,在保持主力機型性價比優勢的同時,小米向高端市場進軍。


小米利潤鉅虧76億,10億賭局倒計時:奔跑的小米能否反超格力?

財報顯示,小米二季度每部智能手機平均售價為952.3元,同比增長超過25%。從銷售數量和營收兩方面看,高端機型在小米的手機佈局中愈發重要。

2018年第二季度,小米售出的高端旗艦機、旗艦機、中高端機數量佔比22.36%,其中售價超過2000元的旗艦機——小米8系列在推出首月的銷量即達到至少110萬部。而去年同期,三種高端機型銷售數量佔比為18.94%。

營收方面,2018年第二季度上述三高端機型銷售收入佔總收入38.54%,2017年同期該比例為33.48%。

除了走向高端,出海是小米手機殺出重圍的另一出路。

2018年第二季度,小米國際收入同比增長151.7%,至人民幣164億元,佔總收入36.3%。

根據Canalys的資料,2018年第二季度,小米智能手機出貨量計市場份額在印度市場排名第一,於西歐的智能手機出貨量同比增長超過2700%,在25個國家及地區的智能手機市場 排名前五。

相比手機業務,小米集團的互聯網業務雖營收佔比小,但毛利率最高,今年第二季度毛利率達到62.8%。

上市前夕,小米在招股書中自稱“互聯網公司”,但硬件收入始終佔到總收入的重頭,互聯網收入比重較低:2015-2017年,智能手機佔總收入比重為80.4%、71.3%、和70.3%。同期,互聯網服務收入佔總收入比分別為4.9%、9.6%、8.6%。

前兩季度總體,小米互聯網收入為71.90億元,佔比為9.03%,同比仍未大幅增長。

財報中,小米集團表示,因推薦算法不斷優化及客戶的廣告支出不斷增長,廣告收入同比增長69.6%至人民幣25億元;同時,互聯網增值服務中的遊戲收入達人民幣7.04億元,同比增長25.5%。截至二季度,每名用戶平均收入(ARPU值)同比增長15.4%至人民幣19.1元。

除智能手機分部與互聯網服務分部外,今年前6月,小米IOT及生活消費用品毛利率為9.96%,較去年同期的11.55%。

10億賭局倒計時:奔跑的小米能否反超格力?

2013年,創立小米僅3年的雷軍在央視“中國經濟年度人物”頒獎典禮上與格力電器董事長董明珠打賭稱,5年內如果小米的營業收入擊敗格力,董明珠就輸給自己1塊錢。董明珠在現場強硬反擊稱,1塊錢不要提了,“要賭就賭10個億”。


小米利潤鉅虧76億,10億賭局倒計時:奔跑的小米能否反超格力?

回顧過往三年,小米與格力之間的營收差距保持在300-400億元之間,且未有明確的收窄趨勢。

2015-2017年,小米集團營業收入分別為668.11億元、684.34億元與1146.25億元,而格力相應營收為977.45億元、1083.03億元和1482.86億元,小米營收較格力差距為308.68億元、398.69億元和336.61億元。

但相比格力,小米表現出了更強勁的增長勢頭。2016-2017年,小米增長率分別為2.43%和67.5%, 2018年上半年,小米增長率為68.3%。而格力兩年營收增長率為9.5%和36.24%,平均增長率約為22.87%。

小米利潤鉅虧76億,10億賭局倒計時:奔跑的小米能否反超格力?


(小米集團招股書)

另一方面,機構預測的兩家公司營收越發接近。

中信里昂證券預測,未來三年,小米收入複合增長率可達47%,由此推測2018年小米收入約為1684.99億元。摩根大通預測,2018年小米將實現1759.7億元收入。

Choice金融終端顯示,根據28家機構預測,2018年格力營業總收入約為1795億元。而今年5月,董明珠提出,2018年格力電器將衝擊2000億元的營收目標。

有機構預估小米市值5963億元

小米的估值是其另一大爭議所在。

上市之前,小米估值一再下調,從傳言最高時超過1200億美元到最終發行時僅有540億美元,“縮水”過半。

上市首日,小米即破發,收於16.6港元,較17港元的發行價收跌2.35%。臨近半年報發佈,8月15-20日,小米收盤價均低於17港元。

近期發佈的評級報告對小米的估值較為樂觀。

8月2日,西南證券將小米上調至“買入”評級,給予公司2019年40倍PE估值,對應目標價30.3港元。根據小米225.78億已發行普通股計算,西南證券預估的小米市值約為6841.02億港元(約合5963.23億元人民幣),較其發行時的4231.1億港元市價上漲61.68%。

西南證券提示稱,小米存在硬件銷量或不及預期的風險,及互聯網服務或不及預期的風險。

小米利潤鉅虧76億,10億賭局倒計時:奔跑的小米能否反超格力?


(西南證券研報截圖)

8月12日,摩根大通證券給出增持評級,予其至2019年6月目標價21元。同日,中信里昂證券給出買入評級,目標價22.3元。

中信里昂證券給出的估值理由為,“小米集團業務模式獨特,以低價出售智能手機、電器及連線產品,建立龐大的客戶群后交叉銷售高利潤率的互聯網服務,為全球及內地第四大手機生產商,於印度更排名第一。目前其客戶群數目已達1.9億人,並經營全球最大的物聯網生態系統。該行預測小米未來三年收入及經調整息稅前利潤複合增長率可分別達47%及58%。”

摩根士丹利認為,小米集團2019年年末目標價為20港元,2019-2020年市盈率為29.5和20倍——“比阿里巴巴和騰訊稍低,但是高於蘋果”。

摩根士丹利提出小米麵臨的三大核心風險:受競爭抑制,中國智能手機出貨量低於預期;受到競爭和互聯網服務盈利減速的影響,小米主要海外客戶收購弱於預期;客戶對小米手機所帶的廣告不滿。

在小米上市前後,部分研報曾給出較為謹慎的估值。

光大證券於7月給予小米15港元的目標價,首次給出“減持”評級。

“(小米)手機及IoT產品銷售額有望快速成長,平臺優勢也存在中長期變現潛力;但就現階段來看,公司互聯網變現能力仍待提升,IoT變現模式亦未成形。”

國金證券給予小米“減持”評級,得出12個月16港元的目標價。

截至發稿,小米股價為17.68港元,總市值3991.72億港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