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利润巨亏76亿,10亿赌局倒计时:奔跑的小米能否反超格力?


小米利润巨亏76亿,10亿赌局倒计时:奔跑的小米能否反超格力?

8月22日,小米集团公布上市后首份财报。

财务数据显示,2018年上半年,小米营收796.48亿元,同比增长75.4%。经调整利润38.16亿元,同比增长62.2%。期间利润76.05亿元,较去年上半年的-188.63亿元扭亏为盈。

营收大增的背后,雷军的99亿高薪对当期利润有何影响?国内智能手机市场日趋饱和,激烈竞争下小米如何出招、战绩怎样?距雷军、董明珠“10亿赌局”答案揭晓仅剩半年,小米营收是否有潜力“反超”格力?估值争议不断,小米未来还有什么样的想象空间?

“拖累”经营利润的雷军99亿股权薪酬

对比2018年前两个季度,第二季度的452.36亿元收入较前一季度344.12亿元增长31.45%。但反映日常经营状况的经营利润表现却截然相反:第一季度为33.64亿元,而第二季度为-75.92亿元。


小米利润巨亏76亿,10亿赌局倒计时:奔跑的小米能否反超格力?

经营亏损的背后,“公司深读”梳理财报发现,小米今年第二季度行政开支高达104.57亿元,较上一季度的4.65亿元增长逾21倍。

财报对于骤增的行政开支解释为,“主要是由于2018年第二季度一次性以股份为基础的薪酬人民币99亿元,加上管理、人力资源及财务团队等行政部门扩张所致。”

小米集团CFO周受资接受媒体采访时亦印证了这一点:(经营利润亏损)主要是因为小米在上市之前向雷军支付高达约99亿元人民币的股权激励开支等导致。

招股书显示,今年4月,小米向雷军控制的公司Smart Mobile Holdings Limited发行6.4亿B类股作为雷军对公司所作贡献的奖励,并将98.27亿元确认为以股份为基础的薪酬开支。

在-75.92亿元经营利润的基础上,小米第二季度仍实现146.33亿元利润,远超第一季度的-70.27亿元,乃因“可转换可赎回优先股公允价值变动”。

第一季度小米可转换可赎回优先股公允价值变动为-100.71亿元,因“根据全球发售的发售价重估本公司的股权价值”而大幅增长,第二季度为225.33亿元,亏损的经营利润由此被“填补”成146.33亿元的利润。

小米手机变“高端”,毛利率却降至6.31%

半年报显示,小米营收来自4个业务板块,分别是智能手机、IOT与生活消费产品、互联网服务及其他。其中,2018上半年来自智能手机分部的收入为537.41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71.08%,占总收入67.47%。

根据财报,上半年售出的6014.3万部小米手机贡献了537.41亿元的营收和33.88亿元的毛利,平均每台小米手机约贡献893.55元的营收和 56.33元的毛利。

IDC报告显示,小米手机第二季度出货量排名第四,排在华为、OPPO和vivo之后。


小米利润巨亏76亿,10亿赌局倒计时:奔跑的小米能否反超格力?

营收大幅增长的同时,小米手机的毛利率进一步缩水,由2017年上半年的7.63%下降至今年上半年的6.31%。今年二季度的毛利率为6.69%,亦低于去年同期的8.72%。

毛利下降的背后,国内智能手机厂商竞争愈发激烈,今年8月,市场研究公司IDC发布报告称,今年第二季度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总计为3.42 亿部,同比下降1.8%;中国智能手机市场出货量约1.05亿台,同比下降5.9%。

当智能手机行业成为“巨头”的战场,小米如何增加获利空间?财报显示,在保持主力机型性价比优势的同时,小米向高端市场进军。


小米利润巨亏76亿,10亿赌局倒计时:奔跑的小米能否反超格力?

财报显示,小米二季度每部智能手机平均售价为952.3元,同比增长超过25%。从销售数量和营收两方面看,高端机型在小米的手机布局中愈发重要。

2018年第二季度,小米售出的高端旗舰机、旗舰机、中高端机数量占比22.36%,其中售价超过2000元的旗舰机——小米8系列在推出首月的销量即达到至少110万部。而去年同期,三种高端机型销售数量占比为18.94%。

营收方面,2018年第二季度上述三高端机型销售收入占总收入38.54%,2017年同期该比例为33.48%。

除了走向高端,出海是小米手机杀出重围的另一出路。

2018年第二季度,小米国际收入同比增长151.7%,至人民币164亿元,占总收入36.3%。

根据Canalys的资料,2018年第二季度,小米智能手机出货量计市场份额在印度市场排名第一,于西欧的智能手机出货量同比增长超过2700%,在25个国家及地区的智能手机市场 排名前五。

相比手机业务,小米集团的互联网业务虽营收占比小,但毛利率最高,今年第二季度毛利率达到62.8%。

上市前夕,小米在招股书中自称“互联网公司”,但硬件收入始终占到总收入的重头,互联网收入比重较低:2015-2017年,智能手机占总收入比重为80.4%、71.3%、和70.3%。同期,互联网服务收入占总收入比分别为4.9%、9.6%、8.6%。

前两季度总体,小米互联网收入为71.90亿元,占比为9.03%,同比仍未大幅增长。

财报中,小米集团表示,因推荐算法不断优化及客户的广告支出不断增长,广告收入同比增长69.6%至人民币25亿元;同时,互联网增值服务中的游戏收入达人民币7.04亿元,同比增长25.5%。截至二季度,每名用户平均收入(ARPU值)同比增长15.4%至人民币19.1元。

除智能手机分部与互联网服务分部外,今年前6月,小米IOT及生活消费用品毛利率为9.96%,较去年同期的11.55%。

10亿赌局倒计时:奔跑的小米能否反超格力?

2013年,创立小米仅3年的雷军在央视“中国经济年度人物”颁奖典礼上与格力电器董事长董明珠打赌称,5年内如果小米的营业收入击败格力,董明珠就输给自己1块钱。董明珠在现场强硬反击称,1块钱不要提了,“要赌就赌10个亿”。


小米利润巨亏76亿,10亿赌局倒计时:奔跑的小米能否反超格力?

回顾过往三年,小米与格力之间的营收差距保持在300-400亿元之间,且未有明确的收窄趋势。

2015-2017年,小米集团营业收入分别为668.11亿元、684.34亿元与1146.25亿元,而格力相应营收为977.45亿元、1083.03亿元和1482.86亿元,小米营收较格力差距为308.68亿元、398.69亿元和336.61亿元。

但相比格力,小米表现出了更强劲的增长势头。2016-2017年,小米增长率分别为2.43%和67.5%, 2018年上半年,小米增长率为68.3%。而格力两年营收增长率为9.5%和36.24%,平均增长率约为22.87%。

小米利润巨亏76亿,10亿赌局倒计时:奔跑的小米能否反超格力?


(小米集团招股书)

另一方面,机构预测的两家公司营收越发接近。

中信里昂证券预测,未来三年,小米收入复合增长率可达47%,由此推测2018年小米收入约为1684.99亿元。摩根大通预测,2018年小米将实现1759.7亿元收入。

Choice金融终端显示,根据28家机构预测,2018年格力营业总收入约为1795亿元。而今年5月,董明珠提出,2018年格力电器将冲击2000亿元的营收目标。

有机构预估小米市值5963亿元

小米的估值是其另一大争议所在。

上市之前,小米估值一再下调,从传言最高时超过1200亿美元到最终发行时仅有540亿美元,“缩水”过半。

上市首日,小米即破发,收于16.6港元,较17港元的发行价收跌2.35%。临近半年报发布,8月15-20日,小米收盘价均低于17港元。

近期发布的评级报告对小米的估值较为乐观。

8月2日,西南证券将小米上调至“买入”评级,给予公司2019年40倍PE估值,对应目标价30.3港元。根据小米225.78亿已发行普通股计算,西南证券预估的小米市值约为6841.02亿港元(约合5963.23亿元人民币),较其发行时的4231.1亿港元市价上涨61.68%。

西南证券提示称,小米存在硬件销量或不及预期的风险,及互联网服务或不及预期的风险。

小米利润巨亏76亿,10亿赌局倒计时:奔跑的小米能否反超格力?


(西南证券研报截图)

8月12日,摩根大通证券给出增持评级,予其至2019年6月目标价21元。同日,中信里昂证券给出买入评级,目标价22.3元。

中信里昂证券给出的估值理由为,“小米集团业务模式独特,以低价出售智能手机、电器及连线产品,建立庞大的客户群后交叉销售高利润率的互联网服务,为全球及内地第四大手机生产商,于印度更排名第一。目前其客户群数目已达1.9亿人,并经营全球最大的物联网生态系统。该行预测小米未来三年收入及经调整息税前利润复合增长率可分别达47%及58%。”

摩根士丹利认为,小米集团2019年年末目标价为20港元,2019-2020年市盈率为29.5和20倍——“比阿里巴巴和腾讯稍低,但是高于苹果”。

摩根士丹利提出小米面临的三大核心风险:受竞争抑制,中国智能手机出货量低于预期;受到竞争和互联网服务盈利减速的影响,小米主要海外客户收购弱于预期;客户对小米手机所带的广告不满。

在小米上市前后,部分研报曾给出较为谨慎的估值。

光大证券于7月给予小米15港元的目标价,首次给出“减持”评级。

“(小米)手机及IoT产品销售额有望快速成长,平台优势也存在中长期变现潜力;但就现阶段来看,公司互联网变现能力仍待提升,IoT变现模式亦未成形。”

国金证券给予小米“减持”评级,得出12个月16港元的目标价。

截至发稿,小米股价为17.68港元,总市值3991.72亿港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