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剧市场陷入凛冬的背后

国产剧市场陷入凛冬的背后

最近一条“凉凉!影视股大跌,新剧开机锐减,国产剧,凛冬将至”的新闻,引起了网友的广泛热议。说因为成本飞涨,回款困难,制作门槛提高,以及各大电视台购剧的锐减,导致各大影视剧制作公司纷纷都不同程度的陷入到了困境,影视类的股票也遭受了一定程度上的跌幅,似乎属于国产剧的寒冬真的要来了。很多网友在看了这条新闻之后,纷纷调侃道:对于这个“大冬天”自己可谓是期盼已久。其实近些年来中国电视剧市场的发展,绝对可以用喷发式来形容,无论是剧集的集数,还是从事电视剧行业的人数都呈现出了,绝对的“蓬勃式发展”。但是与此同时所产生的负面问题,也是层出不穷。天价片酬,演员演戏偷工减料,“数字演员”频频出现,“片酬阴阳合同”,题材雷同。一系列的问题,也让广大的观众不时发出感叹;曾经优秀的电视剧,似乎是离我们越来越远了。而这条新闻的出炉,也让济世我对国产剧步入凛冬这个话题由此产生了不小的兴趣,同时内心当中也不免产生了些许的疑问;究竟国产剧为什么会步入凛冬?这个现象对于中国的电视剧发展究竟是弊大于利,还是利大于弊?而寒冬的到来,又会对整个中国电视剧行业造成怎样的影响呢?所以今天济世就和大家一起来探讨下,中国电视剧何以会迎来“凛冬”。

在济世看来,中国电视剧之所以会迎来“凛冬”,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

市场本身的“爆炸式”增长:不可否认近些年来中国的电视剧市场,迎来了绝对意义上的高增长。2018年第一季度的中国国国产电视剧总计就高达54部,总共2230集。这还只是一个季度的量。可是在数量得到显著提升的同时,相关的质量呈现出的却是另外一番截然不同的景象,很剧集盲目的追求“流量明星”和所谓的“小鲜肉”与“小花旦”。而严重的忽略了一部剧集本身所存在的基础与根本,而这也进一步的导致了当下很多剧集重演员,而不重内容。重表面,而不重实质。而这种情况下,也就必然地导致了当下不少国产剧的“空心化”。内容与架构从来都是一部电视剧最为重要的基础与根本,当一部电视剧,失去了它最为重要的东西,被观众所抛弃也就成为了早晚的必然,哪怕在一开始的时候,某些剧集看似得到了一段时间的“繁荣”。可当观众越发的回归于理性与本质的时候,某些剧集所引以为傲的“花架子”也就不可避免的应声而落了。大浪淘沙本来就是每个行业都必须经历的过程,只有真正优质的东西,才能够在巨大的行业竞争,以及行业的变革当中最终幸存下来,而很不巧的是当下有不少的国产剧他们都是经不起风浪的“空心板”,又或者是不具备任何实质的“花壳子”。优胜劣汰,从来都是最残酷,同时也是最公平的方式。而最终的选择权,无疑是在市场与广大观众的手里。曾几何时你和其他公司处在同一条跑道上,拥有着相同的资源和权力,广大的观众也对你报有很大的希望,可是你偏偏不懂得珍惜,一次又一次的选择投机取巧,而不愿意选择脚踏实地,从而一次又一次的透支观众对你的信任和给予你的机会,从而到最后让广大观众对你彻底失望,所以如果从这个角度上来说,某些国产剧会遭遇到行业凛冬,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由他们自己一手所造成的结果。早知今日又何必当初呢?

国产剧市场陷入凛冬的背后

竞争的激烈:当下的时代是个多元化的时代,也是一个绝对快速发展的时代,而因为快速与发展,从而让各种不同的渠道与平台不断地出现在公众的生活与视野当中。因为平台与渠道的增多,所以观众可以接触到了更多国家,与更多不同类型的剧集,而这些在之前因为各种客观和刚性的因素都是无法接触到的,看的东西多了,自我的视野也因此而变得宽阔了,对于电视剧整体质素的要求,也就自然而然的提高了。时代的不同,促使着整体格局发生必然性的变化,而整体格局的变化,也同时让最终受众的要求发生必然性的改变。而这一切都在用最直接的方式,提醒着广大的电视剧行业从业者,行业竞争的异常激烈,也在告诉他们必须做出实质性的变革,而这种变革不是用几个“当红花旦”,又或者安排几个所谓的“特效大场面”,就可以简单搞定的。甚至都不是单个一点,又或者单方面的。只可惜很多电视剧的制作方并没有没有清楚地认识到这一点,他们简单的以为,观众还是以前的观众,品味也还是以前的品味,所以自己只要像以前一样就行了。又或者他们是从内心当中不愿意接受时代与整个市场,已经发生根本性改变的这个事实。掩耳盗铃,故步自封,甚至刻意的视而不见,但是这些都丝毫改变不了整个电视剧市场,不断变化与观众眼光已和之前大不相同的事实。行业的发展,从来不会因为某些人的不愿接受,而发生分毫的变化。当故步自封遇上现实需求,当视而不见遇上实际要求。两者之间最终的结果,似乎早就已经注定了。而更为可悲的是,在当下的中国电视剧市场,像这样的制作公司还不在少数,所以因此而导致巨额的亏损,甚至造成整个行业的整体性凛冬,似乎也就变得不难理解了。

国产剧市场陷入凛冬的背后

通过上述所列举出的原因,我们或许就可以知道,为什么中国电视剧市场会遭遇到凛冬。市场本身的“爆炸式”增长。让整个行业在经历了超速的发展之后,不可避免的带来了一系列的负面作用,急速的发展固然带来了整个行业的蓬勃,但同时也同样产生了泥沙俱下的效果。而当这些泥沙的比例远远要高于,又或者多过正源清流的时候,也就会必然对整个行业造成不良的影响,以至于当下某些制作公司盲目的追求所谓的“鲜肉+花旦”模式,他们以为这样自己能够赚个盆满钵满,甚至将其视作为一个万试万灵的“稳赚铁律”。岂不知实际上他们早已经把自己带进了一条走不通的“死胡同”。而竞争的激烈,则是因为时代的发展促使观众的眼界更加的开阔,也同时从某种程度上,促使了整个行业发生必然性的转变,观众眼光的提高就是行业改革最明确,同时也是最直接的信号。然而某些制作公司并没有选择随着时代的改变,而进行对于自己的自我变革,反而采取了一种固执守旧,甚至自欺欺人的方式,以此来回避行业所发生的变化,他们不愿接受自我以往所采用的方式,已经不符合当下标准这个事实,他们更加不愿面对因为改革,而有可能带来的自我阵痛。以至于当下某些电视剧制作方,在观众已经对“表脸艺术家+整容小花旦”模式产生极度厌恶的当下,他们还是在以近乎偏执的方式沿用这一模式。其实对于任何一个行业来说,都会遭遇到属于自己的“冬天”。这是每个行业发展的规律,也是每个行业发展的必然。但是寒冬往往也是考验自我真正实力的时候,危机本身就是危险与机遇相互共同的存在,只有经过淬炼才能够迎来真正的新生与蜕变。所以这次中国电视剧市场所面临的这场凛冬,从某种程度上来讲,其实是一个优胜劣汰的正常现象。而对于广大的观众来说,无疑是一件好事。因为这代表我们可以少看到一点“花架剧”。把真正好的留下来,而把坏的差的彻底的淘汰,这又有什么不好呢?良币驱逐劣币,从而迎来整个市场的健康发展,这无论是对广大的观众,还是广大的行业从业者来说,都是绝对的有利无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