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州人爲何把雞蛋稱之爲「春」?這裡面大有講究!

梅州人講的客家話在生活中用詞很是講究,當關繫到兆頭方面的用詞,都會取吉忌衰,以求吉利。比如,傘---因忌“散”而叫“遮”,散與遮意義完全相反;豬舌---因忌“蝕”而改叫豬“利”,蝕與利意義亦相反;落雨---因忌“落禹”而改叫“落水”, 受潮-- 改忌“轉潤”,諧音“轉運”.諸如此類的還有很多,在此不一一列舉了。

梅州人為何把雞蛋稱之為“春”?這裡面大有講究!

“蛋”在梅州地區及很多鄉鎮叫做“卵”,“卵”原意指男睪,很不雅;卵,音近“亂”為大忌,“亂”對應的吉詞是“伸”(音:春),意為整潔、完整、順利(即春春車車的意思),所以把“蛋” 或“卵”叫做“春”。

梅州人為何把雞蛋稱之為“春”?這裡面大有講究!

雞“春”為吉祥之物,我們把幾個“春”包成一包,上面貼上一張紅紙,作為禮物贈送:如過去有人家生了小孩就送幾個“春”表示祝賀;有好事我們也送“春”,意思為春春車車;“春”亦是婚禮中的吉利之物,新郎新娘拜堂後,新郎把煮熟的紅“春”食完,意思為順意圓滿;“春”亦常作為敬神祭祀中的祭品,如沒有雞就用雞“春”來代替三牲祭祀。

梅州人為何把雞蛋稱之為“春”?這裡面大有講究!

把“蛋”或“卵”,梅州人叫做“春”,是梅州客家人幾千年風俗保留下來的傳統叫法,像這些叫法的還有很多,而每一個叫法都有其實在意義,我們應該保護客家歷史文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