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第33章——對《周易》大過卦的闡釋

《道德經》第33章按照順序對應《周易》大過卦。大過卦象四個陽爻被二個陰爻圍困,似乎被無形的力量禁錮住,其實陽爻力量是很強大的,被圍困只是一種外象而已,關鍵是自己要相信自己的力量,要有超越自己的精神和戰勝困難的勇氣。本章道名合一,根據大過卦象和卦名,探討了人的精神世界和現實社會的關係,指出精神的力量是強大的。(對周易大過卦的解析請參閱拙著《周易說解》)。本文依帛書本而解。

文 | 楊吉德

話說《道德經》第33章

知人者,智也;自知者,明也。

尹喜:“瞭解別人的強弱,是有智慧的人;知道自己的優勢和弱點,是善於洞察的人。這句話從何而言?”

老子劃了個筮卦:

《道德經》第33章——對《周易》大過卦的闡釋

“這個卦四個陽爻,實力很強,但被二個陰爻包圍,從表象上看,陽爻被陰爻包圍,似乎處於很危險的境地,如果你要用心分析雙方的優劣,陽爻其實是勝於陰爻的。‘大過’就是大者要勇於超越自我。現實中經常有這種情況,對方用強勢來壓迫你,其實他自己內部危機重重,外強中乾,你要善於知己知彼的話,就不會被表象所嚇倒。”

勝人者,有力也;自勝者,強也。

尹喜:“能戰勝別人的有力量,能勝過自己過去的為強者。我覺得這句話更深入了一層。”

老子說:“《大過·象》曰:‘君子以獨立不懼,遁世無悶。’獨立不懼,就是獨立於眾人也不懼怕,勇於發揮自己的優勢去戰勝貌似強大的敵人。遁世無悶,就是與世俗隔絕也不憂鬱,要從心理上戰勝自己的恐懼感,才能真正成為一個強者。這就是勝人者和自勝者的區別。”

知足者,富也;強行者,有志也。

尹喜:“貪婪是人的本性,財富越多才越富有,為什麼知道滿足的為富有呢?”

老子:“你說的這種富有是相對於別人而言的,其實他自己內心卻是貧窮的。貧窮感促使他永遠去追逐財富,因而迷失了自己的心性。那些過度揮霍、炫富的人都是窮人乍富,是為了掩飾自己的貧窮心態。”

尹喜問:“勇於追求難於實現的目標,是有志氣之人,是不是與上一句相反呀?”

老子:“上一句是對物質世界的感受;這一句是對精神世界的感受。兩者實際上是一種蹺蹺板反應:你過於追求物質世界的感受,精神世界必然貧乏;你關注於對精神世界的追求,物質感受就容易滿足。追求自我超越的精神,是大過卦的思想核心。”

《道德經》第33章——對《周易》大過卦的闡釋

不失其所者,久也。死而不忘者,壽也。

(注:諸本寫為亡;帛書本寫為忘。壽:婉辭。生前預為死後準備的裝殮用的壽冢等。王弼註釋:雖死而以為生之,道不亡乃得全其壽。身沒而道猶存,況身存而道不卒乎。)

尹喜:“人不論走到哪裡,都要保留住原來的住所,這才是長久之計。人死後為了不讓後人忘記自己,才預先建好壽冢和壽槨。為什麼要說這句話呢?”

老子:“古人對《大過》卦有言:‘古之葬者,厚衣之以薪,葬之中野,不封不樹,喪期無數,後世聖人易之以棺槨,蓋取諸《大過》。’(見《繫辭》所載)。說明聖人不光是改革喪葬制度,而且考慮的更為長遠。智也好,明也好,有力也好,強也好,都是講個體的精神追求,前提是保證最基本的物質需求;而生者有其屋,死者有其葬,是每個人都必須要做的事情,也是當權者優先考慮的社會問題。從國家的角度講,解決所有人的後顧之憂,人們才有心思去追求更高的精神境界,國家才有可能長久的安定和發展。如果生者住不起,死者葬不起,國家會出現大動盪的。”

《道德經》第33章——對《周易》大過卦的闡釋

今譯解讀

能夠了解他人的有智慧,能認識自己的有洞察力。

能戰勝別人的有力量,能勝過自己過去的為強者。

知道適可而止的人富有。迎著困難而上的人有志氣。

人在外,而不失去原住所的,為長久計。

為了死後使後人不忘記自己,因而預先準備好壽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