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第33章——对《周易》大过卦的阐释

《道德经》第33章按照顺序对应《周易》大过卦。大过卦象四个阳爻被二个阴爻围困,似乎被无形的力量禁锢住,其实阳爻力量是很强大的,被围困只是一种外象而已,关键是自己要相信自己的力量,要有超越自己的精神和战胜困难的勇气。本章道名合一,根据大过卦象和卦名,探讨了人的精神世界和现实社会的关系,指出精神的力量是强大的。(对周易大过卦的解析请参阅拙著《周易说解》)。本文依帛书本而解。

文 | 杨吉德

话说《道德经》第33章

知人者,智也;自知者,明也。

尹喜:“了解别人的强弱,是有智慧的人;知道自己的优势和弱点,是善于洞察的人。这句话从何而言?”

老子划了个筮卦:

《道德经》第33章——对《周易》大过卦的阐释

“这个卦四个阳爻,实力很强,但被二个阴爻包围,从表象上看,阳爻被阴爻包围,似乎处于很危险的境地,如果你要用心分析双方的优劣,阳爻其实是胜于阴爻的。‘大过’就是大者要勇于超越自我。现实中经常有这种情况,对方用强势来压迫你,其实他自己内部危机重重,外强中干,你要善于知己知彼的话,就不会被表象所吓倒。”

胜人者,有力也;自胜者,强也。

尹喜:“能战胜别人的有力量,能胜过自己过去的为强者。我觉得这句话更深入了一层。”

老子说:“《大过·象》曰:‘君子以独立不惧,遁世无闷。’独立不惧,就是独立于众人也不惧怕,勇于发挥自己的优势去战胜貌似强大的敌人。遁世无闷,就是与世俗隔绝也不忧郁,要从心理上战胜自己的恐惧感,才能真正成为一个强者。这就是胜人者和自胜者的区别。”

知足者,富也;强行者,有志也。

尹喜:“贪婪是人的本性,财富越多才越富有,为什么知道满足的为富有呢?”

老子:“你说的这种富有是相对于别人而言的,其实他自己内心却是贫穷的。贫穷感促使他永远去追逐财富,因而迷失了自己的心性。那些过度挥霍、炫富的人都是穷人乍富,是为了掩饰自己的贫穷心态。”

尹喜问:“勇于追求难于实现的目标,是有志气之人,是不是与上一句相反呀?”

老子:“上一句是对物质世界的感受;这一句是对精神世界的感受。两者实际上是一种跷跷板反应:你过于追求物质世界的感受,精神世界必然贫乏;你关注于对精神世界的追求,物质感受就容易满足。追求自我超越的精神,是大过卦的思想核心。”

《道德经》第33章——对《周易》大过卦的阐释

不失其所者,久也。死而不忘者,寿也。

(注:诸本写为亡;帛书本写为忘。寿:婉辞。生前预为死后准备的装殓用的寿冢等。王弼注释:虽死而以为生之,道不亡乃得全其寿。身没而道犹存,况身存而道不卒乎。)

尹喜:“人不论走到哪里,都要保留住原来的住所,这才是长久之计。人死后为了不让后人忘记自己,才预先建好寿冢和寿椁。为什么要说这句话呢?”

老子:“古人对《大过》卦有言:‘古之葬者,厚衣之以薪,葬之中野,不封不树,丧期无数,后世圣人易之以棺椁,盖取诸《大过》。’(见《系辞》所载)。说明圣人不光是改革丧葬制度,而且考虑的更为长远。智也好,明也好,有力也好,强也好,都是讲个体的精神追求,前提是保证最基本的物质需求;而生者有其屋,死者有其葬,是每个人都必须要做的事情,也是当权者优先考虑的社会问题。从国家的角度讲,解决所有人的后顾之忧,人们才有心思去追求更高的精神境界,国家才有可能长久的安定和发展。如果生者住不起,死者葬不起,国家会出现大动荡的。”

《道德经》第33章——对《周易》大过卦的阐释

今译解读

能够了解他人的有智慧,能认识自己的有洞察力。

能战胜别人的有力量,能胜过自己过去的为强者。

知道适可而止的人富有。迎着困难而上的人有志气。

人在外,而不失去原住所的,为长久计。

为了死后使后人不忘记自己,因而预先准备好寿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