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猛历史
随着中国盖世太保头子戴笠坠机身亡,盘根错节的军统势力瓦解并更名。戴笠死得蹊跷,引来众多猜测与传闻,其中有个传闻是戴笠有可能被蒋介石谋杀?为什么这么说呢?
因戴笠生前,做为蒋介石左膀右臂的“军统”,已经是尾大不掉。换句话说就是:蒋介石已感受到来自军统势力的威胁。军统势力到底有多宠大?让蒋介石心生芥蒂,听有书君细细道来:
1、由弱到宠大的军统组织
蒋介石在复兴社基础建立了军统。军统全称: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乍听这名称以为是清水衙门,实则却是民国规模最大、范围最广的情报机关。
这个维护蒋介石统治的特务组织,采用的都是监视、绑架、逮捕和暗杀等卑劣手段。因直接受蒋介石领导,军统非常设机构变通性大,可以随时设立、随时取消。以至连当时军统人事处长都说不清军统到底有多少个部门。
除了常设和非常设机构外,军统局内还有特务总队、集中营、特别侦察组、外事侦察组等机构,所有行动都只听从有“中国希姆莱”之称的戴笠指挥。
军统特务成员基本都是从各地的警察培训班、电讯训练班,或是各重要机关、部队等处精挑细选出来的。军统做为蒋介石的锦衣卫,故只要被相中的人,没有敢抗拒的。
2、军统黑暗势力遍布全国
初始军统规模并不大,后来为打压不听话的中统,军统开始扩张。并分别在南京、上海、北平等重要城市设立专门的情报站。
同时在全国各地设立分站与集中营、特别监狱和看守所,主要用来关押和屠杀共产党以及进步人士。因军统机构的特殊性,只要锁定目标,就可执法。较明朝的东厂、锦衣卫过犹之而不及。
他们不仅从事情报收集同时还负责暗杀任务。抗日时期暗杀的如:张啸林、李士群、唐绍仪等等...抗战胜利前后暗杀未遂的有:民国首任副总统李宗仁、中国人民领袖毛泽东、国母宋庆龄等...
同时对于违逆蒋介石的人实施抓捕工作。这些行动奠定了蒋介石统治的基石,戴笠也因此得到蒋介石高度信任。
抗战八年间,全国被蒙蔽加入国民党的学生举不胜举,军统势力也达到前所未有的扩张。人数最多时将近5万,可以这么说在当时有中国人的地方,几乎就有军统特务。
3、向海外无限扩张的军统组织
军统的枝节并不仅限国内,在国内不断扩张同时,开始绞尽脑汁向海外扩张。为达此目的,军统外围组织在各国建立联络站与办事处,并在各使馆里安插大量内线。
比如:在印度设置德里站和孟买站;缅甸设置仰光站、腊戍站;在英国设置伦敦站、巴黎站;新加坡站等等....
尤其在缅甸、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等国。因有较多的移民华人,且他们都具有较高的身份与学识,军统在这些地方的势力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据不完全统计:军统巅峰时期,便衣18万、武装游击队7万、别动军2万、忠义救国军1.5万。
军统借由这些势力在各国无所不为。如:在越南,通过手段得到法国戴高乐总统的支持,从事很多黑暗活动因势力被掩盖。抗战胜利后,军统企图巅覆越南政权,干下惊天动地绑架越南皇帝保大等等...
抗战结束,蒋介石迫于压力以及对军统的顾虑,密电戴笠撤销军统局。戴笠不但反对,仗着拥有的宠大势力,公然跟蒋介石叫板。想借美国海军之力,提出统管中国海军的要求,让蒋介石恼羞成怒、寝食难安。
好在军统再宠大的势力,随着戴笠坠机身亡而成为过往云烟。
抗战胜利后,军统势力曾一度让蒋介石也感到害怕。但有书君认为:只是凭借些黑暗势力又怎可阻拦历史进程,真是“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
有书君语:对此问题你有什么不同的见解呢?欢迎在下方留言评论,别忘给有书君点个赞哦~关注有书君,私信回复句子,有书君送你一句特别的话!
有书共读
军统局源于1931年之后国民党军中少壮派组成的复兴社和力行社下属特务处,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国民党早期情报与特务组织。
1937年之后,后来为了提高效率和适应抗战情报需求,被整合改组,1938年正式成立了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简称军统。
在国民党内成立秘密小组和私人势力,是模仿意大利墨索里尼的“黑衫党”而产生的灵感,蒋介石也有意借此加强自身权威。于是,在蒋介石的默许下,青年军官贺衷寒、戴笠、郑介民、康泽等“十三太保”组成秘密小圈子,通过地下活动、俱乐部和聚会等形式为蒋介石服务。
但是蒋介石打错了牌,没想到最后军统发展的那么庞大。军统大佬拥有话语权之后,与蒋介石的关系变得微妙。军统成了国民党内的“穿山甲”,几乎是无孔不入,而且成分复杂。
由于戴笠的掌控和高超的政治权衡,逐步树大根深,成为连蒋介石也难以直接插手的“秘密地带”。军统局开枝散叶,其组织形式是局-区-站-组-队,有的地方设有相当区、站的办事处。
军统局的特务多称为组员或通讯员,分为核心、基本和一般三个层级,基本都是受过专门训练的特工人员或复兴社的老特务。从各地提拔的,需经组长引荐,局方批准,并经试用合格。在试用期间,称为试用员或试用通讯员。尚未经局方批准的,称为运用员或运用通讯员。
在戴笠的苦心经营下,军统由起初的10几个核心成员,发展为5万多特工和编制工作人员,分布于各地各行业的外围人员达20多万。
军统的基本成员来源很多,有各特务特训班毕业的学员,有各机构和部门借调使用的,也有优秀士兵提拔过来的,更有军统自己培养和发展出来的。
军统的组织架构非常细致,由于任务不同,组又分普通组、潜伏组、行动组、策反组、随军组、防谍组等。每组通常由10人左右组成。
根据国民党原军统大佬沈醉的回忆,单线联系,秘密联络,上下线关系非常明确,故而办事效率非常高,少了很多程序。抗战期间,军统发挥了很强的谍报、特务和处理沦陷区事务的职能,为国民政府决策做出了贡献。基层组织颇有伤亡,也是有功劳的。
戴笠刻意经营自己的江山帮,据有关材料初步统计,江山籍的军统特工与工作人员中,仅少将以上的就有65位之多,校级军官有162名,尉级军官数不胜数。可见,江山帮的势力不可小觑。
故而,蒋介石在抗战结束后,看到军统这种超越于行政程序组织的威胁性,便开始对军统进行瓦解和压制。
戴笠摔死后,可谓是天意难违,老蒋借机进行改组,军统的发展春天一去不复返了,逐步边缘化。
历史传讯社,基于共享理念下的历史学人社区。我们团队立足于原创,书写历史,资鉴现实,努力建设为一个有情怀和质量的新传播媒体,欢迎大家点赞、评论与交流!
历史传讯社
关于“军统”大老板戴笠的死因扑朔迷离,光看表面上的飞机失事,能引来许多猜想。但真正让戴笠去死的原因,恐怕一直隐藏在事件背后,草灰蛇线,难以找到直接证据。
有一种说法是,戴笠领导的“军统”在抗战后期的势力太大了,就连蒋介石都想着要限制戴笠。
“军统”势力的膨胀和抗日战争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1938年8月,“中统”跟“军统”正式分家之后,双方的发展都进入了快车道。
尤其是在1940年之后,“军统”局迁移到了陪都重庆,在蒋介石的悉心呵护之下,茁壮成长,机构编制膨胀。“军统”内部设立有非常多的处室,比如说军事情报处、党政情报处、警务行动处、电讯处、人事处、经理处、司法处、总务处、讯训练处、布置处。此外,还设立了一些灵活性更强的“室”,入秘书室、稽核室、督察室、机要室、特种政治问题研究室(张国焘主持)、特种技术研究室、缮写室、经济研究室、医务室、策反委员会、设计委员会……
从这些纷繁的机构名称就可以看出,“军统”的体系十分庞大。此外,“军统”背景的人还控制了许多公开的政府机关单位,1943年“军统”还与美国情报机构共同设立了中美特种技术合作所,由戴笠担任主任,美国海军中校梅乐斯担任副主任。他们不仅在中国,而且在东南亚战区都建立了情报机构。
1942年,单单是“军统”所属的国内各单位情报人员发展到一万多人。到了抗战后期,“军统”局内部的干部有4万多人。当然,“军统”的力量其实并不只是系统内部的干部。“军统”的重要任务还在于控制国民党的各种中枢要害,比如说在军队警察、政府部门、党务机构、交通运输机构乃至领事馆,都安插有“军统”背景的人,负责监视、监听、情报传递乃至暗杀活动。
如果包括外地各个站、各个组的人员大概有9万多人。
如果再加上“军统”势力范围内控制的调查、警察和治安机构,以及地方武装、日伪力量,则戴笠实际上能够影响到的人员数量可达百万。
单单这一点就不得不让蒋介石寒毛竖起。
生猛历史
蒋介石对戴笠有多信任和倚重,便代表着军统的势力有多庞大。
我们总喜欢说“戴笠的军统”,因为军统因戴笠而生,也因戴笠而终,戴笠即是军统,军统即是戴笠。
戴笠被人称作是“中国的希姆莱”,但是戴笠似乎并不喜欢被人这么称呼,因为希姆莱很像个疯子,所以他总喜欢说自己是“总司令的戴笠”,以此表明自己对蒋介石的绝对忠诚。
因此,戴笠最满意自己能够“秉承领袖意志,体念领袖苦心”,处处以“领袖”的利益为核心。
美国人曾经这么形容军统局:这个组织并未列在中国政府机构的名单上,然而它却是中国最强大最重要的组织之一。
美国人认为,如果拿军统与世界上任何间谍网相比的到,它在特工人员的数量上要更加庞大,在地理覆盖面积上要更加辽阔。
按照沈醉的说法,军统在巅峰时期拥有将近50000名在编的外勤特务,每位在编的外勤特务又控制着几位到十几位不等的所谓“运用人员”,这里面有类似于今天的“临时工”,也有从事正经工作但是给军统兼职当线人和特务的人,这便是说军统除了5000名在编特务,还拥有十几万甚至更多的外围特务。
美国军事情报机构曾经在1946年对军统做了预估,据他们估计军统拥有18万便衣特工、7万武装游击队、2万别动军、15291名士兵的“忠义救国军”以及由军统组织和控制的中国沿海为数4万人的海盗集团,所以军统拥有超过32.5万的特工人员在为它工作和服务。当时甚至有美国人认为“凡是有中国人的地方就有他的情报人员在活动”,在印度、缅甸、泰国、印尼、锡兰等这些国家都有军统特务在活动,更有甚者认为在日本东京的天皇宫里也有军统特务在潜伏和活动。
在珍珠港事件发生后,英国和美国的情报机构争相和军统合作,戴笠最后选择了与美国合作,成立了中美合作所。根据美国人后来的统计数据,从1944年6月到1945年7月这短短的1年时间里,中美合作所的部队击毙日军23000人,击伤9000人,俘虏约300人,捣毁了209座桥梁、84辆摩托车、141艘船只和97个军械库与仓库。
这些数据无不在显示着军统势力的庞大。
军统特务还渗透在国民政府诸多诸多部门以及社会各领域中,让人防不胜防。
军统是蒋介石的独裁工具,这点是毋庸置疑的,所以它的任务便不仅仅是对付共产党,还包括对国民党内部反蒋势力的识别、监控和清除,想要完成后者,那么便不得不在国民政府的诸多部门中发展或者直接安插军统特务。对于社会各领域也是如此,比如经济领域和文化领域等等。
军统渗透较深应该是军界和警界,军统挂着军队编制,同时军队对于蒋介石的独裁的重要性也是不言而喻,所以对于军界的渗透始终是重中之重,戴笠本人也很想获得正规军职。警界的话,戴笠又被成为“秘密警察头子”,从这点便可以知道军统在警界的位置了,可以说警界几乎是军统的“下属”,即便是警校也有很多是在给军统培训特务。比如说稽查警察,军统控制着稽查警察,缉私、缉毒这些事便由他们管理,军统则利用职权进行走私,我认为这是戴笠时期军统从不缺钱的原因,后来郑介民和毛人凤因为没有戴笠的赚钱本事都受到了经费不足的掣肘。
中统作为军统的竞争对手,在CC系的庇护下,可到最后还是被戴笠给收拾了,为什么?因为军统在中统里安插了人,能够迅速获取中统的情报。此外,军统进行的刺杀行动也很能体现军统的实力。
戴笠与孔祥熙的较量,与陈诚的暗中较劲。
一
民国四大家族蒋、宋、陈、孔,与其说他们是四大家族,我倒是更愿意将他们当成是一个以蒋为首的政治利益集团。
林世良靠着孔祥熙的关系当上了中央银行信托局储运处处长,林世良因为走私被缉私署查获,当时担任缉私署署长的戴笠立即将此案上报给蒋介石,林世良随后被捕。孔祥熙为了捞林世良走了点关系,所以后面林世良只是被判了有期徒刑,但是后来因为社会舆论的关系,蒋介石突然下令枪毙林世良。这被认为是戴笠在暗中操纵,孔祥熙颜面扫地,两人的矛盾也变得不可调和。在这场与孔祥熙的较量中,戴笠虽然获胜了,但是他也为此付出了代价,蒋介石为了安抚孔祥熙,撤掉了戴笠的缉私署署长职位。
虽然这不是出于戴笠的本意,但是“林世良案”仍然成了他与孔祥熙的对手戏。
二
戴笠和陈诚同为“天子近臣”,但是两人的关系并不好,陈诚看不起戴笠,戴笠又想取代陈诚在蒋介石心中的位置,所以戴笠经常在暗中和陈诚较劲。但是,戴笠自己也知道很难成功,所以他还拍过陈诚马屁:辞修先生为现任高级将领中不要钱肯苦干者,吾人自应多多接近,余对辞修先生素甚钦仰。
在抗战爆发后,国民党内部激进的青年军官试图发动所谓的“清君侧”,清除他们所认为的受到蒋介石重用的贪官污吏。后来这项计划得到了美国人的支持,但是美国人的计划更为彻底,他们试图撤掉蒋介石,由以陈诚、薛岳、胡宗南等为首的青年军官领导国民政府。但是,这个计划早已为戴笠的军统所截获,但是隐而不发,继续收集更准确的情报。等到基本上确定了他们计划发动政变的时间以及人员人数后,戴笠立即向蒋介石汇报,然后噼里啪啦抓人审讯。受到这场风波的影响,陈诚被免去了中国远征军司令长官的职务。
戴笠原以为能凭此扳倒陈诚,但是他显然还是低估了陈诚在蒋心中的位置,只过了半年陈诚便又回到了蒋的身边。
三
为什么戴笠敢对孔祥熙、陈诚动手?正是因为他手里掌控着的军统拥有庞大的势力,庞大到蒋介石对戴笠开始心生忌惮,庞大到戴笠前脚刚刚坠机身亡,蒋介石后脚便迫不及待地动手分割了军统。
吾与吾国
军统,全称为“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简称军统局。
于1938年成立,是当时国民党的重要情报机构,最早的时候是由戴笠领导,戴笠死后,由毛人凤接手。
要说军统的势力有多庞大,其实一句话就可以回答你——军统势力真的老庞大了。
“九一八”事变以后,老蒋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命令戴笠及手下的“十三太保”,效仿意大利“黑衫党”,建立了军统这个特务组织。
据不完全统计,当时军统的特工人员数量,不下8万余人,耳目遍布全国各地, 有在军队中的,有在警察中的,有在行政机关的,有在教育部门的,反正是各个大小“衙门”里,都暗藏着军统特务,可谓是无孔不入。这些特务负责监听民情,抓捕我党人员,组织暗杀活动等,倒有些像明朝的“东西厂”。
当然更重要的是收集情报,收集我党的情报,国民党内部的情报,日本人的情报,美国人的情报,如果大家看过谍战电视剧《潜伏》,便可以对这些特务的手段略知一二。
军统下设的组织单位众多,盘根错节,分为局、区、站、组、队,有的地区设立办事处,正所谓分工不同,任务不同。当然,这些都是国民党反动派用来统治和镇压人民的卑劣手段。
解放战争时期,军统甚至利用张国焘,来对我党进行情报窃取工作,解放后,国民政府退败台湾,在大陆仍旧留下了数以万计的军统特务,对新中国的建立,进行破坏活动。
可见,军统的势力,在当时,确实是有着不可想象的庞大。
杂七杂八的事
军统全名称为 “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它的前身是“中华民族复兴社”最早是由一帮黄埔学子成立的社团。
由于国民党的党旗是蓝色,他们又习惯穿蓝色制服,很多人称他们是“蓝衣社”。
戴笠是其中的一员,他和蒋是同乡,江山县保安乡人,蒋比较迷信,认为戴笠能够为他的江山保驾护航。因此把戴笠视为心腹之人。
1938年8月,抗战爆发后,蒋介石改制旧组织,分别成立了“中统”和“军统,”中统有陈果夫、陈立夫负责。军统有戴笠负责。
军统就是一个特务组织,除了负责刺探收集情报、进行反间谍活动外,还有暗杀锄奸等任务。比如抗战期间刺杀张啸林、殷汝耕、季云卿、周佛海、汪精卫等汉奸卖国贼。
戴笠走马上任成了军统的戴老板,他和上海滩黑道人物杜月笙成了结拜兄弟,他把杜月笙管理黑帮的方法引进了军统,军统里的主要人物都是江山人,形成了自己的小集团,当时人称军统为“江山帮”。
军统在戴笠的领导下,很快壮大起来,巅峰时,特工最多时近5万,这些人无孔不入,渗透到了国民党的军队、警察、行政机关。甚至驻外大使馆都有军统特工的身影。戴笠还在许多地方设有秘密监狱和看守所。
1940年4月,戴笠受蒋的命令,为加强对日本军事密码的破译,成立了情报六处。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本要偷袭美国珍珠港的密码被姜毅英破译,及时通知了美国驻中国大使馆,但美国人没有重视这一消息。姜毅英是江山人,是民国时期国军唯一的女将军。
军统特工做出的成绩很斐然,除了破译日本偷袭珍珠港密码外,还大量的刺杀汉奸和卖国贼。在一定程度上震慑了反动派。通过查阅档案,主要事件如下:
1933年5月,白世维刺杀北洋军阀张敬尧。6月,号称“追命太岁”的赵理君暗杀中国同盟会副主席杨杏佛;
1934年11月9日,特工吕一民刺杀抗日同盟军第二军长吉鸿昌;11月13日,赵理君刺杀《申报》创始人,报业大亨史量才;
1935年,女特工,戴笠的情人向影心毒杀汉奸殷汝耕。
1936年10月,陈质平等特工将“斧头帮”帮主,暗杀大王王亚樵暗杀于广西梧州。
1938年1月,诱杀山东省主席韩复渠;2月特工陈恭澍暗杀伪民国临时政府委员长王克敏。等等……,这样的事例还有许多,在此不一一赘述。这从侧面说明军统是个纪律严明而庞大的组织。
1945年,美国情报局对国民党军统做了一次调查,资料显示:
军统至少有十八万便衣特工、七万武装游击队、两万别动军、一万五千人的忠义救国军和在中国沿海为数四万有组织的海盗,加起来共计有三十二万之多。
换言之,这个世界上只要有中国人的地方,就一定有戴笠的情报人员在活动。军统如此庞大的组织,引起了蒋介石的不安,尤其后来有传言说戴笠想依靠美国人的支持,竞选国民党委员长职务,当然戴笠矢口否认。
军统发展到蒋不能控制的局面,到了特务们只知戴笠,不知总统的地步。这让蒋介石有了打算把军统化整为零,裁撤一部分人员的想法,加之抗日战争爆发了,形势有了变化,不再需要大量的特工人员。
1946年3月,解放战争正在轰轰烈烈的进行。蒋介石忌惮军统过于庞大了。要把它化整为零。军统一旦撤销与分割,戴笠将无职可担任。他开始为自己安排退路。
戴笠听说美国要援助蒋建立海军部队,戴笠想谋取海军司令之职。为此他以视察为名,找私交很好的美海军第七舰队司令柯克上将帮忙,希望他向蒋推荐自己,柯克答应了他的请求。然后他飞往天津准备迎接美国舰队。
1946年3月16日,戴笠由天津转飞青岛,有于天气原因,飞机撞上了岱山,戴笠当场死亡。
戴笠死后,军统被大量裁撤并缩编,并改名为保密局,由毛人凤任局长。从此军统退出了历史的舞台。
秉烛读春秋
蝶恋花绯
凡属于党、政、教育、经济、文化、一般民用工厂等,一律属于中统局工作范围,军统局在上列机构中的内线、线索也要一概移交中统局接收对此,中统局将一些已经失去内线作用的名单交给了军统,对有作用的则掩而不交。至于军统方面,就根本没有将任何关系材料移交给中统局。
两统对蒋介石的阳奉阴违和暗中争斗,由此可见一斑。 随着时间推移,两派斗争日趋严重,积怨颇深,甚至到了水火不相容的地步.但大多数是军统占上风。 其实,中统与军统的斗争蒋介石一直都是知道的,但基本上不予理会,看到中统快招架不住了才站出来说几句。因为蒋介石创办中统和军统的初衷就是相互牵制、相互制约,有利于蒋介石的管理与控制。因此,这也是蒋介石明知中统和军统矛盾重重,却总是不闻不问、听之任之的原因。 20世纪40年代以前,中统的势力非常大,因为实际上国民党的各级基层党组织,都是中统的特务网延伸。许多基层党部的负责人,本身就是中统的基层负责人。
抗战之后,由于国民党的情报工作对象有所改变,从以对付中国共产党转向对付日本侵略者,因此中统的地位开始下降,而军统的地位不断提升。同时,由于大片国土沦陷,中统的组织系统破坏严重,而其又不能及时地联络这些基层组织。因而,中统逐渐被军统所取代。加之蒋介石对军统头子戴笠有知遇之恩,又有师生之情,.戴笠对蒋介石言听计从。中统主要由国民党另一派系陈立夫、陈果夫兄弟所掌握,在人事上蒋介石不能直接控制。逐渐失去了蒋介石的扶持。到了国民党败退台湾后,中统实际上已经丧失了全部组织系统,而军统的组织系统得以保存和发展。
李三万的三万里
“军统”即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1938年成立,早期的领导人为戴笠,1946年戴笠死后,由毛人凤继任。看起来,军统就是一个负责调查统计的情报部门,实际上却是一个庞大的特务机关。特工人员最多时近5万名,分布在国民党的军队、警察、行政机关、交通运输机构,乃至驻外使领馆,专门以监视、绑架、逮捕和暗杀等手段进行活动。军统局成立之初,除负责刺探情报、进行反谍工作外,还以刺杀等手段执行任务。此外,军统局在许多地方设有秘密监狱和看守所关押嫌犯。
国民党当时实际有两个特务机关。除了军统外,还有一个陈立夫、陈果夫两兄弟控制的中统。同样是特务组织,军统比中统的权力还要大。比如,两家的特务同时去抓捕同一个人,军统特务去了后,中统特务就只能靠边站了。例如,国民党12兵团中将司令官黄维,一生最讨厌最看不起的就是军统特务。多年以后,他在接受著名作家汪东林采访时说:“我是军人,前半生为国民党效忠,也算是国民党的上层人物了,但我从前就反对这种特务手段,戴笠红得发紫时敝人就离得远远的,只要我知道是军统的人,一律不交往,但蒋介石喜欢他们,我也没有办法。”由此可见,连国民党高级将领都对军统敬而远之,可见他们对军队的震慑力之大。
不过,随着1949年国民党败退台湾后。人民政府对残余军统分子进行肃清,镇压反革命运动中,军统在大陆人员,除了少数立功者以外,一律枪决或重刑。到五十年代中,军统在大陆大致肃清。(NT)
联合防务
戴笠,军统特务头目,老蒋最亲信之一,整整20年跟随老蒋之左右。军统局长是贺耀祖只是个挂名,戴笠只是个副局长但为实际控制人,底下江湖气浓厚的特务们称戴笠副局长显得尴尬,直接称戴老板,显得顺口亲切,于是就这样传开了。
戴笠的副局职级和中将军阶都是死后才公布的。
戴笠,1897年出生于浙江江山,1926年考入黄埔军校6期,肄业后任密查组组长,力行社(复兴社、蓝衣社)特务处处长、军统局第二处处长。1938年任军统局唯一的副局长并负责实际的责任,抗战时期,又兼任财政部货运管理局局长,缉私署署长以及中美 特 种技术技术合作所主任等职,1946年3月,被蒋介石召回重庆途中飞机失事身亡。
图为戴笠与杜月笙合影。
在上个世纪3、40年代,戴笠两个字充满了 神 秘 色彩,有的人谈之色变,有的人见了战栗,因为此人拥有超过5万名无孔不入、无处不在的情报人员和 杀 手,还在全国各地拥有超过20万的特 务 武装,他掌握着国民党的陆、海、人 谍 报系统,除此外还领导着全国的交通、运输、经济、警察等机构,他的影子遍布全国每一个角落。
戴笠死后军统由毛人凤接任。
对于戴笠的评价,两方面。功是一方面,在抗日时期隐蔽战线他扮演了极为重要的角色,他搜集日 伪 情报、铲除 汉 奸,肃察日本间谍、破坏日 伪 经济,减少中国军民在抗战中的损失,加速盟国二战中的胜利作出贡献。过是另一方面,同时他镇压国内民 主运动,屠杀和迫害G C D 及进步民主人士,也犯下了罄竹难书的罪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