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研学之旅系列报道一

逛大学 吃美食 学小篆

学历史 看兵马俑

古色古香的古城墙,世界八大奇迹兵马俑,世界最为先进地下汉阳陵博物馆,西安每一寸土地和一砖一瓦,都有一段历史和故事。

练习秦小篆,红报小记者们听老师讲述13朝古都的历史;穿汉服、习汉礼,小记者们个个显得文质彬彬;学剪纸、扎中国结,这些传统文化是小记者们最感兴趣的地方。

学小篆

穿汉服

西安研学之旅系列报道一

西安研学之旅系列报道一

biangbiang面、裤带面、臊子面,肉夹馍、羊肉泡、饺子宴桂花糕、水晶饼,这里的美食让小记者们眼馋难忘。

就如刘姥姥进了大观园,走进西安,小记者们觉得要学习的东西太多,看、听、拍、记录,小记者们忙的不亦乐乎。

欣赏并上台体验华阴老腔,小记者们各个跃跃欲试,秦腔、儿童剧、陕派相声、皮影戏等,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等着小记者们去学习。

从7月25日到7月31日,6晚7天的体验之旅结束,小记者们玩得是否开心,收获得怎样,随着桥大叔的镜头来看一看。

西安研学之旅系列报道一

西安研学之旅系列报道一

第一站:7月26日 交通大学

7月26日上午,开营仪式在西安交通大学举行,学校是“985工程”首批重点建设的九所高校之一。开营仪式上,张飞扬同学当选为“营长”,张朝兰、许一仁、陈明圆、杨炫当选为组长。

旅行社为小记者们准备了“通关文牒”,每游览一处,只要写上自己的心得体会,旅行社就会盖上这个地方的印章。红红的、椭圆的篆书印章是小记者们的最爱。

西安研学之旅系列报道一

一路上,听在校读研究生小张讲解关于西安交大的故事。在四大发明广场,我们重温了中国古文明。造纸术就是在陕西起源传到世界各地。假如没有造纸术,你可以想象,高考之中,每人书写的竹简都有几百斤,这将是怎样的景象。我也不敢想,没有了中国的四大发明,现在的世界将是怎样。

西安研学之旅系列报道一

拿着毛笔,与最小8岁的孩子一起开始学些秦小篆,重温秦的历史,我有种自豪感,公元前221年,秦统一六国,第一个封建王朝诞生时,就统一度量衡、文字时,那个时候欧洲是个什么光景,更别谈美洲大洋洲。在那个年代,老祖宗的就有了这么优美的文字。

在校园里,小记者们还遇到一个老外,这位来自澳大利亚的学者在导游小张的帮助下,与老外进行交流。小记者们棒棒滴。

西安研学之旅系列报道一

第二站:7月26日中午 永兴坊

西安研学之旅系列报道一

有着笔画最多的biang字,也是陕西的美食之一。26日当天中午,小记者来到永兴坊,体验陕西名小吃。永兴坊是唐长安城108坊之一,这位置可是唐太宗时候魏征的相府。现在,在原址重建了仿古的社区——永兴坊,专门展示陕西省境内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美食文化。在永兴坊的关中街、陕北街、陕南街上,一站吃遍咱三秦大地美食。

西安研学之旅系列报道一

Biang biang面是陕西名特小吃,也称裤带面。这段弯弯曲曲巧妙幽默的“biang”字组合,概括biang biang面的产地特性,食者感受、制作工艺要领,原料、调料、做面人辛勤操作,秦人性格气质,心底宽长,有棱有角,大苦大乐 ......

西安研学之旅系列报道一

西安研学之旅系列报道一

来到西安,肯定要吃biangbiang,在永兴坊,小记者们吃了老潼关肉夹馍、羊肉泡馍、凉皮等美食。

第三站:7月26日 学历史 写秦小篆

汉字经过了 6000 多年的变化,甲金篆隶草楷行7 种字体称为“汉字七体”,风格多样,个性各异。而秦始皇嬴政在位时丞相李斯对大篆加以去繁就简,改为小篆。小篆除了把大篆的形体简化之外,并把线条化和规范化达到了完善的程度,几乎完全脱离了图画文字,成为整齐和谐,十分美观的基本上是长方形的方块字体。

老师讲述了写秦小篆的动作要领,小记者们开始模仿习作。32名小记者写得非常认真,写完了还不忘记摆个POSS。

西安研学之旅系列报道一

来到西安,到处是文物,尤其陵墓最多,小记者听老师讲述关于西安众多的黄帝陵的故事,了解到秦始皇陵为何至今未开采的原因,小记者们听的津津有味。

西安研学之旅系列报道一

第四站:7月27日上午

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

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民族的文化与精神的传承,见证民族历史发展,感受城市独有文化。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陈列馆于2012年1月在西安开馆。这个陈列馆运用图片、文字、实物、多媒体等多种展示手法,展现陕西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以及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丰厚的文化内涵。

小记者们参观了秦腔,社火,泥塑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最感兴趣的是皮影戏了,小记者们在不停地拉着绳索,皮影则不停地晃动。你只要看看小朋友的表情,你就知道他们有多开心。

西安研学之旅系列报道一

第五站:7月28日 秦始皇陵

秦兵马俑博物馆:秦文化瑰宝——世界第八大奇迹,小记者们走进“秦文化”大课堂,开启一场博物馆探秘之旅,并了解秦帝国陪葬陵寝,探寻世人至今无法破解的“秦地密码”——秦始皇兵马俑。

西安研学之旅系列报道一

“怎么这些人没有头”,看到一些没有头的陶俑,小记者们抛出很多问题,导游认真地讲解,这些兵马俑的头部在出土时就已经损坏,就没有装上去。小记者们参观后才知道,原来出土的兵马俑大多都是一些碎片,是一些专家修复后才有现在的恢弘的场面。

照片上是彩色的,怎么兵马俑都是灰色,小记者们的问题可真多,经过导游的讲解,小朋友才知道,原来出土时,这些陶俑是彩色的,与空气接触后,被氧化,彩釉就脱落了。

西安研学之旅系列报道一

西安研学之旅系列报道一

千人千面,陶俑面部表情都不一样,可见老祖宗是多么地智慧。秦始皇陵园总面积为56.25平方公里,相当于78个故宫的大小。 1987年12月,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坑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听着导游的讲解,小记者们掌握不少关于秦始皇陵的知识。

.

.

.

.

.

.

西安研学之旅系列报道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