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为何被称为五代第一贤妇?

后梁第一夫人——张惠

她,是五代十国第一位皇帝朱温最爱的女人,史家称她以柔婉之德,制豺虎之心,可为五代中第一贤妇,她就是死后被追谥为元贞皇后的张惠。若不是因病早亡,后梁未必不能开启盛世。

她,为何被称为五代第一贤妇?

张惠——后梁太祖朱温祖皇后。宋州砀山(今安徽砀山)人。父张蕤,曾任宋州刺史。公元902年被封为梁王妃。公元912年追赠皇后,谥号"元贞皇后"。被誉为"五代第一后"。葬于宣陵(在今河南伊川县西南)。

她,为何被称为五代第一贤妇?

朱温﹐唐末黄巢起义军叛将,907年称帝﹐在位6年。国号为梁,建都汴(今河南开封)。

朱温身边的两位核心人物:

尽人皆知,他有一个高参叫敬翔,几乎所有重大决策都有敬翔参与。敬翔不但辅佐朱温成了诸侯的霸主,而且在后来朱温灭唐建梁的过程中也是他多方出谋献策,促使称帝成功,敬翔的官职也随之越来越高。在朱温发兵迫使李茂贞交出唐昭宗,从而取得对唐昭宗的控制权后,由于朱温的全力保举,唐昭宗封敬翔为检校右仆射、太府卿,还被赐号"迎銮叶赞功臣"。

另一个就是他的"贤内助"妻子张惠。张惠对朱温所起的作用非同一般。

她,为何被称为五代第一贤妇?

哲妇成城

在刚柔相济、聪明机智的妻子面前,朱温的狡诈反而显得粗浅,暴躁反面变得温顺。凡遇大事不能决断时就向妻子询问,张惠所分析预料的又常常切中要害,料事如神,朱温醍醐灌顶。有时候朱温已率兵出征,中途却被张惠派的使者赶上,说是奉张夫人之命,战局不利,请他速领兵回营,朱温就立即下令收兵回营。

朱温本性狡诈多疑,加上战争环境恶劣,藩镇之间你死我活的争夺,更使朱温妄加猜疑部下,而且动不动就处死将士。这必然影响到部队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张惠对此心如明镜,就尽最大努力来约束朱温的行为,使朱温集团内部尽可能少地内耗。

后梁太祖有子八人,其中朱友裕居长。张氏她则为太祖生有一子朱友贞,张氏她也十分礼待太祖其他儿子,并视如己出。

朱温的长子朱友裕奉命攻打朱瑾,但没有追击俘获朱瑾,回来后朱温非常恼怒,怀疑他私通朱瑾,意欲谋反,吓得朱友裕逃入深山躲了起来。张惠为让父子和好,就私下派人将他接了回来,向父亲请罪。张氏得知儿子归来,并得知太祖预备赐死朱友裕,来不及穿鞋赤脚走到太祖跟前,并捉住朱友裕的手,痛哭说:"你束身归罪,岂不欲明非反乎?",此句是有意要太祖听的,太祖明白个中意思,于是便放过朱友裕。

朱瑾战败逃走之后,他的妻子却被朱温得到,张惠见朱温动了邪念,便让人把朱瑾的妻子请来,朱瑾妻赶忙向张惠跪拜行礼,张惠回礼后,对她推心置腹地说:"我们本来是同姓,理应和睦共处。他们兄弟之间为一点小事而兵戎相见,致使姐姐落到这等地步。"说完,眼泪流了下来。朱温在一旁内心也受到触动,想想自己也愧对朱瑾。当初朱瑾给了自己很大帮助,这样对朱瑾已属恩将仇报,再霸占了他的妻子,岂不成了牲畜?

最后,朱温将朱瑾的妻子送到寺庙里做了尼姑,但张惠却始终没有忘记这个有些不幸的女人,常让人去送些衣物食品,或许也算为朱温弥补一点过失。

张惠和朱温共同生活了二十余年,在朱温灭唐建后梁前夕却染病去世。没有当上一天皇后。朱温得到张惠病重的消息,急忙赶了回来。临终前,张惠还对朱温劝道:"既然你有这种建霸业的大志,我也没法阻止你了。打江山不易,坐江山更难。你还是应该三思而后行。如果真能登基实现大志,我最后还有一言,请你记下。" 朱温忙说:"有什么尽管说,我一定听从。" 张惠缓缓说道:"你英武超群,别的事我都放心,但有时冤杀部下、贪恋酒色让人时常担心。所以'戒杀远色'这四个字,千万要记住!如果你答应,那我也就放心去了。"

张惠死后,朱温悲泣而言:"敬翔为我左膀,王妻为我右臂。现在我成独臂之人,如何了得?"不仅朱温难过流泪,就连众多将士也是悲伤不已。由于朱温多疑,常滥杀属下,杀人时没有人敢出来求情,只有张惠得知后时常来解救,几句温柔在理的话就使朱温暴怒平息,因此许多被救的将士都对张惠感激不尽,更多的将士对张惠十分崇敬。如果没有张惠,因害怕被杀逃跑的兵士绝对不少;有的也许会"揭竿而起"发生哗变。

张氏命短,没有活至太祖称帝之时,于唐昭宗天祐元年(公元904年)病故。太祖在公元907年称帝后,追封张氏为贤妃。到儿子朱友贞当皇帝时,则追谥为元贞皇后。

后梁自梁太祖朱全忠(朱温)建国(907年)至梁亡国(923年11月19日),历三主,共十七年。

她,为何被称为五代第一贤妇?

蔡东藩有诗:

巾帼聪明胜丈夫,遗箴端的是良谟。

妇言不用终罹祸,淫恶难逃身首诛!

张惠是幸福的,在那个年代,她得到了朱温的爱和敬重,但终是操劳过度,倘若她没有早早的去世,后梁会是另一番模样,五代十国未必会存在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