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短命的十个政权

中国古代,朝代的更迭很是频繁。以下是历史上十大短命王朝,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下吧!

  1. 大顺(1644—1645年)
  2. 玄汉(23—25年)
  3. 冉魏(350—352年)
  4. 后汉(947—950年)
  5. 后周(951—960年)
  6. 后晋(936—947年)
  7. 南燕(398-410年)
  8. 秦朝(公元前221—207年)
  9. 新莽王朝(8—23年)
  10. 隋朝(581—619年)

大顺(1644—1645年)

大顺(1644年-1645年)是上承大明下启大清,由李自成在西安建立的政权。明末,天灾人祸不断,阶级矛盾日益尖锐,爆发农民起义。李自成加入高迎祥队伍。1643年李自成改襄阳为襄京,称新顺王。1644年正月李自成称帝,国号为大顺,改西安为长安,称西京;二月李自成率军东征伐明;三月攻占北京,大明作为一个全国性质的统治结束;四月顺军于山海关被清军击败,退回北京,李自成于紫禁城武英殿仓促称帝,次日率军离京。永昌二年(1645年)正月多铎在潼关击败顺军,李自成被迫放弃西安,经武关入襄阳;三月李自成仓促弃武昌向东南进发;四月清军在湖北阳新、江西九江接连大败顺军。五月李自成在湖北通山县南九宫山为地主团练武装所杀;顺军余部被南明隆武政权所招抚为忠贞营。

中国历史上短命的十个政权

大顺疆域,东自山东,西至甘宁,北沿长城,南达江淮,掩有北直、山东、山西、陕西、河南五省,西北甘肃、青海、宁夏的一部分,川北保宁地区若干州县,及今江苏、安徽淮河流域地区,长江流域则有湖广的荆州、襄阳、承天、德安四府等地。大顺政权存续时间一年不到,就被满人清兵所取代,是中国历史上最短命的王朝之一。

玄汉(23—25年)

玄汉(公元23年3月11日~公元25年10或11月)是中国历史上继新朝之后出现的政权,又称玄汉王朝,为西汉宗室刘玄所建立。玄汉上承新朝下启东汉。更始元年至二年间,名义上统一了西汉末年疆域的绝大部分地区。与西汉、东汉合称汉朝,为区别西汉和东汉故称玄汉。刘玄于公元23年3月11日在宛城(今河南省南阳市)称帝,后期先后迁都洛阳、长安,国祚三年。新朝末年,绿林赤眉起义。一时间,四方响应,天下大乱,身为汉室宗亲的刘玄、刘盆子趁势崛起。

地皇四年二月辛巳(公元23年3月11日),绿林军拥立刘玄为帝,恢复汉朝国号,建元更始。在淯水(今河南南阳白河城南淯水之滨)边的沙滩上设立坛场,陈列军队、举行大会。刘玄即皇帝位,南面而立,接受群臣朝拜。大赦天下,建年号为更始,史称更始帝。更始元年(公元23年)五月,刘演攻下宛城。六月,更始帝入都宛城,尽封宗室及诸将为列侯的达一百多人。赤眉军拥刘盆子建元建世。更始三年九月(公元25年10-11月)赤眉军攻入长安,刘玄逃出长安后于十月被迫投降,被封长沙王,随后被杀,玄汉政权覆灭。

玄汉开创了中国中央集权制度历史上前朝宗室通过武装成功夺回政权的先河。

冉魏(350—352年)

中国历史上短命的十个政权

冉魏(350年-352年):十六国时期汉人冉闵所建政权。350年,冉闵趁后赵政局混乱之时杀死后赵皇帝石鉴,夺取后赵政权并称帝,定都邺(今河北临漳县邺城镇),国号魏,史称冉魏。352年,冉闵被前燕皇帝慕容儁擒获并处斩,京都邺都也被攻破,冉魏灭亡。

冉魏建立者冉闵,字永曾,魏郡内黄(今河南省安阳市内黄县)人,冉季载后裔、冉子嫡孙。其父冉瞻原属乞活军。冉闵为石虎养孙,改名石闵,是后赵统治集团中较重要的将领。

349年,石虎去世,诸王争立,互相残杀。冉闵乘后赵政局混乱,又得大司马李农之助,于350年正月杀石鉴,自称皇帝,国号魏,复姓冉氏,仍都邺,史称冉魏。石鉴死后,后赵宗室新兴王石袛据襄国称帝,联合羌酋姚弋仲和鲜卑族前燕慕容儁,与冉闵常相攻伐。351年石袛为其部将刘显所杀。352年冉闵攻破襄国,杀刘显,消灭了后赵的残余势力。其时,辽东慕容儁势力渐盛,挥师南下冀州,皇帝冉闵率军抵抗,兵败被俘,燕军攻入邺都,皇太子冉智等被俘,冉魏灭亡。

后汉(947—950年)

五代十国时期由后晋河东节度使刘知远所建,都城为东京开封府,国祚3年。公元947年刘知远太原称帝,以汉为国号,史称后汉,世人称之为后汉高祖。公元950年,后汉隐帝杀勋旧大臣杨邠、史弘肇、王章等,又密谋杀镇守邺都的郭威。郭威闻讯,遂举兵反抗,率领大军杀奔汴梁,汉隐帝为溃军所杀,后汉就此灭亡。后汉自建立到覆灭四年不到,共经历2帝,是五代十国里最短命的政权。

后周(951—960年)

后周(951年-960年)是五代的最后一个中原王朝,从951年正月后周太祖郭威灭后汉建国,定都东京开封府(今河南开封),至960年赵匡胤陈桥兵变建立宋朝,共计历经三帝,享国10年。

中国历史上短命的十个政权

后周开国皇帝郭威是后汉的开国功臣,受后汉高祖刘知远重任。郭威是刘知远临死时指定的顾命大臣之一, 他奉后汉隐帝刘承佑命,多次平定藩镇叛乱。郭威登基后开始进行一系列的改革。减轻和免除了许多徭役,同时整顿军纪和管理机构内部的腐败。柴荣继位后不久亲自领兵抵抗北汉的进攻。在高平之战中他亲临战场,在出师不利、己方右翼溃退的情况下扭转战势,击败北汉军队。随后乘胜追击,一直攻到太原。从955年到958年他三次亲征南唐,迫使南唐取消皇帝称号、几乎将所有长江以北地区割给后周。959年柴荣再次北上攻辽,军队在两个月的时间里几乎攻到幽州。不久柴荣病逝,其幼子柴宗训登基。殿前都点检赵匡胤结镇、定二州将谎报说辽国和北汉联合进犯,领兵到陈桥驿发动陈桥兵变,建立北宋。

后周首都是开封,统治范围包括今河南、山东、山西南部、河北中南部、陕西中部、甘肃东部、湖北北部以及长江以北的江苏、安徽地区。

后晋(936—947年)

后晋(936年-947年)是中国历史上五代十国时期的一个朝代,从公元936年后晋高祖石敬瑭灭后唐开国,到契丹947年灭后晋,一共经历了两帝,十二年,另别称为石晋,初定都洛阳(今河南洛阳),后迁都开封(今河南开封)。

后唐清泰三年(公元936年)夏,太原留守、河东节度使石敬瑭勾结契丹,认契丹皇帝耶律德光为父,并以幽云十六州为代价,在契丹扶持下于太原登基称帝,国号为晋,史称后晋。不久攻入洛阳,灭后唐,石敬瑭割地称儿的做法受到许多人的反对,包括他自己过去的亲信。石敬瑭死时,立侄石重贵为继承人。登基后,石重贵决定渐渐脱离对契丹的依附,他首先宣称对耶律德光称孙,但不称臣。公元944年契丹伐晋,双方在澶州(今河南濮阳南)交战,互有胜负。公元945年契丹再次南征,石重贵亲征,再次战败契丹。947年,契丹第三次南下,后晋重臣杜重威降契丹,这样后晋的主力就丧失了。石重贵被迫投降,全家被俘虏到契丹。后晋覆灭。后晋亡后,河东节度使北平王刘知远在太原称帝,建立后汉。

盛时疆域约为今河南、山东两省,山西、陕西的大部,河北、宁夏、湖北、江苏、安徽的一部分。

南燕(398-410年)

南燕(398年-410年),十六国时期慕容氏诸燕之一,由慕容德所建,398年建都滑台。统治范围包括今山东及江苏的一部分,国号为燕。

慕容德原是后燕宗室范阳王。397年,当后燕君主慕容宝于参合陂之战为北魏所败之后,后燕被截成南北两部分。398年慕容德于滑台(今河南滑县)自称燕王。次年滑台为北魏攻占,慕容德率众向东,攻取青兖之地,入据广固(今山东青州西北)。400年,慕容德改称皇帝。405年,慕容德病逝,侄子慕容超嗣位。

409年东晋刘裕率师北伐,410年二月广固失陷,南燕亡。历二帝十二年。

秦朝(公元前221—207年)

秦朝(前221-前207)是由战国时期的秦国发展起来的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王朝,秦人的祖先大费是黄帝之孙颛顼的后裔,舜赐其嬴姓。秦穆公时,任贤使能,虚心纳谏,灭国十二,开地千里,国力日盛。前361年,秦孝公继位,重用商鞅两次变法,使秦国的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诸侯国。秦王赢政先后灭韩、赵、魏、楚、燕、齐,完成统一大业。前221年,秦王赢政称帝,史称"秦始皇"。秦朝在中央设三公九卿,管理国家大事;地方上废除分封制,代以郡县制;实行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对外北击匈奴,南征百越,筑长城以拒外敌,凿灵渠以通水系。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奠定中国2000余年政治制度基本格局,奠定中国大一统王朝的统治基础,故称"百代都行秦政法" 。秦朝结束了自春秋战国以来五百年来诸侯分裂割据的局面,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多民族共融的中央集权制国家。 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前210年,秦始皇巡游途中病死于沙丘(今河北省广宗县西北)。其子胡亥即位,为秦二世。秦王朝虽在历史上拥有巨大影响,但滥用民力,统一仅十余年后。前209年,陈胜、吴广斩木为兵,揭竿而起,天下响应,但未能灭亡秦朝,之后,刘邦、项羽起兵江淮共抗秦。前207年,秦朝灭亡,其间共经2帝,国祚14年。

新莽王朝(8—23年)

西汉时期影响极大的“王莽篡汉”事件,由此而诞生的短命王朝。西汉自汉成帝起,刘氏的大权逐渐旁落到以孝元皇后王政君为核心的王氏外戚集团手中,王莽自此登上历史舞台。他于公元8年废汉孺子刘婴为安定公,改国号为新,建都常安(今西安汉长安城遗址),史称新莽。直至公元23年,由于王莽改革的失败,新朝被绿林军推翻,王朝覆灭。其间共1帝、国祚15年。

隋朝(581—619年)

中国历史上短命的十个政权

不管是建立还是覆灭都与秦朝极为相似的王朝——隋朝。

隋朝(公元581年-公元619年)是中国历史上承南北朝下启唐朝的大一统朝代。

公元581年二月,北周静帝禅让于杨坚,北周覆亡。隋文帝杨坚定国号为"隋",定都大兴城(今西安)。隋文帝于公元589年南下灭陈朝,统一中国,结束了自西晋末年以来长达近300年的分裂局面,并励精图治,开创了开皇之治繁荣局面。公元604年,隋炀帝杨广即位后,营建并迁都洛阳(今河南洛阳), 又修建了贯通南北的大运河,因内外举措过度消耗国力,引发隋末民变和贵族叛变。618年宇文化及等人发动兵变,杀死隋炀帝;李渊亦逼隋恭帝杨侑禅让,建立唐朝。619年王世充拥立的皇泰主杨侗也被废,隋朝彻底灭亡,享国38年。

隋朝在政治、经济、文化和外交等领域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政治初创三省六部制,完善于唐朝,巩固中央集权,正式推行科举制,选拔优秀人才,弱化世族垄断仕官的现象,另外建立政事堂议事制、监察制、考绩制,这些都强化了政府机制,根据南北朝的经验而改革政治,兴建了隋唐大运河以及驰道改善水陆交通线。 在军事上继续推行和完善府兵制,经济上一方面实行均田制并改定赋役,减轻农民生产压力,另一方面采取大索貌阅和输籍定样等清查户口措施,以增加财政收入。

隋朝出现万国来朝的局面。 当时周边国家如高昌、倭国、高句丽、新罗、百济与东突厥等国皆深受隋朝文化与典章制度的影响,以日本遣隋使最为著名。

欢迎交流讨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