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等不?重疾險又「降價」了

還等不?重疾險又“降價”了

1.


真是一種甜蜜的煩惱。最近諮詢保險的盆友像趵突泉一樣突突冒。這是對保唄兒的認可嗎?


還等不?重疾險又“降價”了



其中有個問題正好是我最近想寫的:重疾險更新換代這麼快,我是否還要再等等?


還等不?重疾險又“降價”了


總覺得後面還有驚喜大禮包系列


前有廣受好評,純重疾最低費率的百年康惠保;

後面又有奮起直追的康樂e生系列、崑崙健康保(至尊版)、瑞泰瑞盈等。

最近又湧現達爾文1號、好醫保·重疾險(終身)。

還有幾款帶中症的多賠重疾險,比如長生福、吉康人生還有估計一個月後要上線的百年康贏佳。

我挑的眼花繚亂,你出的樂此不疲。真的是。

消費者迷茫了:到底要不要再等等呢?

保唄兒是不建議的。

2.


先說你們最關心的保費,真的是“降價”趨勢嗎?

保險產品價格——保費的擬定並不同於普通商品定價。

我們都很歡迎商家的價格戰,道理很實在:能佔便宜。

A降了,B沒降,選A;

A降了,B也降了還有贈品,喲,這玻璃碗真好看;

A、B都降了也都有贈品,唔,勉為其難看看各自成分吧,哎喲,A的稀罕菌種比較多,選A。

……

以上,喝酸奶必舔蓋兒、酸奶也捨不得扔的保唄兒之“酸奶怎麼挑”經驗總結。

看得見、摸得著的商品,即使降價促銷搶市場份額,決策者心裡是有譜的。成本是多少,售價是多少,一項項數據明明白白,加加減減無非短期少賺一點。

但保險不是這樣的啊:你能說清楚百年康惠保一共能賠多少個人、賠多少錢,我保險公司能賺多少嗎?

又不是能未卜先知的神仙,你不能,我不能,保險公司也不能。

所以保險產品的定價,都是有嚴格的精算要求的。保險公司有專門的精算崗位(核心崗位啊,總精算師都是保險公司top1集團成員了撒。所以代理人們能要點臉嗎?表自稱精算師了),專門負責這項工作。

說起來很複雜(關鍵是保唄兒也不懂),我們可以簡單理解為這群牛人能將風險保費、成本費用、公司利潤等諸多考量因素量化、平均化,給出產品均衡定價——保險費率表。

說白了,成本(其中大頭:未來可能的賠付)都不清楚,保費敢一降再降嗎?當銀保監爸爸是吃素的?

3.


而照目前的重疾險新品趨勢來看,保唄兒實在不認為還有降價空間。

從最純粹重疾險的百年康惠保說起。

緊追的康樂C費率稍高,但是多了投保人豁免、輕症3次等保障。

條款極為相似的瑞泰瑞盈,拉長了繳費期限,爭得保險槓桿優勢。

崑崙健康保也是,對標康樂C保費略有優勢。比康惠保略貴。

看到了麼?純重疾暫時就止步於此了,只能從一些細節上錙銖計較。沒人和康惠保爭重疾地板價,因為真的到頭了。

後面的產品要創新,也只能從非純重疾著手。比如帶身故責任(哆啦A保等),比如現價只增不減(達爾文1號),比如重疾後+2次癌症賠付(好醫保·重疾險(終身)),比如一些中症產品。

4.


就是這樣,還是有粉絲暈乎乎問保唄兒,那我是買百年康惠保還是買還沒出來的百年康贏佳?

保唄兒給舉了栗子:

還等不?重疾險又“降價”了


最核心的需求,永遠是重疾第一次發生在自己身上,獲得及時、充足的賠付。

回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