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头记|天下谁人先识“玉”?中国极简”玉“文化史

石头记|天下谁人先识“玉”?中国极简”玉“文化史

清乾隆帝玉玺,是为庆祝其八十寿辰,用和田玉制作的。

中国至今没有正式、明确地评选出“国石”,然而许多国人心中都藏着不言而喻的答案——玉。玉,作为中华民族先民们从各种石头中筛选出的“石之美者",它究竟有何魅力?都说”玉石难辨“,可,是谁能有一眼穿石的本领?千年文明更迭中”玉“又经历了什么样的发展?

2018年8月18日,由河南省文化厅、河南博物院举办的中原国学讲坛第242讲《温其如玉——中国古代玉文化赏析》特邀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院长孙庆伟为大家精彩讲解玉器中蕴含的文化内涵。下面,跟随小编一起回顾一下都讲了什么——

石头记|天下谁人先识“玉”?中国极简”玉“文化史
石头记|天下谁人先识“玉”?中国极简”玉“文化史

中原国学讲坛第242讲

石头记|天下谁人先识“玉”?中国极简”玉“文化史

第242讲嘉宾:孙庆伟教授

在古代,玉的界定非常宽泛,很多“石之美者”都可以称为玉,后来的珠宝界和地质矿物界,将它们做了更为精细的分类。不论称谓和化学成分如何,它们有着共同的属性:温润、坚韧、含蓄隽永,指向中华民族的君子美德。

数千年来,这些玉石在不同领域,用不同的方式代表着中国。

然,究竟什么是“玉”?为什么玉会在我们文化或日常生活中有如此深远的影响?

讲座一开始,孙庆伟首先用《说文解字》对玉的定义概括,即“石之美有五德”。故玉之于汉代人应该是特殊之石,提出玉为上古文化交流演变之载体,而它和人之间因丰富的文化因素才有了密切的关系。

从这些文化因素延伸出的内容几乎囊括了中国早期文明中用玉的方方面面。

01

伯乐相马 猗顿相玉:从和氏璧说起

石头记|天下谁人先识“玉”?中国极简”玉“文化史

和氏璧的故事几乎家喻户晓。

两千多年前,楚人和氏,怀着忠诚、虔诚的心,将宝贝青石献给楚厉王,却因为宫里的玉石匠不识货而先后被砍去双脚。

赌石的故事大概也有好些人略有所知,那些表面看似露着点翡翠肌理或者只有黑黑的外皮的所谓翡翠原石,一刀下去,要么让人一夜暴富,要么让人顿时倾家荡产。

这两个例子说明:玉石难辨。

都说“玉,石之美者”,可是谁能有一眼穿石的本领呢?

其实,相玉和相马是一样难的事情,古代说相马要找伯乐,相玉要找猗顿,即古代相马和相玉皆需要专业人士。

在战国时期,马和玉、丝织品一样都是商品。《尸子·治天下篇》中就说:“智之道,莫如因贤。譬如犹相马而借伯乐也,相玉而借猗顿也,亦必不过也。”

谁能最了解玉这种材质?就是当时的珠宝商人猗顿,包括河南的吕不韦。吕不韦也是做珠宝生意的,只不过后来才从政。

那么,古人到底对玉了解到什么程度呢?

考古发掘的墓葬证明:等级越高的墓葬里出土的玉越好,等级越低,像老百姓的墓出土的玉就特别差。

那他们的标准是什么?后来我读到《说文解字》里的“玉部”,就124个字,我敢断言,如果能认识24个字就是高手。里边基本上100个字你都不认识,为什么?说明两三千年前我们的祖先对于玉的理解远超于我们今天。

所有跟玉有关的——玉的颜色,玉的表皮,玉的光泽,玉的纹理,玉的名称……经过两三千年以后,我们现在大概只知道玉。

但是当事人比我们知道的要多得多。

反过来,大家不信的话可以去查马部的字,你可以发现大概有百分之八九十的字不认识,马对古人太重要了。

石头记|天下谁人先识“玉”?中国极简”玉“文化史

《说文解字》“玉部”里对玉有很明确的等级划分。它分了六等:第一,美玉;第二,玉;第三,恶玉;第四,石之次玉……

美玉,今天很多女孩子取的名字基本上跟玉有关系,比如瑾、瑞、琳、球……这些字是第一等“美玉”类;

玉,像璙、瓘、璥、玒、琜、瓊、珦、珣、璐这些是第二等——“玉”;

恶玉,像璑,恶玉没人用。

这十几种,今天你看着这些字两眼摸黑,只能读出来读音,说这肯定跟玉有关。但两三千年前,古人读到瑾这些字时,他们就知道是什么颜色的玉。我们今天就远远做不到这一点。

所以当我们说中国古代玉文化渊源流长时,实际上大量的历史信息已经随着时代而被淘汰,我们很多时候只是徒具其表,而它背后的文化内涵已然丧失。

所以做考古研究是很重要的工作,挖出了这件器物那不是你的本事,那是你祖先的本事,因为他埋了这些文物。

我们作为研究者,应该把它的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重新发掘出来,这才是我们研究者应尽的责任。

02

流光溢彩 朱芾斯皇:玉与服饰

人类在实践中对玉产生兴趣,创造了玉的文化,玉也是最早的人类“服饰”之一,起到了装饰作用。

内蒙古兴隆洼遗址的墓葬中随葬玉玦,这也是中国目前发现的最早的玉器,从这一现象来看,距今上万年前人类就为了追求美付出了大量的社会价值,这种追求是促进人类进步的内在动力。

石头记|天下谁人先识“玉”?中国极简”玉“文化史

内蒙古兴隆洼遗址居室葬出土玉玦。

我们知道了古人对于玉的基本判断后,再回到玉这种材质本身的使用上面。

如果玉只是单纯的物理材质的话,它断然无法诞生出中国古代的玉文化。因为我们知道,在这个地球上除了中国产玉以外,还有很多其他的地方产玉,比如俄罗斯、新西兰等。

为什么只有中国变成了玉文化呢?

中华文明发展出来玉文化,首先玉的使用都是很切合实际的使用,最早玉的使用跟和“美”有关。

就是人类对于美的追求是推动人类文明向前进步的一个根本动力。这与人的生活都是精神层面和物质层面的契合。

以北方的红山文化、南方的马家浜文化为例,在五千年前的中国远古社会,玉就深受社会顶层人物喜爱,大型玉器陆续出现、演变。

无论是西周河南三门峡虢国墓地、陕西韩城梁带村出土的组佩,还是信阳楚墓、荆州纪城等地组佩形象的发现,都凸显了玉的特殊地位。

石头记|天下谁人先识“玉”?中国极简”玉“文化史

马家浜文化浙江湖州塔地遗址M56

石头记|天下谁人先识“玉”?中国极简”玉“文化史

山西芮城清凉寺遗址

石头记|天下谁人先识“玉”?中国极简”玉“文化史

河南三门峡·西周虢国墓地M2001虢季墓随葬组玉佩

石头记|天下谁人先识“玉”?中国极简”玉“文化史

陕西韩城梁带村M27芮公墓随葬玉器

中国文化它有个特点,它会把日常的东西升华。一个普通的东西,它就会变成身份地位的标志,甚至于上升到种族的区别。

《礼记·玉藻》中讲:“天子佩白玉而玄组绶,公侯佩山玄玉而朱组绶,大夫佩水苍玉而纯组绶,世子佩瑜玉而綦组绶,士佩瓀玟而缊组绶。”

天子配什么,诸侯配什么,士大夫配什么……这个等级差别是很明显。

除了华夏民族内部的标准以外,玉石和服饰就变成了种族的标志物。什么叫华?什么叫夏?什么叫华夏?有服饰之美谓之华,有礼仪之大谓之夏。

石头记|天下谁人先识“玉”?中国极简”玉“文化史

时代和服饰的改变会导致佩玉方式的改变。

到了春秋战国,西周人穿衣服都穿的什么呢?上衣下衫,下面像个裙子一样,那会没有裤子。

到了春秋以后开始变成像现在的连衣裙。因为腰带的出现,所以佩玉方式也发生了改变:原来佩在脖子上,改成了佩在腰带上。

服饰的变化、佩玉方式的变化又直接影响到玉器的形状,你可以看战国以后的玉,它和之前是不一样的。

玉就从简单的服饰会变成了礼制性的礼玉。

03

巫玉之光 文明曙光:玉与早期信仰

玉在它诞生的那一天起,在给我们享受这种美好的同时,它也奉献给神灵。

这又是玉文化里面一个显著的特点。如果不是这个特点,依然没有发展出中国古代的玉文化。

所以这就是玉和早期的信仰。

石头记|天下谁人先识“玉”?中国极简”玉“文化史

牛河梁第一地点女神庙及玉睛人像(女神)

玉在早期文明信仰中也是不可或缺的要素,早到牛河梁遗址第一地点发现的玉睛人像、第二地点积石冢的玉龙,或是后来安徽凌家滩出土的玉龟玉版、余杭良渚古城的神像纹玉琮,均表明玉无疑深入了人类的精神层面,是当时精神最重要的反映物。

石头记|天下谁人先识“玉”?中国极简”玉“文化史

内蒙古翁牛特旗三星他拉村出土

石头记|天下谁人先识“玉”?中国极简”玉“文化史

凌家滩遗址出土的玉龟

石头记|天下谁人先识“玉”?中国极简”玉“文化史

良渚文化玉琮

04

玉帛云乎哉 钟鼓云乎哉:玉与礼仪

祭祀的发展变成了礼。

在中国古代礼最重要的行为就是给神献礼物,那献的最重要的礼物是什么?就两种东西。孔子说过的“玉帛云乎哉 ,钟鼓云乎哉。”

给神灵献的就是:玉和丝绸。所以孔子觉得,他认为当时人丧失了对玉的解读。但反而折射出玉和丝绸是礼最根本的两种载体。

《说文解字》中的玉部有一个字大家可能没想到,就是:“灵”!

灵,今天来看,它跟玉没有半点关系,这是简化字的原因。“灵”是从“玉”的,今天变成从“火”了。

“灵”是谁呢?

就是中国古代的祭司,巫师,我们今天讲灵媒。他们在侍神的过程中,玉是必不可少的东西。

我们今天的礼仪可能丧失殆尽了,比如清明节你去祭祀祖先,谁给祖先献一块玉,最多弄点饭菜,烧点纸钱。

所以,王国维就说,“禮”是什么?“盛玉以奉神人之器”。礼的本意是装玉的器物,礼和玉是不密不可分的。

为什么会有礼的产生呢?礼的产生是为了什么?荀子解释了它。

《荀子-礼论》中讲:“礼起于何也?曰∶人生而有欲,欲而不得,则不能无求。 求而无度量分界,则不能不争;争则乱,乱则穷。先王恶其乱也,故制礼义以分之,以养人之欲,给人之求。使欲必不穷于物,物必不屈于欲。两者相持而长,是礼之所起也。”

所以礼是满足人的基本欲望。

后来荀子就讲,礼是分。分的什么?分的就是设定的社会等级。然后根据你相应的社会等级,让你占有相应的社会资源,说白了就是这个道理。

所以我们看天子是九鼎,诸侯是七鼎,不同的社会阶层,各安其位,你也别争,给你设定好。

所以礼是分别,礼就是秩序。

山西据考古学家的研究,被推测为传说中的尧都平阳,从其中发现的随葬玉钺分析,象征王权的玉钺肯定是一种重要礼器。

而大禹建立王朝的重要标志“玄圭”,应该就是牙璋类的玉器。

石头记|天下谁人先识“玉”?中国极简”玉“文化史

襄汾陶寺遗址龙盘

石头记|天下谁人先识“玉”?中国极简”玉“文化史

玄圭

石头记|天下谁人先识“玉”?中国极简”玉“文化史

四川广汉三星堆持圭铜人

石头记|天下谁人先识“玉”?中国极简”玉“文化史

玄圭分布图

通过牙璋的分布研究,我们可以一窥文明的扩散以及文明的“多元一体”。《尚书·禹贡》之“九州”探讨了“中国”的概念,即自夏代开始就出现的中国古代历史的“地理正统”观念。

05

以玉事神,沟通神人:玉与祭

玉会用作礼器怎么去祭祀?为什么要祭祀?

这跟我们文化的特点有关,我们中国文化强调什么?报赛之祭:报本反始!

《礼记·郊特牲》里讲:“万物本乎天,人本乎祖,此所以配上帝也。郊之祭也。大报本反始也。”

中国古代的祭祀多么的复杂,你归纳起来就三个东西:天神、地祀、人鬼。

为什么要祭天地?我们是农业文明,不光是土地,还包括土地上的飞禽走兽。

但是最重要的是什么?祭祀人鬼,就是祖先神灵。因为中国古代是特别发达的宗法制度,祖先的祭祀远远超过对天神地祀的祭祀。

那问题就来了,你怎么祭?祭祀的目的是什么?祭祀的目的就是礼神,说的好听就是礼神,说的不好听就是媚神。

以玉祭祀按方式分为“燎玉”、“埋玉”、“沉玉”,分别对应“天”、“地”、“水”,这从成都金沙遗址、晋都新田祭祀遗址、唐玄宗禅地玉册等历代遗存中都能得到佐证。

石头记|天下谁人先识“玉”?中国极简”玉“文化史
石头记|天下谁人先识“玉”?中国极简”玉“文化史

成都金沙遗址

石头记|天下谁人先识“玉”?中国极简”玉“文化史

唐玄宗禅地玉册

中国人的祭祀强调真诚与敬畏,重视道德修养,于神远而于物又不迷恋。

06

视死如生,事亡如存:玉与丧葬

从红山文化到凌家滩遗址用玉器用的更如火如荼。

为什么中国古代要用这么多的玉器来随葬呢?这跟古代的观念有关系。

我们今天还讲这个人很精神,精就是气。那么精气是什么?我们人又是什么组成?古人相信人是有两个部分组成,一个是魂,一个是魄。

魂是灵魂,魄就是肉体、体魄。

那么人死了以后什么最重要呢?灵魂最重要。

为什么灵魂重要?因为要祭祀的话,前提是你祖先有感觉,要感觉的到,不然你不白祭祀了。祖先为什么有感觉呢?因为他有灵魂,所以他一定要让你的祖先去世以后能够保持强健的灵魂。

灵魂是什么?古代叫鬼,灵魂就是鬼。所以,在古代鬼是好东西。

一个人如果不能变成鬼这是很麻烦,不好的是厉鬼,是不能得到正常祭祀的那部分鬼,孤魂野鬼。

让你的祖先不断的得到营养才能变成鬼,这个营养是什么呢?就是精气,魂就是精。

精气是什么呢?古人相信精气是留存于自然界的一种物质,这种物质任何生物都可以获取。一棵树获取精气,它就可以长的更高大。一个鸟获取精气,它可以飞的更高。一个人获得精气,会变得聪明,变成圣人。一个鬼魂得到精气,他可以沟通,可以知道你去祭祀了。

那古人就想,怎么样让他得到精气?两方面,首先,最好在他的墓葬里面给他放特别多的精物,让他不断的吸取营养。

什么是精物?古人讲两种东西,玉帛为二精。到了汉代以后,光是放一堆玉器还是不够,出现了汉代的五窍,徐州狮子山金缕玉衣就是这种观念发展到极致的表现。

石头记|天下谁人先识“玉”?中国极简”玉“文化史

晋侯墓地的玉覆面

石头记|天下谁人先识“玉”?中国极简”玉“文化史

满城汉墓刘胜和窦绾玉衣

石头记|天下谁人先识“玉”?中国极简”玉“文化史

徐州狮子山楚王陵出土玉枕

此外,狮子山楚王陵玉枕、南越王墓随葬玉璧、楚王陵玉棺等重大发现无不昭示了汉代人对玉的追求。

07

食玉之英 与天地寿:玉与服食

玉可以吃吗?除了穿戴用玉,中国古人还推崇“食玉之英”。

我们今天可能觉得不能吃,但是古人说可以吃。比如屈原,登昆仑兮食玉英,与天地兮同寿,与日月兮同光。

不要觉得古人真的是把玉砸碎了往肚子里咽,那会噎死了。

受道家外丹派理论影响,食用“玉英”除了将玉磨成粉服食之外,最便捷的方式就是以玉为盛器,汉代诸侯墓中发现的众多玉器也印证了这点,例如徐州狮子山楚王陵出土的玉卮、玉杯及广州南越王墓出土的承露盘。

石头记|天下谁人先识“玉”?中国极简”玉“文化史

徐州狮子山楚王陵出土玉卮

石头记|天下谁人先识“玉”?中国极简”玉“文化史

南越王墓出土承露盘

08

德比君子 温其如玉:如玉人生

我们经常讲三不朽,立德、立功、立言。

正是在这种立德的基础之上,才有儒家讲的对道德的追求。更重要的是在这个过程当中孔子把玉和君子联系在一起。

《诗·秦风·小戎》中有一句诗“言念君子,温其如玉”很好地概括玉能从中国古代至今保留如此突出地位的根本原因。

从孔子以后,儒家文化统治了中国几千年,玉就变成了儒家文化的典型人格的象征物。

玉就从此拥有了其他材质所不可比拟的地位。

温其如玉,其实“温”是最能体现儒家文化中庸的色彩。所以看“五德”,其实是讲一个君子的品德,润泽以温。

古人认为玉就具备了这样的特性,所以玉和君子结合以后,玉文化才有了长远的生命力。

备注:本文依据孙庆伟教授讲座及课件整理而成。

【往期精彩目录】

- The End -

⊙本文仅代表主讲人观点,不代表文博河南立场。

【文博河南】

文博+文学+文史,一起品味传统文化的魅力!

石头记|天下谁人先识“玉”?中国极简”玉“文化史

长按,识别二维码,加关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