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低温频繁,注意预防水稻生理性青枯死杆

学农技、找专家、问病害,关注“农百通”头条号,学习种养殖技术,专家在线帮助农民解决农业生产经营问题,促进农民增产增收。

九月份低温频繁,迟熟一晚及双晚往往一场风雨过后,水稻发生倒伏,严重的田块水稻全部贴地而倒。

九月低温频繁,注意预防水稻生理性青枯死杆

一般来说,日平均气温低于20℃时,水稻灌浆会受到影响;温度低于15℃时粳稻灌浆中止。低温持续时间越长,对水稻的危害越大,在低温条件下,水稻灌浆能力下降,处于劣势位的籽粒更难获得足够的灌浆物质,低温持续时间较长时,将形成较多的空秕粒,结实率大幅度下降。

强降温和持续低温天气对水稻生长和灌浆结实不利,各地应加强对水稻的护理,重点做好灌水保温等工作,减轻低温对水稻灌浆的影响。特别是抽穗较晚的直播稻、机插稻等,更应加强护理,防止水稻结实率大幅度下降,造成严重减产,预防措施如下:

1、灌水保温

强冷空气过后,虽然气温大幅度下降,但河沟湖泊中水的温度仍然较高。夜间气温较低的地区,特别是最低温度低于15℃的地区,最好在傍晚将温度较高的河水等灌入稻田保温。有条件的地方,最好采取夜灌日排的方法,傍晚灌水保温,第二天上午气温回升后排水,如此反复,以利于田间保持较高的温度,尽量满足水稻灌浆条件,更有利于减轻低温危害。

2、持续低温后暴晴防生理青枯

温度低于17℃时,水稻根系活力大幅度下降,温度低于15℃时水稻根系吸水能力基本丧失。在水稻灌浆中期,大致在水稻齐穗后20天左右,水稻根系逐渐衰老,活力下降。特别是前期长期灌深水、烤田不良、密度过大的田块,水稻根系衰老早,根系活力下降快。

在低温期,这些水稻根系吸水能力很差,如果低温阴雨过后天气突然放晴,水稻叶片(通常还很青绿)在高温环境下蒸腾作用强,稻株体内水分大量从叶片上散失,而根系活力一时不能恢复,不能吸收足够的水分,这样就会出现水稻生理性失水现象,严重时水稻叶片和茎秆迅速失水干瘪(像割下后晒半天至1天的水稻),常造成大面积水稻在1-2天内迅速瘫倒,水稻生理性青枯倒伏,通常每亩只能收100-200公斤,而且大多是半瘪粒。

九月低温频繁,注意预防水稻生理性青枯死杆

预防水稻生理性青枯的根本措施是维持水稻根系活力。在低温期,特别是对前期管理不当,黄根黑根多、白根少的水稻,应采取灌深水保温的办法,维持水稻根系活力。持续低温阴雨天过后出现暴晴高温天气时,田间不要急于排水。一旦水稻发生大面积生理性青枯倒伏(诊断要点是水稻茎秆干瘪皱缩),宜及早收割,以免更大损失。

3、水稻生理性青枯倒伏不宜扎把护理(即将成熟的水稻可扎把护理)

水稻生理性青枯倒伏,主要在持续低温过后暴晴时发生,出现的较大面积水稻倒伏,对这些倒伏的水稻,如果采取扎把等措施护理,会进一步引起机械损伤,致茎秆中上部折断,最终引起大量穗子枯死。

扬花后不久的水稻,穗下节间基部尝未定型,能弯曲生长,使剑叶和穗头稍稍翘起,能较好地恢复,管理得当仍能取得一定的产量。灌浆时间较长的水稻,穗头等虽然不能翘起,但叶片铺展,仍能进行一定的光合作用,为籽粒提供较多的灌浆物质。

九月低温频繁,注意预防水稻生理性青枯死杆

这类田应及早排尽田水,避免稻叶、茎秆、穗头在水中沤烂。水稻贴地倒伏,近地层湿度大,气温回升后纹枯病、稻飞虱会加重发生。除排尽田水,降低湿度外,应用药防治纹枯病和稻飞虱。喷药时适当加大水量,喷湿、喷透。

4、加喷药肥保根促灌浆

对倒伏的水稻、根系过早衰老的水稻、抽穗期过迟的水稻,均可以喷施复硝酚钠(爱多收等)、磷酸二氢钾等药、肥,提高水稻根系活力,促进水稻灌浆。

【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由农百通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实际操作一定要根据当地气候、土壤及咨询当地有经验的农技专家!不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