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向阳光,尽早走出亲人离世的阴霾

心向阳光,尽早走出亲人离世的阴霾

昔日戏言身后意,今朝都到眼前来。

衣裳已施行看尽,针线犹存未忍开。

——唐·元稹《遣悲怀》

人的一生,往往都要经历生老病死。在追求理想的同时,往往伴随着很多的失去。至亲之人的离世,被称为丧亲之痛。悲伤体验不仅仅是身心本能的反应,悲伤和哀悼体验本身也是心理上自我排遣、自我疗伤的过程。这个过程短则数月,长则两三年,大部分人能从悲伤中慢慢走出来恢复正常的生活,也有的人终其一生都不能完全放下。如果久久都走不出离世的阴霾,那就需要依靠心理医生的专业辅导和诊治。

她是一名普通的文员,有一个三口之家:儿子在读小学,丈夫是公司销售骨干,儿子从小就和父亲的关系特别好,一起游泳、爬山、放风筝,还经常就父子俩外出旅游。这次,父子俩又约好了,等这次父亲出差回来,就要一起去埃及看金字塔。

可是,她上周突然收到消息,丈夫在出差中,遇到事故,不幸逝世了。她忍着伤痛,没有在儿子面前表露,因为,她还没有想好,要如何告知儿子,接受这样的事实。

"妈妈,爸爸什么时候回来呀?"

"爸爸在忙,再过些日子就回来了。"

一个月后,儿子意外得知父亲去世的消息,震惊晕厥,醒来后,却似一片平静,没有哭也没有闹。她以为儿子已经走出父亲离世的阴霾。

可是,却意外发现,儿子常常会一个人讲电话。

"爸爸,今天是我小学毕业,你怎么还在出差,没来参加呢……"

像这样的情况,如果只是短暂的数日,可以是儿子为了走出悲伤情绪的消化方式,但是,如果发展为长期情况,就需要及时的进行专业的心理辅导及诊治

重要的人离世,往往会经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震惊与逃避反应;第二阶段:面对与瓦解;第三阶段:接纳与重整。对于还活着的人,最好的祭奠方式,不是沉浸在伤痛中,而是更加积极乐观的生活,代替那个至亲的人,好好的继续生活。

中华医学会心身医学分会、灵北(北京)医药信息咨询有限公司、医学慕课联合出品的"士代阳光——中国心身教育联盟抑郁讲堂"第18期:

心向阳光,尽早走出亲人离世的阴霾。本期在线科普讲座由广州市惠爱医院的何红波教授作为主持人,并邀请了佛山市第三人民医院的黎雪松教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医院的崔立谦教授两位嘉宾,共同探讨:遇到家庭变故后的情绪表现与抑郁症之间的关系。

欢迎观看!

视频加载中...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