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拿美女換取和平的王朝,政治的犧牲品,身不由己

古代中國,邊疆少數民族和中原地區的戰爭,給人民帶來苦難,於是出現了“柔遠安夷俗,和親重漢年”的和親政策。唐朝派遣陣容龐大的送親隊伍,去完成雙方交好的使命。韋元旦的這首《奉和送金城公主適西蕃應制》就是對唐朝與吐蕃之間一次和親事件的描寫。

中國古代拿美女換取和平的王朝,政治的犧牲品,身不由己

吐蕃就是現在的西藏,吐蕃人是今天藏族的祖先。唐代以前和中土沒有來往。吐蕃人過著遊牧為主的生活,飼養犛牛、馬、豬和獨峰駱駝,有的也種青稞和蕎麥。公元7世紀30年代,吐蕃的傑出領袖松贊干布率領軍隊統一了青藏高原上的許多部落,建立了以邏些城(今拉薩)為中心的強大的政權。吐蕃王朝建立後,積極謀求與唐朝建立密切關係。從公元634年開始,松贊干布幾次派能言善辯、聰明機智的大相祿東贊出使長安,向唐王求婚。唐太宗經過一番考慮答應了他的請求。貞觀十五年(641),在禮部尚書江夏郡王李道宗的護送下,一支可觀的送親隊伍陪同文成公主一起,踏上了漫漫的唐蕃古道。

松贊干布親自率軍遠行至柏海(今青海瑪多縣境)迎親。這支隊伍除了攜帶著豐盛的嫁妝外,還帶有大量的書籍、樂器、絹帛和糧食種子;組成成員除文成公主陪嫁的侍婢外,還有一批文士、樂師和農技人員,幾乎就像是一個“文化訪問團”和“農技隊”,他們和文成公主一起為吐蕃經濟和文化的發展做出了很大貢獻。

中國古代拿美女換取和平的王朝,政治的犧牲品,身不由己

松贊干布專門仿造唐朝建築的樣式為文成公主修築布達拉宮,富麗壯觀。但後來毀於雷電、戰火。經過17世紀的兩次擴建,形成了現在的規模。布達拉宮中保存了大量內容豐富的壁畫,其中就有唐太宗五難吐蕃婚使祿東讚的故事,文成公主進藏一路遇到的艱難險阻,以及抵達拉薩時受到熱烈歡迎的場面等。布達拉宮的吐蕃遺址後面還有松贊干布當年修身靜坐之室,四壁陳列著松贊干布、文成公主、祿東贊等的彩色塑像。

當時唐朝佛教盛行,而藏地無佛教。文成公主是一位虔誠的佛教徒,她攜帶了佛塔、經書和佛像入蕃。她讓山羊背土填塘,建成了大昭寺。大昭寺建成後,文成公主與松贊干布親自到廟門外栽上柳樹,就是後世著名的“唐柳”。著名的“長慶舅甥會盟碑”也稱唐蕃會盟碑,就立在唐柳旁。現在的大昭寺大殿正中供奉著一尊釋迦牟尼塑像,就是文成當年從長安“請”來的。大殿兩側的配殿內,有文成公主、松贊干布的塑像,十分精美生動。由於文成公主的努力,佛教慢慢開始在西藏流傳。

中國古代拿美女換取和平的王朝,政治的犧牲品,身不由己

文成公主一方面弘傳佛教,為藏民祈福消災,同時還拿出帶去的五穀種子及菜籽,授意隨從的農技人員向吐蕃人傳授農業技術。後來中原的農具製造、紡織、建築、造紙、釀酒、製陶、碾磨等生產技術和歷算、醫藥等科學知識陸續傳入西藏。吐蕃傾慕華風,逐步拋棄某些落後的風俗,松贊干布派貴族子弟入國學,習詩書。內地生產的茶葉此時也傳入西藏,成為藏族人民不可缺少的生活必需品,喝茶的習慣一直延續到今天。吐蕃婦女流傳的椎髻、赭面及其傳統的馬球玩藝等也傳到中原,為漢藏民族間的文化交流增添了豐富的內容。

文成公主在喇嘛教中被認作綠度母(度母,藏語中稱卓瑪,是藏族佛教中觀音的化身)的化身,受到極大崇敬。公主680年去世,在吐蕃生活近40年,對漢藏兩族的經濟、文化交流起了極大的推動作用。幾十年後,又有一位唐朝公主沿著文成公主的足跡擔負著同樣的使命出發了,她就是金城公主。

中國古代拿美女換取和平的王朝,政治的犧牲品,身不由己

武則天長安三年(703),吐蕃尺帶珠丹即贊普即位之後,多次派遣使臣到長安請求聯姻。景龍元年(707),唐中宗答應將雍王李守禮之女金城公主嫁給他。景龍四年,中宗親自將金城公主送至始平縣並改此縣為金城。金城公主在吐蕃和唐左衛大將軍楊矩等護衛下,前往吐蕃,金城公主攜帶繡花錦緞數萬匹,工技書籍多種和一應使用器物入藏,隨行還有工匠、雜技、音樂等專業人員多名,並將《左傳》《禮記》《文選》等漢文典籍帶入吐蕃,其送行規模之大和經濟文化交流之盛,僅次於文成公主。金城公主和尺帶珠丹的聯姻,進一步加強了唐朝和吐蕃之間在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的交流。開元十七年(729),吐蕃王曾上表唐玄宗,自稱和唐朝“合同為一家”。金城公主致力於唐與吐蕃的友好關係,促進了開元二十一年唐朝與吐蕃在赤嶺劃界立碑互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