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打敗了癌症,也贏得了一個全新的視角

注:本文已經獲得轉載授權,作者:張巖,來源: “有意思教練”公眾號(ID: MessageCoach),原標題為:“癌症都沒讓我明白的,教練讓我清楚了”。在世界的每一個地方,都有人在與癌爭抗。請分享你的故事,讓更多的人不再恐慌。

兩年前,我被檢查出癌症。

我至今還記得當時躺在協和醫院B超室裡的感覺,當醫生說“惡性”時,我的心猛地沉了下去, 腦子嗡的一下全懵了。很快我腦子裡閃現出一個個念頭:“這下完了,看不到兒子長大了!”……“不過還好有他爸”……“糟糕,這輩子還沒去過南美洲,北極和南極,太遺憾了!”

我的世界突然變成了灰色,忙著不停的做各種檢查。除了如何治療,我想的最多的問題就是:一個人再活一年和再活十年到底有什麼區別?

用句帶點兒高度的話來概括就是“人生的意義到底是什麼?” 幾乎所有的朋友都異口同聲地說:“那樣就可以看到孩子長大成人呀!” 僅此而已嗎? 如果沒有孩子呢? 我對這個看似明顯的答案並不滿意。

我打败了癌症,也赢得了一个全新的视角

01

癌症,逼迫我停下來思考

確診為癌症前,我是很多人羨慕的對象:名校學歷(北大,哈佛,芝加哥大學);理想的工作:財富500強,位高,錢多,責任輕,離家近;工作時間自由(除了晚上要和美國同事開電話會);老公特別會照顧人,兒子還算聰明努力;雙親身體也還健康。

我的生活和工作處在一個自動駕駛狀態:每天工作,週末和家人,朋友聚會。我的工作是企業戰略,已經做了十幾年了,對我已經沒什麼挑戰。作為外企在中國的高管,壓力並不大,責任也輕,因為決定權都在總部。日子過得富足安逸,但我時常有空虛感,總覺得缺點兒什麼。

癌症迫使我停下來思考人生,思考什麼對我的人生最重要。我想起了30歲收到的生日禮物,是一本童話書《小王子》,小王子周遊列國尋找幸福的真諦,碰到了形形色色的人,最後發現愛是一切的答案。

於是我想到,再活10年和再活1年的區別應該就是“愛”,多幫助一個人就值得多活些日子。因此,我要對老公,兒子,父母,朋友,同事甚至陌生人都要更好一些。

生病前,我是快節奏的。趕飛機只給自己留1個半小時,經常會因為堵車等不可控因素緊張地急赤白臉。生病以後我決定生活的節奏要慢下來,不要總急匆匆從一個會趕向另一個會,一個任務趕向另一個任務, 要時常停下來觀察世界,欣賞世界的美好。

我打败了癌症,也赢得了一个全新的视角

02

什麼才是我的詩和遠方?

可惜“好景不長”,經歷了六個月的緊張治療:手術,放療,藥物調整,複查,我的癌症基本上治好了(幸虧發現的早),我的世界也從灰色變回到了五顏六色。 警報解除了!

於是,我又基本回到了得病以前的生活狀態和節奏。對老公,對兒子還是老愛挑毛病;趕飛機還是連奔帶跑;出門度假還是要寫To do list(我老公最受不了這一點,他每次都說度假就應該“啥都不幹!”)。 俗話說“好了傷疤,忘了疼。”說的就是我。 人的行為慣性還真是強大!

有時,我看到有人辭去城市裡的工作,搬到大理開家庭酒店的故事,也會感到熱血沸騰。不過沸騰之後又回到現實,這好像不是我真正想過的生活。我還會問自己“如果生命只剩下一年,我會如何度過?”我曾有些概念性想法,但是隻是停留在想法,沒有行動,特別是可持續的行動。

我也嘗試著學習畫畫,書法,插花,攝影,想著開發一下自己的藝術才能,堅持了沒幾天就都拋到九霄雲外了。

我甚至仔細回想我小時候的夢想是什麼? 我記得小時候的理想是當居里夫人。可是我不太確定,那真是我自己的夢想嗎?還是學校和家長塞進我腦子裡的想法?就像現在人人都想成為馬雲一樣。

高曉松的歌裡唱“生活不只眼前的苟且,還有詩和遠方的田野… … “. 可我不清楚的詩和遠方在哪裡?

我打败了癌症,也赢得了一个全新的视角

03

教練,為我的人生打開了一扇門

一年之後一個偶然的機會,我接觸到了“人生教練”。教練是一個為人賦能提升領導力的訓練,通過問問題而不是給答案的方式,幫助客戶深入探索自我。一開始,教練就問我:“你的生命意義是什麼?”“什麼是你生命中最重要的?”“如果生命還剩下一年,你會做些什麼?”

這不就是我之前自己想問自己的問題嗎? 我好像有酒逢知己的感覺。我之前有一些想法,但是沒有一個清晰的想法,也都是散亂的思維。教練就是一把幫助人打開自己潛能的鑰匙,一下子為我的人生打開了一扇門。

教練通過幫助我描述現狀(A),理清未來想要達到的願景(B),並引導著我一步一步從A走到B。

我對自己的工作不滿意,又不知道什麼樣的工作會使我更滿意,或者知道但是害怕嘗試新的東西。(我相信很多人都有同感)。於是教練會問一連串的問題:

“如果不考慮是否賺錢和任何資源限制,你最理想的工作是什麼?”

“你熱愛這個工作的原因?”

我舉出一連串的例子,包括:演員,畫家,旅行家,美食評論家,人物記者,音樂家,攝影師,學生,心理學教授。

從我列出的理由裡,找到了很多共性:探索,新奇,好玩兒,多樣性,旅行,藝術,靈性,創作,美,助人,改變。

從這些共性中, 我漸漸看到了自己。通過教練的過程,我明白了工作於我不只是一個謀生手段,也不是一個職位,而是探索和表達生命意義的方式。通過教練,我看到了創造工作的各種可能性。我愛上了教練這件事。

我之前關於愛與助人的想法,停留在了想法,而教練讓我真正有了助人的方向 - 我要成為專業教練幫助更多的人發揮出自己最大的潛能。

我打败了癌症,也赢得了一个全新的视角

04

戰勝心魔,堅定地走你想走的路

當人準備要改變的時候,腦袋裡會出現很多負面聲音打擊我們,試圖把我們拉回到原地。當我決定要轉行做專業教練時,這些聲音就出現了:

“從事一個全新的行業,你已經太老了!”

“你要從頭做起,太委屈自己了!”

“放棄一個幾百萬年薪的穩定工作,去做幾百塊一小時的工作太不值了!”

“你不會成為一個好教練!”“你做的不夠好!”

教練管這些不和諧的聲音叫“心魔”。 辨識心魔就是看它是否在限制我們去改變和嘗試。心魔還很狡猾,有時候會把自己打扮成非常友善的朋友,也有時會成群結隊的出現。

然而心魔是“見光死”,一旦我們認識了心魔並把它們暴露在陽光下,它們的威力也就減弱了。當我們清楚自己的價值觀和生命意義時,這些全都變成了前進的動力,幫我們打敗心魔。

我學習教練到現在整整一年了,箇中也有曲折和上下。當我意識到,我在改變自我的同時,幫助到了很多人更好的認識自己,釋放潛能,做更好的自己,為夢想作出改變的時候,我比以前更有幹勁,更充實了。雖然現在做教練的收入還不是很多,但是精神特別滿足,內心更安定更踏實了。我很堅定,這就是我人生要走的路。

癌症就像上天賜給我的禮物,讓我停下來思索人生,開啟新的探索。教練讓我找到了方向,並幫助我把想法付諸行動,堅持不懈。我不希望每個人都經歷我所經歷的痛苦才得到這份禮物,我希望大家學會聆聽自己內心的聲音,把時間用在你生命中最重要的東西上。

關於作者:張巖,共創式教練,有意思教練特約作者,有意思教練時間特約教練。 清華大學認證積極心理學指導師,哈佛大學經濟學碩士,芝加哥大學MBA。馬拉松愛好者。超過15年財富500強高管經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