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大戰三分天下,且看孫權、曹操如何成就劉備?

劉備、關羽、張飛桃園結義後,並非一帆風順,過著顛沛流離,寄人籬下的生活,先後投靠依附了多個諸侯。任誰都沒想到,實力最弱的劉備,最後可以和孫曹三分天下,而這一切的轉折就是歷史上著名的“赤壁大戰”。赤壁大戰讓劉備集團絕處逢生,奠定了三分天下的基礎,這場戰役劉備是最大的獲益者,而孫權雖也是勝利一方,卻是被逼無奈之下不得已而為之,曹操則是騎虎難下不得不打這場仗。今天給大家分析一下,赤壁大戰到底如何發生,孫曹又是如何成就劉備的,這就要從劉備、孫權、曹操三方說起了。

赤壁大戰三分天下,且看孫權、曹操如何成就劉備?

火燒連環船

劉備方面

建安六年(201年),劉備投靠劉表,被派駐到新野。207年,劉備三顧茅廬請諸葛亮出山,次年,曹操親率大軍南下攻打荊州等地,劉表卻在此時病逝。劉表繼室蔡夫人設計廢長子劉琦,讓其兒子劉琮接任荊州牧,蔡夫人眼看曹操精銳攻打荊州,恐不敵,便和劉琮投降曹操。劉備知道後,悲憤之下只能帶領部下和新野百姓前往江夏投靠劉琦。人數雖有十幾萬之多,卻多是百姓,行軍速度非常慢,在當陽長坂坡時,被曹軍大敗。

赤壁大戰三分天下,且看孫權、曹操如何成就劉備?

劉備敗走江夏

雖然最後逃到了江夏,但劉備此時已經是強弩之末,形勢十分危急,單單依靠劉琦和劉備那點殘兵根本無力抵抗曹操。諸葛亮就向劉備提出,聯吳抗曹的策略,其實這也是諸葛亮《隆中對》裡的既定方針。可想把孫權拉下水,也並非易事。諸葛亮在東吳魯肅的帶領下,給孫權說明唇亡齒寒的道理,可孫權還是未能下決定。最後諸葛亮不得不置之死地而後生,給孫權提出如若不聯盟,那劉備集團只能投降曹操,到時曹操就能安心對付東吳。這一招,逼得孫權是不得不和劉備聯盟。

赤壁大戰三分天下,且看孫權、曹操如何成就劉備?

諸葛亮借東風

孫權方面

孫權繼承父兄之業時,年紀尚輕,孫策給他留下了周瑜和張昭等文武大臣輔助。孫權雖有大志,但一直被大臣們掣肘,難以施展抱負。而東吳依據天險,偏安多年,特別是以張昭為首的文臣們一直力主降曹。曹操南下奪取荊州等地,與東吳只有一江相隔,隨時會攻打東吳。張昭等文臣力勸降曹,可孫權知道這是自己重振聲威的機會,所以力主抗曹,但不到萬不得已也不會主動和曹操為敵。至於和劉備聯盟之事,他倒是不怎麼放在心上,因為當時劉備只剩老弱殘兵,其作用最多是牽制而已。但魯肅倒是一直希望聯劉抗曹,而諸葛亮又來了一招破釜沉舟,逼得孫權不得不與之聯盟。

赤壁大戰三分天下,且看孫權、曹操如何成就劉備?

孫權

曹操方面

劉琮投降曹操後,曹操也接收了荊州的十幾萬降兵。對於曹操而言,雖壯大了實力,但戰果也急需消化。曹操也擔心自己剿滅劉備時,東吳橫插一手,只能派重兵防止東吳偷襲,並寫信威懾道:“最近,我奉天子之命,討伐有罪的叛逆,軍旗指向南方,劉琮降服。如今,我統領水軍八十萬人,將要與將軍在吳地一道打獵。”曹操此舉本意是想震懾東吳,能使東吳投降更好,卻不料給劉備留下了聯合東吳的機會。到後來,孫劉聯盟既定,曹操此時已經騎虎難下,如果撤退,孫劉追殺,必定潰不成軍,況且曹操可是有幾十萬大軍,孫劉聯盟才幾萬兵力,曹操也想一舉拿下孫劉。再加上消化戰果的最好方式除了時間之外,就是以戰養戰。

赤壁大戰三分天下,且看孫權、曹操如何成就劉備?

曹操赤壁大敗

這三方各有各的原因,最後才發生了赤壁大戰,最後以孫劉聯盟獲勝,曹操大敗而結束。而最想促成這一戰的,肯定是劉備集團,因為他們已經窮途末路,只有藉此方能有一線生機。曹操與孫權不管是被逼,還是主動參與這場戰役,都間接相助劉備登上了三國霸主的地位,造就了三國鼎立的局面。劉備集團也藉此戰役成功翻身,獨霸一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