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贵阳你的第一印象是什么?

化学君


我是浙江人,我来说说对贵阳的印象,小时候,父辈们对于贵州或者贵阳的评价是这样的,穷,打工的特别多,少跟那边的打交道。或许是因为父辈们没有去贵阳,单凭接触部分贵州人,或许贵州人真的是出来打工的人太多了,以至于很长一段时间我对于贵阳的印象就是如此。



直到大学毕业后去了一趟贵阳,我才对贵阳的印象发生了改变。在我看来贵阳是一座风景特别美的城市,绿化非常棒,环境非常好,空气清新。旅游的地方虽然不过,但是黔灵山,花溪,青岩古镇,都还算不错的景点。


贵阳现在真的是发生了天翻覆地的变化,发展速度可以说排到了全国前列,一方面国家对贵阳的扶持,另一方面贵阳以前各方面都比较薄弱,现在都在改变,比如大数据建设可谓是响亮响亮的。



贵阳这座城,好吃的非常多,酸汤鱼、丝娃娃、牛肉粉、辣子鸡、肠旺面等等,美食多,节奏慢,也使得这里的生活太安逸,很容易就贪图享乐。

相比较而言,贵阳人其实还算耿直的,尤其是周边一些不是旅游区的寨子,少数民族人特别热情和淳朴。不过贵州整体的教育水平不太好,所以整体的综合素质不如东部城市。

最后,我还是非常推荐大家去贵阳乃至贵州玩,因为真的是太好玩了,尤其是黔东南的一些村落,我已经去过5次,在我看来每当工作累了,去那边找个村子,安安静静的待上几天非常舒服。


小马说旅行


2005年2月初,过年前,我第二次来到贵阳。因为我爱人家就在这个美丽的林城,这次回来就是成亲、宴请亲朋好友,在我心里自然把这当成了第二家乡。在短暂的假期中,我把相机对准了贵阳大街上的人与物,想以此来纪录这个变化飞快的世界!

    在北京、上海这样繁华的大都市,在我的家乡上饶这样的小城市,都见不到一样东西,就是贵阳市区随处可见的“背篼”。

  

    记得第一次到贵阳在火车站出口处,夜色中就看到了很多背背篼的人在张望、等待着,那也是第一次看到真实的背篼,觉得特别新鲜!转过头却发现在车站墙边,还有一个把头伸到背篼里睡着的人,心里不禁暗暗地有股酸楚!

  

    这次来贵阳在不同的地点见到了无处不在的“背篼大军”,更是感慨他们生活的艰辛!而他们只是在贫困线上挣扎的人们的一个缩影,不由得我更感慨社会的贫富悬殊!

  

    在价值上百万的小车开过的路边,在几十万一套房子的楼盘大门口,在大型商场的门口,在普通的菜市场街边,都有他们的身影!有男的,有女的,有老的,有少的……我眼中的他们大多数人、大多数时间都在等待着,等待着一声“背篼”的叫喊……有单独一个孤军奋战的,也有三五成群边抽烟边四处张望的,有在一处平静等待的,也有边走边看的。一声“背篼”的叫喊,顿时会让他们来了精神,而当背篼满满的时候他们的身体就会不同程度地向前弯去,他们的步子会坚实地向前迈去……每一次,不过是一元、两元、三元的报酬……

  

    因为要办酒席买东西,我们家这次也请过两次“背篼”,一次是从3楼家里把几箱酒背到马路边,一次是从商店背了几箱酒到酒店,一次给了三元,一次五元,这还是因为过年又是办喜酒,平时可能就是一、两元。

  

    这些背背篼的人大多是从贵阳周边的农村来的,可以想象在那里的生活更苦。背背篼给了他们生活经济来源,而廉价的背篼无疑极大方便了贵阳人的生活,不论是普通百姓日常生活,还是大小单位的货物搬运。我想,如果现在突然有一天街上一个背篼都没有了,这里的人们肯定会叫苦连天的!建设农民工建设着城市,环卫农民工清洁着城市,而这些背篼农民工则滋润着城市人的生活! 在四川、重庆、云南,听说也都有“背篼”大军--中国落后的偏远山区太多了,贫穷的人太多了!

  

  在快离开贵阳时听贵阳的朋友说起,他们有人给背篼取了个新名字:喇叭花。因为背篼的形状就象喇叭花。我在心里默默祝愿他们今后的生活、他们的孩子的生活能象喇叭花一样更美好!祝他们一生平安!


化学君


老实说,贵阳原来在我的心中十分不好,不安全不卫生,到处都是小偷小摸,坐过公共汽车,都让这些人烦死了。上世纪七十年代后期,我来贵阳上中专,兜里仅有的两元钱都被小偸偷走了,还好天不绝无路之人,碰到一个同学,他负责了这一天的所有开支,还痛诉了小偸的不仁不义。八十年代后期我又在贵阳读党校,却发生变化了一些变化,贵阳似乎要比过去稍微要好点,对贵阳也开始有了好感,不巧,女儿也考到贵阳一家新闻单位工作,贵阳上班,我们就退了休跑到贵阳去坐了五年,孙孙都上幼儿园了,我们编了个理由又从贵阳下来了,老伴还说,这回回来就不想走了,还是凯里要好些,最主要是人情冷暖远比贵阳好些,到贵阳几年,人都不熟悉几个,说真的,贵阳人大部分还是可以的,来得去得就可以了,你还要咋个的,人家和你素不相识,能够像这样保持得好,就是现代人的态度,不错,能够有这样的情怀就不错了。我们等过几年才去贵阳住,那时候贵阳你还认识我们吗?


6353902879


第一映像:米饭3元一位、餐桌上几乎没有纸巾。太会做生意了,成本控制得不错..一元一包的抽纸可以接待好几桌客人,搞不懂,为了卖纸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