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五珠江之梧州|這裡,是兩千年前的我……

週五,帶你走進不一樣的人文珠江

週五珠江之梧州|這裡,是兩千年前的我……

滔滔東去的西江,

似乎有種神奇的吸引力,

它一路奔騰向前,

一路積攢能量,

將珠江的各個支流匯聚在一起,

並在即將離開廣西之際,

正式換上了“西江”的名號,

這個聚匯之地便是”兩廣水上門戶“。

梧州

古語云:近山則誠,近水則靈。

週五珠江之梧州|這裡,是兩千年前的我……

因水而興的梧州城

地處西江、潯江、桂江三江交匯處的梧州,西可達越南,東至粵港澳,北經桂江、灕江的靈渠溝通長江水系,是古代嶺南連接中原文化的重要通道。

週五珠江之梧州|這裡,是兩千年前的我……

桂江、西江、潯江均屬珠江水系

這條充滿著航運經濟價值的水路也被歷史學家稱為

“水上絲綢之路”

這座擁有兩千多年建城史的城市,因有了一條西江與粵港澳一水相連,在歷史上便處於一個極其發達的地區。據考證,梧州是古蒼梧郡、古廣信縣所在地,是嶺南文化(廣府文化)以及粵語的發源地之一。

蒼梧郡立三江水

廣信城已兩千年

一方水土養育一方人,一方人締造一方文化,奔流不息的西江在梧州所孕育的有別於其他地區的特色文化,是這座城市引以為傲的財富。其中龍母文化商貿文化最為突出。

“龍母文化”是一種具有濃郁地方色彩的嶺南文化,在西江流域、珠江流域民間有很大的影響、享有崇高的地位。

週五珠江之梧州|這裡,是兩千年前的我……

梧州的龍母廟

龍母,是春秋戰國時期百越族女首領,姓溫,名鳳嬌。 相傳龍母生前為西江流域的老百姓做了很多好事,因有功於國、有德於民而利澤天下。

至今已是公認的珠江和西江流域重要的人文始祖。

週五珠江之梧州|這裡,是兩千年前的我……

龍母像

梧州的龍母文化源遠流長,深深植根於民間,在桂東南、粵港澳以至東南亞還有眾多的現代崇拜者,是梧州地方文化的瑰寶。

其地位猶如媽祖之於潮汕,也如舞獅之於廣府。

騎樓置城瀝風雨

桂潯際會成鴛鴦

梧州“因商而興,因水而興”,作為三江交匯的水上交通樞紐,梧州的商貿文化依水而生。

週五珠江之梧州|這裡,是兩千年前的我……

清末民初梧州航運的繁榮景象

1897年,梧州被開闢為通商口岸後,外國客商不斷湧進梧州,帶進了西方的文化,也成就了梧州“百年商埠”的名號。

這期間梧州孕育出了一批批多財善賈的商賈鉅富,引領八桂商貿潮流,舉足輕重。江邊的那一棟棟紛繁的老式騎樓,已成為百年商貿的一個歷史的見證。

週五珠江之梧州|這裡,是兩千年前的我……

龍圩粵東會館是梧州與廣東商人進行商貿往來的歷史見證

據說在最鼎盛的時期,這裡有大小商號1500多家,不經意間路過的某家騎樓,可能就住著一位聲名赫赫的富商。

週五珠江之梧州|這裡,是兩千年前的我……

繁忙的騎樓老街

時光荏苒,即使到今天,我們依舊能從騎樓的西式窗欞和獨具古典氣質的磚瓦中,品味這座“三江之城”的百年商貿氣息。

週五珠江之梧州|這裡,是兩千年前的我……

如今的騎樓城

如上所說,騎樓在梧州的歷史足跡上具有著重要滴地位,對於廣東乃至嶺南地區的朋友來說,騎樓或許已不是什麼獨特風景,但梧州貴在“騎樓之多,已致小城”。

週五珠江之梧州|這裡,是兩千年前的我……

梧州絢麗的騎樓夜景

梧州的騎樓不同於其他地方的,還在於臨街磚柱會鑲嵌上鐵環為泊船繫纜繩使用,這是因為地處三江水口,經常洪水淹街而形成的特殊需要。

如今水患不再,由水路帶來的繁華則一直延續到今天。

週五珠江之梧州|這裡,是兩千年前的我……

洪水漫城的景象已經很難再見

三江交匯不僅給梧州帶來了水運價值同時也造就了獨特的美景。

桂江潯江匯合,潯江黃澄,桂江碧綠,一濁一清,一急一緩,涇渭分明,兩水交匯處,恰似戲水鴛鴦,相依相偎,故而被賦予浪漫而形象的名字——鴛鴦江,獨特而美麗的鴛鴦秀水之景,成為了梧州得以吸引八方來客的資本。

週五珠江之梧州|這裡,是兩千年前的我……

兩江共舞描繪鴛鴦秀水之美景

江河的磅礴,必然少不了崇山峻嶺的陪伴。

在梧州市區東北方,有一座白雲山,與廣州白雲山屬於羊城八景相同,梧州的白雲山也屬於梧州八景,它還有一個絕美的名字——“雲嶺晴嵐”

週五珠江之梧州|這裡,是兩千年前的我……

白雲山頂雲煙繚繞

白雲山遙連五嶺,總納三江,至梧州突而挺起,蜿蜒盤桓,氣勢磅礴。

週五珠江之梧州|這裡,是兩千年前的我……

白雲山頂觀梧州

站在山頂俯瞰遠眺,全城風光盡收眼底。在雨後初晴之際,素潔雲霧,繚繞飄忽。高聳的白雲山就象戴上白麵紗,披上白圍巾的綠衣少女。

週五珠江之梧州|這裡,是兩千年前的我……

“松濤虎嘯”也屬白雲山一景

到了白雲山,一定不要忘記品嚐山腳下的特色美食:冰泉豆漿,它因白雲山下的一口水井而得名,因為井水甘涼清冽,用它做出的豆漿別有風味。

週五珠江之梧州|這裡,是兩千年前的我……

冰泉豆漿

週五珠江之梧州|這裡,是兩千年前的我……

提起美食,梧州或許就是最不“廣西”的廣西城市了,由於鄰近廣東,又是嶺南文化的發源地之一,其飲食習慣便與廣東分外相似。

週五珠江之梧州|這裡,是兩千年前的我……

梧州人同樣有著吃早茶的習慣

代表性的美食有梧州紙包雞、田螺雞煲、龜苓膏以及艇仔粥等。

週五珠江之梧州|這裡,是兩千年前的我……

田螺雞煲

週五珠江之梧州|這裡,是兩千年前的我……

梧州紙包雞

週五珠江之梧州|這裡,是兩千年前的我……

龜苓膏

週五珠江之梧州|這裡,是兩千年前的我……

艇仔粥

在品嚐美食的同時,一定不要忘了喝一杯梧州的特產,六堡茶

在水路運輸興旺的年代,梧州的六堡茶從六堡鎮的合口街碼頭上船進入賀江,經封川江口,進入西江之後再經都城裝卸到大船運送到廣州,最終輾轉南洋流向世界各地,形成了著名的

茶船古道

週五珠江之梧州|這裡,是兩千年前的我……

六堡茶是具有獨特品質特徵的黑茶

這種因為自然條件限制而形成的運輸過程,卻給六堡茶增添了許多頗有意思的“背後故事”。

千舟泊港兮織華夢

江風沃野兮成蒼梧

在水運唱主角的過去,梧州因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經濟發展鼎盛一時,一度在廣西及西南地區佔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直至上世紀90 年代,水運仍然是梧州的重要交通方式。

週五珠江之梧州|這裡,是兩千年前的我……

二十世紀中期的梧州,水運相當發達

但在上世紀90 年代後,隨著鐵路、公路運輸的加快發展,水路運輸在綜合運輸中的地位相對衰退,梧州的港航水運事業的發展也受到制約。

週五珠江之梧州|這裡,是兩千年前的我……

如今的江上人家

特別是西江沿線陸續開通通關口岸後,梧州作為廣西唯一水路口岸的優勢格局被打破,航運發展隨之進入了一段相對低迷的狀態,在1994年——2004年近10年間,梧州港口吞吐量一直徘徊在100 萬噸左右。

較長時間的沉寂終於迎來了曙光,2008 年10月底,兩廣沿江六市簽署《西江經濟發展論壇梧州共識》,提出了“建設西江黃金水道”的戰略,隨著該戰略的提出,梧州的水運事業得到了新的發展機遇。

週五珠江之梧州|這裡,是兩千年前的我……

夕陽印照下的西江“黃金水道”

趁勢而為,謀定後動。梧州市先後開工並建成赤水、李家莊(三期)、紫金村、大利口等碼頭作業區,碼頭佈局日趨合理化,長洲水利樞紐三線四線船閘建成通航更是徹底打通了西江航運咽喉。

週五珠江之梧州|這裡,是兩千年前的我……

正在作業的赤水港碼頭

目前,梧州市以長洲水利樞紐為節點,初步形成了壩上2000 萬噸、壩下3000 萬噸貨物吞吐量的港口布局。

週五珠江之梧州|這裡,是兩千年前的我……

坐落在西江上的長洲水利樞紐

今年1月,長洲水利樞紐的月貨物通過量更是一舉突破1200萬噸大關,創歷史新高達到1262萬噸,首次超過長江三峽船閘的單月貨物通過量。

而梧州,也將依託傳統的區位優勢和後發的港航優良佈局,以長洲水利樞紐為突破口,再次締造具有“百年商埠”風采的“綠城水都”。

週五珠江之梧州|這裡,是兩千年前的我……

漫步過秦時的斑駁古牆,

品味過明清的騎樓商埠。

廣信城裡還彌留著南越諸侯的頌歌,

龍母廟內也寄託著三江之地的祝福。

梧州,已經迎著新時代的晨光,

開啟了全新的征途。

告別了梧州篇,下週的週五珠江,讓我們隨著西江干線的蜿蜒曲折,來到黔江和紅水河共同滋養下,被稱為“世界瑤都”的廣西來賓。

週五珠江之梧州|這裡,是兩千年前的我……

週五珠江Friday

在最愜意的週五下班時光

為你推送最輕鬆的人文珠江

帶來珠江沿岸的“大城小事”

領會獨特視角下的江河風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