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验分享」江口县推进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工作素描

近年来,江口县突出大抓基层导向,深入推进固本强基三年攻坚行动,以提升基层组织力为重点,通过创新党小组设置、成立组务委员会、搭建春晖社平台等举措,不断凝聚党心民心,激活内生动力,筑牢基层基础,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推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深植厚培 党小组扎根固本

「经验分享」江口县推进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工作素描

“除草管护时,要特别注意靠近茶苗根部的杂草,不要松动茶苗。”8月26日,走进江口县怒溪镇骆象村现代茶产业示范园区,阙从汉正忙着组织20多名工人除草、修枝。

据了解,骆象村立足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大力发展特色茶产业,先后建成规模以上茶园15处,茶叶种植面积达到1.6万亩,建有茶叶加工厂4家,年产量达1500吨,可提供长期就业岗位600多个,带动380多户农村参与。

“种茶这条路远没有想象那么简单,群众心里没底,谁都不愿意第一个‘吃螃蟹’。”该村副支书记杨茂华说,“群众不愿意,我们就想方设法先调动动员的积极性,通过成立党小组,动员群众参与、协调土地流转、帮助解决困难。”

阙从汉就是该村茶叶党小组长,几年来,阙从汉不仅自己带头种茶,成为村里种茶致富的榜样,还不断带领茶叶党小组走进家家户户送思想,深入田间地头作指导,使茶叶党小组成为种茶致富的先锋队,得到了群众的支持和肯定。

不仅是茶叶党小组,骆象村还成立有蔬菜党小组、环境卫生党小组、矛盾协调党小组等8个党小组,为全村72名党员设岗定责,激励党员做给群众看,带着群众干,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有效激活了党员群众发展的内生动力。

近年来,江口县坚持把党小组建设作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切入点和着力点,以党小组建设推动党支部建设,不断创新党员教育管理和活动方式,把基层党建工作抓在党小组上,把党小组建在群众心坎上,提升基层党组织组织力。

该县组织部门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党小组建设,有力地搭建起了广大党员与群众之间沟通的桥梁,逐步形成了党委抓支部、支部抓党小组、党小组服务群众的基层党建工作网格,基层组织体系建设得到优化,党员为民解忧办事的能力显著提升,形成了推动农村改革发展的强大正能量。

当家作主 组委会善治有为

「经验分享」江口县推进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工作素描

“村干人数少、服务半径大、工作难落实。”这是双江街道齐心村党支部书记杨再成上任后最头疼的事。杨再成介绍说,齐心村是双江街道的大村,由原来的凯楼村和军屯村合并而成,全村有24个村民小组,共有756户3007人。

为进一步实现组组寨寨有组织管事、有人办事,该村结合村情实际,坚持以村民小组为基础单元,选举成立了24个村民小组租务委员会,推动村民自治下沉到组和服务管理下沉到组,建立“村委会—组委会—群众”的自治体系。

组委会成立后,坚持“组策组民定、组务组民理、组事组民管”的组民自治原则,大家的事情大家办,有争议、有矛盾的事情按大多数人的意志办,事事商量、件件表决,调动了群众广泛参与村、组发展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实现了干群思想上“合心”、工作上“合力”、行动上“合拍”。

“不行,绝对不行!”齐心村的龙田组与盆兰组虽然同处一个自然寨,但历来矛盾突出,若是想要占用对方土地修建联户路、自来水,那自然是“搬着梯子上天”,没门!

“对于村民的矛盾纠纷,别说是我们村干部,就是村民组长也很难‘进场’,村组干部的威信不足,干群关系也较为紧张,说话没人听,干事没人跟。”杨再成感叹到。

去年10月,齐心村龙田组、盆兰组组务委员会分别成立,退休教师王开平、致富能人王开武、乡村贤达王书明等人因热心村组事业被推选为组务委员会成员,在助推脱贫攻坚、整治乡村环境、维护社会和谐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王开平介绍,龙田组组委会成立后,还陆续制定了《门前三包协议》、《公共卫生管理公约》、《龙田组组管理议事制度》等“组规民约”,有效提升了基层治理水平。

去年来,该县通过成立组委会,逐步改变了组务工作由组长一人承担的“小马拉大车”的窘境,形成了“共治、共管”的治理格局,让村民自治真正成为“家门口的事”。

凤来雁归 春晖社聚才引智

「经验分享」江口县推进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工作素描

走进闵孝镇平寨村,在江口绿源水产发展有限公司冷水鱼养殖基地务工的陈红霞格外卖力。“是杨总关照我,让我来她的公司来上班,有了稳定可观的收入。”陈红霞说。

陈红霞口中的杨总就是杨秀萍,在平寨村,杨秀萍还有另一重身份—春晖使者。2012年,在“雁归工程”“春晖行动”等活动感召下,在外打拼创业的杨秀萍回乡创业,挂牌成立江口县绿源水产发展有限公司,在平寨村选址落地。

“因为企业在平寨村,每年我都会拿出一笔钱资助村里发展公益事业,但我渐渐发现,这种支持并不能彻底改变他们的困境,也不能斩断‘穷根’。”杨秀萍说,只有发展产业,增强造血功能,才能带领村里更多的人走出贫困。

回乡办企业这几年,杨秀萍与有关部门先后协调整合财政专项扶贫资金,为平寨村20多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入股30余万元,让许多贫困户都成了杨秀萍的“合伙人”,通过建立利益联结机制,增加了群众收入,也激发了职工干劲。

“现在我在基地上务工,一个月的工资有1800元,加上精准扶贫贷款,参加冷水鱼养殖入股5万元,算下来年底就可分红1.5万元,还真得感谢我们的杨总呢。”陈红霞算着账,细心地用勺子将鱼池中的鱼苗舀起,再分箱装好。

致富领头雁,反哺带头人。杨秀萍为当地贫困户、残疾人、留守妇女提供52个固定就业岗位,临时用工和季节性用工每年超过300余人次。如今一提起杨秀萍,平寨村村民交口称赞她的勤奋和善良,是大家心中的“返乡榜样”。

近年来,该县深入推进“民心党建+‘三社’融合促‘三变’+春晖社”农村综合改革,充分发挥“亲情、乡情、友情”的情感纽带作用,成立春晖社,号召“春晖力量”反哺农村、服务农业,参与乡村治理,推动农村发展。

截至目前,该县建成村级春晖社21个,发展春晖社员695人,礼聘春晖使者345人,创办春晖产业基地18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