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星区朝阳乡:推进“三清三拆”助力乡村风貌提升

桂林生活网—桂林日报讯(记者陈静 通讯员陈文敏 唐明艳)河里采来的鹅卵石、旧房子上拆下来的砖瓦,经过一番策划,建成微菜园、庭院小景观、村中小花坛……11月7日,记者在七星区朝阳乡采访,眼前的变化让人耳目一新。今年3月份以来,朝阳乡党委率先在新建村委冷水塘、龙汗塘、山脚底、上边、下边村,丫吉村委邓家村6个自然村开展“三清三拆”乡村风貌提升工作,通过大会做动员,小会做谋划,乡主要领导深入现场指导,充分发挥农村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党员带头,群众参与,凝心聚力共建美丽家园。

发动群众 多思路提升乡村风貌

在采访中,朝阳乡相关负责人介绍,他们开展乡村风貌提升工作最大的特点是“小投入、大变化、可复制”,动员村民都参加到风貌建设中,并尽可能地保存“乡愁”情怀。在改造过程中,村民们纷纷响应,积极投工投劳,甚至捐款捐物用于乡村风貌改造。

在朝阳乡冷水塘、龙汗塘村采用统一规格竹制篱笆栅栏整治“三微”,栽种蔬果、花草装点美丽乡村;山脚底村的群众不等不靠,自发筹集资金投入风貌改造,将以前的土坯房打造成两层具有桂北元素的文化室;上边村依托永乐石桥、上上泉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积极推进打造“漓江东岸第一个升起太阳的地方”文化名片;邓家村整合资源,完善基础设施,村庄干净整洁……朝阳乡充分动员村民参加到风貌建设中的做法,给全区乡村风貌提升工作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村规民约促新风 凝心聚力建家园

“红白事从简,杜绝铺张浪费……”这是朝阳乡不少村委村规民约的内容。在朝阳乡党委、政府的引导下,各村委健全“一约四会”制度,即村规民约、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红白理事会、禁毒禁赌会,“四会”成员积极引导群众破除陈规陋习,树立孝老爱亲、崇德向善、厚养薄葬等文明风尚。

冷水塘村发挥村民议事会作用,多次动员村民,收回集体土地新建成停车场,既解决了村集体经济收入问题,又解决了长期以来停车难、乱停车的问题,实现路面美化、亮化;上边村每隔几家墙上都整齐地张贴着村规民约,通过道德评议会成员和村干部的积极引导,慢慢地大家开始注意房前房后卫生,也开始注重对比周边邻居门口卫生情况,无论男女老少,大家都开始随时主动清扫,使村里环境干净整洁、清爽宜人。

自乡村风貌提升工作启动以来,该乡共发放宣传单8000余份、宣传手册2600余册、张贴海报400张、横幅120条,配备垃圾桶300多个,清理乱堆乱放285处,清运垃圾300余车,清理村庄及周边池塘、沟渠的淤泥、漂浮物、障碍物15吨,出动挖机、铲车30多台次,拆除违法建筑12处、非法违规广告牌45个。与此同时,该乡开展周五清洁日活动,动员辖区党员干部和志愿者参与到环境卫生整治工作中,确保村头巷尾干净畅通,不断提升乡村风貌水平,提升群众幸福感和满意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