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揚:企業負擔太重是槓桿不可持續的一個重要原因

(央視財經《中國經濟大講堂》)本期《中國大講堂》演講中,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理事長李揚指出,在現代經濟條件下,在槓桿運作構成我們整個金融運行基礎的情況下,我們追求的目標是讓槓桿是可持續的。槓桿不可持續的一個重要原因是借債成本、稅務成本、制度性成本很高,企業負擔太重了。

李揚在《中國經濟大講堂》談到,一開始我們很簡單地說,去槓桿,三去一降一補。然後我們發現這個粗糙了,開始叫做結構性去槓桿。就不是大家都要去,有的槓桿狀態還不錯,所以結構性去槓桿那就是我們主要要去企業的,要去國有企業的。結構性去槓桿這還不夠,那麼我們要讓它穩,平滑地過渡,包括你把錢不斷地還回來你也慢慢地還,不要到時候殺雞取卵,不要逼得走投無路,所以就穩槓桿。那麼到了穩槓桿的時候,下面一個概念就呼之欲出了,就是槓桿是可持續的。就是我們在現代的經濟條件下,在槓桿運作構成我們整個金融運行的基礎的情況下,我們追求的目標是讓槓桿是可持續的。

我們的研究顯示,我們最近幾年常常顯示出不可持續來,也就是說我們整個經濟的利息支出很大,它的對應的一面,就是我們的金融部門的增加值很高。你要知道,你的收入就是我的成本,就是我實體經濟的成本,這個東西國民經濟是一塊硬幣的兩面,你這邊多我那邊就少;如果作為你利潤高於我的成本,那我就不可持續了。我特別要呼籲,就是說去槓桿別是說就減少實體企業的債務,主要是減少實體企業借債的成本,這是問題的關鍵。我們在今年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就簡化為三個字——“破立降”。降就是降成本,包括利息成本、包括稅務成本、包括各種制度性成本,企業負擔太重了,企業如果不好哪有經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