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中取濃:王原祁的筆墨形式

歡迎戳右上方加關注!每天上午準時與您分享優質文章~本文共計1900字,閱讀僅需4分鐘~

淡中取濃:王原祁的筆墨形式

王原祁《題仿梅道人與陳七》明示:

筆不用煩(繁),要取煩(繁)中之簡,墨須用淡,要取淡中之濃。要於位置間架處步步得肯,方得元人三昧。如命意不高,眼光不到,雖渲染周致,終屬隔膜。梅道人潑墨學者甚多,皆粗服亂頭,揮灑以自鳴其得意,於節節肯綮處全未夢見,無怪乎有墨豬之誚也。己丑中秋乍霽新涼,興會所適,因作是圖並書以弁其首。

淡中取濃:王原祁的筆墨形式

圖1 清 王原祁 仿王蒙山水圖軸 故宮博物院藏

避免「墨豬之誚」,正需要筆簡墨淡要取淡中之濃,其源於黃公望《寫山水訣》:

作畫用墨最難,但先用淡墨積至可觀處,然後用焦墨、濃墨分出畦徑遠近,故在生紙上有許多滋潤處,李成惜墨如金是也。

淡中取濃:王原祁的筆墨形式

圖2 清 王原祁 富春山圖軸 故宮博物院藏

黃公望緊接著又云「作畫大要去邪、甜、俗、賴四個字」,王原祁具體而微的筆墨即是:

用筆忌滑、忌軟、忌硬、忌重而滯、忌率而混、忌明淨而膩、忌叢雜而亂。又不可有意著好筆,有意去累筆,從容不迫,由淡入濃。磊落者存之,甜俗者刪之,纖弱者足之,板重者破之。又須於下筆時在著意不著意間,則觚稜轉折自不為筆使。用墨用筆相為表裡,五墨之法非有二義,要之氣韻生動,端在是也。

淡中取濃:王原祁的筆墨形式
淡中取濃:王原祁的筆墨形式

圖3 清 王原祁 仿大痴山水圖軸 故宮博物院藏

王原祁的筆墨成就即是「不生不熟」,「筆端金剛杵」。王原祁在《題學思翁仿子久法》中直言「筆端金剛杵」所求的正是「氣韻生動」之格:

董宗伯畫不類大痴,而其骨格風味則純乎子久也。石穀子嘗與餘言,寫時不問粗細,但看出進大意,煩(繁)簡亦不拘成見,任筆所之,由意得情,隨境生巧,氣韻一來便止,此最合先生後熟之意。餘作此圖,以斯言弁其首。

淡中取濃:王原祁的筆墨形式

圖4 清 王原祁 仿黃公望山水圖軸 故宮博物院藏

王翬亦在晚年贊王原祁之筆,其在王原祁六十一歲所作《仿梅道人山水圖》軸中的題跋揭示了王原祁「出宋入元」、「推而至於別家」的筆墨之道。王原祁在《題仿大痴筆為毗陵唐益之作》題:

要仿元筆須透宋法。宋人之法一分不透,則元筆之趣一分不出,毫釐千里之辨在此,子久三昧也。

淡中取濃:王原祁的筆墨形式

圖5 清 王原祁 仿王蒙山水圖軸 故宮博物院藏

王原祁「出宋入元」的筆法是因其判斷黃公望亦專師於宋法,在《為凱功掌憲寫元季四家》題畫稿中進一步全面詳述「元四家」之筆墨特徵,總結出元四家各自的藝術特色:黃公望以筆為主,吳鎮以墨為法,王蒙筆、墨兼長,倪瓚以氣為勝。在王原祁看來,「元四家」筆墨均入北宋三昧。其中值得深思的是其對王蒙「晚年墨法純師董、巨,一變而為本家體」的評斷,強調不能只求形似,要取其中筆墨精神。正如他六十歲所作《仿王蒙山水圖》軸(圖1)中所表現出來的典型特徵之外,其畫中題跋:「畫貴簡,而山樵獨煩(繁),然用意仍簡,且能借筆為墨,借墨為筆,故尤見其變化之妙。」此作因其公務繁忙歷經四年才完成,正是在其丘壑佈局混淪、細碎的時間節點上,同時比五十二歲所作的《富春山圖》軸(圖2)以及《仿大痴山水圖》軸(圖3),其筆墨愈發乾渴的軸線十分清晰。

淡中取濃:王原祁的筆墨形式

圖6 清 王原祁 仿古山水圖冊(八開選一) 故宮博物院藏

到六十一歲所作《仿黃公望山水圖》軸(圖4)與六十歲所作《仿王蒙山水圖》軸(圖5)相比不僅丘壑佈局趨同,而且在仿黃公望的作品中亦借用了仿王蒙的筆法,完成了「推而至於別家」集大成的筆法樣式,以「用墨用筆相為表裡」的方法使筆力可以「扛鼎」。這一法門在王原祁六十歲《仿王蒙山水圖》軸中已有所示範,是件為「淡中取濃」的典型代表作。其在《題丹思冊仿叔明》中稱王蒙之筆「扛鼎力中有嫵媚」。而這一論調在其六十三歲的《仿王蒙山水圖》軸中可見端倪,畫中自題:「餘久不作山樵筆,此圖從暢春入直暫歸,興到偶一為之,歷夏經秋,方知山樵於騰挪變化中取天真之意,柔則卑靡,而剛則錯亂,必須因勢利導,任其自然,平心靜氣,若存若忘,方有少分相應處,餘常謂畫中有心性之功詩書之氣,可從此學養心之法矣。」可見他以筆養心的文人氣質。

淡中取濃:王原祁的筆墨形式

圖7 清 王原祁 仿倪黃山水圖軸 故宮博物院藏

而至六十六歲時,王原祁在《仿古山水圖》冊(圖6)中自題:「王叔明為趙吳興之甥,有扛鼎之筆,而剛健含婀娜,乃其最得力處也。學者亦於此究心,庶有進步。」再次以圖示範,化解了祖父「元四大家畫皆宗董、巨,其不為法縛,意超象外處,總非時流所可企及,而山樵尤脫化無垠,元氣磅礴使學者莫能窺其涯涘,故求肖似良難」的難題。

淡中取濃:王原祁的筆墨形式

圖8 清 王原祁 松澤仙館圖軸 故宮博物院藏

正如方燻所云:「麓臺壯歲參以己意,幹墨重筆皴擦,以博渾淪氣象,嘗自誇筆端有金剛杵,義在百劫不壤也。」王原祁正是通過半世紀「由淡入濃」、「以筆見墨」的繪畫實踐,完成了「筆端金剛杵」的筆墨成就,達到了山水畫幹筆渴皴的最高成就。這一成就亦適合其仿倪瓚之筆,王原祁六十二歲所作《仿倪黃山水圖》軸(圖7),畫中自題:「元四家皆宗董、巨,倪、黃另為一格,丰神氣韻,平淡天真。腕弛則懈,力著則粘,全在心目之間,取氣候神。有用意不用意之妙。」這正是其以淡墨入,層層疊加,使墨分五色的筆墨技法,更是筆力扛鼎的關鍵所在,由此可知王原祁「以小積大」的丘壑佈局和幹筆渴皴的藝術標準件就是故宮博物院藏其六十三歲所作臣字款《松澤仙館圖》軸(圖8)和《竹溪松巖圖》卷。


原文來源:《紫禁城》2018年8月刊《神完氣足 故宮博物院藏王原祁作品概述》

(因篇幅限制,原文有刪減)

想了解更多藝術推介與藝術收藏,歡迎使用【文藏APP】,關注【文藏】官方微信公眾號&微博&頭條號更多精彩內容等著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