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地王波:我们对「龙熙台」的打造对得起“匠心”两个字

最近几年,整个中国的房地产市场莫名陷入了一种浮躁的情绪当中,不少房企喊着“高周转”冲进了市场。某大型房企文件称,设计院接到需求后,要通宵出图;三四五线项目实现摘牌即开工、3个月内开盘。就在各大房企淋漓“快战”的时候,在长沙地产界,一家房企却默默远观,不悲不喜。别人生怕慢、他们生怕快,他们秉承的原则是“慢工出细活”-----用心打造自己的产品,少宣传,少推广,把营销费用节省下来花在产品品质的打造上。这家抱着一颗匠心仔细打磨项目的房企就是致地置业--长高控股旗下地产开发公司。为什么致地置业会选择“慢创作”?『致地·龙熙台』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项目?今天《百房大咖说》请到的就是致地置业的总经理王波,看看他对自己一手打造的项目有什么看法。

一、家春秋

我是七十年代出生的,家的情结还是非常重的,非常喜欢睦邻友好的感觉,所以一直想打造一个有庭院的家、一个睦邻友好的家、一个有文化底蕴的家,打造一个能够作为传承的家。

记者:我们『致地·龙熙台』选址可以说非常讲究,就在大王山旅游度假区的旁边,紧邻文正书院,还三面环山,当初拿下这块地不容易吧?

王波:『致地·龙熙台』位置非常好,在大王山风景区里,三面环山,朝东南方向上打开。大的方向上,配套依托湘江欢乐城、大王山风景区的核心。而且规划中未来这里也不会再有别的项目,所以比较稀缺。项目紧邻文正书院,同时还配备一个博物馆,人文氛围非常好。因为项目占地只有110亩,只有108套别墅,一亩一套,所以非常稀缺。

记者:我们也是全长沙唯一配备书院和博物馆的别墅社区,您当时规划时想要打造一个什么样的社区氛围?

王波:我是七十年代出生的,家的情结还是非常重的,非常喜欢睦邻友好的感觉,所以一直想打造一个有庭院的家、一个睦邻友好的家、一个有文化底蕴的家,做一个能够作为传承的家。我们想把『致地·龙熙台』打造成业主的传承,在之后打造成整个片区的传承。我们之前就发现了一个现象,出人才的地方一般不是一个,而是一群人才,就是因为这个地方有着共同的特点、文化、精神,这就是传承,所以我们『致地·龙熙台』我就想要打造这样一个小的传承的聚落。

致地王波:我们对「龙熙台」的打造对得起“匠心”两个字

(『致地·龙熙台』主入口:文正书院)

记者:听说我们还依托文正书院,为业主打造了一个交流平台,能跟我们介绍一下这个平台吗?

首先我们『致地·龙熙台』还是有一个文化底蕴在的,首先就是曾国藩的文化。曾国藩出湘之前在大王山待了很长一段时间。这个地方原来叫桐溪寺,曾国藩与这边的大和尚交情很好,当时他们发现了一块风水宝地,就约定谁先过世谁就埋到这里,后来曾国藩先去逝就葬在这里。

我们『致地·龙熙台』前面就是桐溪寺。虽然曾国藩镇压了太平天国起义,但是在湖南,曾国藩在儒释道这方面还是非常出名的,我们『致地·龙熙台』希望去挖掘这个精神。所以我们把营销中心放在文正书院,就是想借用它的文脉,打造一个有文化底蕴的项目。所以我们组建了『龙熙雅集』。

『龙熙雅集』的会员在国学、文化、教育、医疗、企业运营等等方面都是比较有名的,比如唐浩明是中国研究曾国藩第一人,还有一位是朱汉民,原来是是岳麓书院的院长,在国学这方面是有非常高的造诣的。还有一位就是颜爱民,他是中南大学人力资源研究中心主任、博导,现在大学人力资源教材就是他参与编写的,这些都是『龙熙雅集』的成员。我们这里可以说聚焦了一批对社会有贡献的人。

二、大工匠

可能对我们来说,挣多少钱跟我们没多少关系,我们国企更多的追求的是一种品质,一种责任。第二个呢住在『致地·龙熙台』的都是一些有思想的人,或者是一些有追求的人,我们把我们最好的东西来替别人考虑,尽量减少别人的麻烦。

记者:听说您是学设计的,对工程也很考究,『致地·龙熙台』在设计上有一些什么创新?

王波:我自己是学设计的,我们公司之前是做高新区这边的保障性住房的,量比较大。从09年到14年做了200多万平方,这方面国企有国企的担当。另一方面我个人主张用户体验。用户体验这个词在互联网上用的比较多,但是我觉得这四个字应该挂在所有服务性行业的嘴边。这也是我们项目当时的定位,尽量让客户住得最好。所以我一直觉得『致地·龙熙台』是我们的作品而不是产品,我把自己的角色定位成一个创作人。

致地王波:我们对「龙熙台」的打造对得起“匠心”两个字

(『致地·龙熙台』内景)

记者:『致地·龙熙台』在设计、用材上是非常考究的,可以用“匠心”两个字了,您怎么看?

王波:我们确实在非常用心的打造产品。在项目规划之初,我们对全国包括江浙、成都等类似项目进行了一个调研考察,最终决定做符合当代中国人生活习惯的新中式,打造成一个四合院的别墅。

因为我们没那么大的用地,我们就做了一个内院,做了一个前院、一个中院、一个后院,形成一个几进的院,这是外空间。因为家庭这两个字我们从字面上去理解,庭就是庭院。内空间的话我就从进门、会客、起居等等这样的层层叠叠的布局,这样保证内空间不乱。

另外一个就是从材料上面。『致地·龙熙台』的外窗应该说是长沙最好的。因为我觉得每一户再去改造,改造费用在30万到50多万,浪费的是一个社会资源。我宁愿把我的成本增加一点,但是业主以后会用,所以这个社会资源没浪费。再一个就是外墙。我们采用的是新疆的卡麦技术。我记得当时那一年开刚开始做外墙的时候,正好那年下雪,起步都很艰难,但我们还是坚持下来了,现在呈现的效果非常好。

我们9月份交房交完以后,我可能还会调整,一直调整到今年年底。可能对我们来说,挣多少钱跟我们没多少关系,我们国企更多的追求的是一种品质,一种责任。第二个呢住在『致地·龙熙台』的都是一些有思想的人,或者是一些有追求的人,我们把我们最好的东西来替别人考虑,尽量减少别人的麻烦。

致地王波:我们对「龙熙台」的打造对得起“匠心”两个字

(『致地·龙熙台』内景)

记者:我们『致地·龙熙台』三面环山,属山体别墅。大家知道山体别墅打造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我们是怎样做到的?

王波:山地建筑太难了,但我们基本没有畏惧。

我们总共是61栋房子,基本上可能有50个标高。住山旁边的人都知道,就比较会怕泥石流,或者山体滑坡。涉及到这些林边的地方,山体的防护都很重要,我们不抱侥幸心理。我们做山体挡墙工程,采用了最先进的钢索结构架加固,有效隔离滑坡风险。在这一块我们投入大概有6000万。

记者:其实您在工程上是用心做了非常多的事情。

王波:我们项目原来可以说是四面环山,或者是三面环山。原来只有东南面有一个百来米宽的口子,因为我们的主导风向是东南风,开口相对比较小。我们找了地质专家,给我们专门来处理。把入口的小山包填到社区里面的低地,填出了几个台地。大概我们这里动了60万方地。最后结果还不错,东南开口大了,一来是空气对流了,另外也避免潮湿。住在『致地·龙熙台』,真会有一种紫气东来的感觉。

致地王波:我们对「龙熙台」的打造对得起“匠心”两个字

(『致地·龙熙台』全景)

记者:我们项目除了三面环山之外,水资源的处理也是很有特色的,我听说我们有一个内部完整循环的水系,当时是如何设计如何落地的?

王波:本身『致地·龙熙台』所处的地方就有山、有水,我们是看怎么样把它组织起来。水的流动,能够扰动气流,比较灵动。我们建造了补水系统跟循环水系统,通过循环水系统,我们把一部分的水从现有的地方,提升到一定的高度上面,让它循环下来。第二个是我们湖南地下水资源比较丰富,我们打了两个深井,提升到最高端的那个地方,然后再把它不断的释放下来。当然这个系统对成本会有一定的影响。我们现在也这个考虑怎么降低这个运行成本,做到节约能源。

三、德之行

从内心深处来讲,我很热爱长沙这个城市,也希望能为这座城市做点事。其实人活一辈子需求量只有那么多,吃不过三顿,睡不过一张床,房子如果过大你气场可能还HOLD不住。对社会的贡献,对责任的坚守,就成为衡量一个人价值的重要部份。

记者:关于项目这块还有一个比较有意思的,就是我们这个项目就是从国学建筑风水来讲的话,其实还是蛮有考究的。我们项目三面环山,而且山的名字都有龙:卧龙山、伏龙山。当时在选择这块地的时候,是不是有相关的一个考量?

王波:因为本身我是学建筑学的,建筑学它也是一个风水。风水并不是一个迷信,风与水,实际上就是水,它有不同的形态形成:一个是液态,升华后变成气态,一流动就变成风,而形成风水。是有利于我们的健康,对它的流动,就把浊气带走。我们『致地·龙熙台』项目三面环山,所以在风水这一块,它有一个聚宝盆的味道。由于我们自身的理解,对这块用地的改造,把一些淤积的地方去掉。就像我的A区为什么做两层地下室?而不是做一层也是考虑这个原因。长沙市有名一点的风水大师当时都到这个项目来看过了。我估计每一户业主也都请了风水师。从目前来说,因为我自己请了风水师看了,这个地方从风水上面确实是一个保障。但是说反过来说,风水养人也养风水,风水还是靠我们自己,要靠我们的德行,多行善、多做好事、与人为善。

致地王波:我们对「龙熙台」的打造对得起“匠心”两个字

王波总与百房网记者张进智亲切合影

记者:听说您是老长沙人,您精工细作龙熙台是不是也有作为一个老长沙人的情结在里面?

王波:从内心深处来讲,我很热爱长沙这个城市。也希望能为这座城市做点事。其实人活一辈子需求量只有那么多,吃不过三顿,睡不过一张床,房子如果过大你气场可能还HOLD不住。对社会的贡献,对责任的坚守,就成为衡量一个人价值的重要部份。拿到『致地·龙熙台』这块地,我就在想,我能做什么可以更多的产生一些价值。我以我自己可以住在龙熙台的标准来打造项目,每一个细节,每一个工程标准,都花功夫去思考,去雕琢。我希望住在『致地·龙熙台』的人,可以在这里找到归宿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