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比特币和“郁金香泡沫”划等号,我可不同意!

今年1月份,人民日报有一篇文章的标题是“比特币,更像17世纪荷兰的‘郁金香'泡沫”。评论里说:“没有价值支撑的比特币,身价何以扶摇直上?”

笔者认为,一方面是投机者的炒作,一方面有可能是少部分持有大量比特币者的交易共谋,他们故意哄抬币价以套现获利。文章最后总结说:“近来,比特币及其衍生金融交易如火如荼。美国等多家交易所批准比特币期货交易,却并不监管。这给比特币披上了貌似‘合法'的外衣,也使得比特币更像是17世纪荷兰的郁金香泡沫:有明确目的的‘庄家'们赚得盆满钵满,盲目追捧者则甘苦自知。”

要想论清楚比特币到底是不是“郁金香泡沫”,咱就得先弄明白什么是“郁金香泡沫”。

“郁金香泡沫”也叫“郁金香事件”。故事发生在16世纪-17世纪的荷兰,这个事件让海上强国荷兰经济陷入漫长的萧条,在整个人类金融史上留下了浓重的一笔。

1593年,一位土耳其植物学家从天山山脉将郁金香花种带到荷兰,因为郁金香的高贵和美丽,成为宫廷及上层社会的宠儿,风靡了整个荷兰。因为郁金香可因不同的病毒变异出不同的品种,越漂亮的郁金香价格越高。一些球茎商开始大量囤积球茎,待价而沽。大众也疯狂跟进,郁金香球茎的价格直线上涨。

把比特币和“郁金香泡沫”划等号,我可不同意!

慢慢的,郁金香球茎演变成了金融产品,成了荷兰社会的“硬通货”。阿姆底特丹证券交易所甚至专门为郁金香开设了固定的交易市场。全球各地的投资者为了发财梦而奔赴荷兰,不惜用全部家当交换小小的球茎。有资料显示,当时一棵最稀有的球茎能卖到5500荷兰盾。5500荷兰盾是多少?换算成现在的货币,大概是14万美金。

再直观一点,可以看看这句话,“1636年,一棵价值3000荷兰盾的郁金香可以交换8头肥猪、4头肥公牛、2吨奶油、1000磅乳酪、一个银质杯子、一包衣服、一张附有床垫的床外加一条船。”许多郁金香品种在一年内价格上升百倍,进一步刺激了市场需求,甚至供不应求,疯狂至极。

如此庞大的金融泡沫,是被谁刺破的呢?说起来那是相当的讽刺,居然是一名外来的穷水手。据说这位水手漂泊到了荷兰后,在一家餐厅用餐,看到郁金香的球茎,误以为是洋葱,拿起来蘸着酱就吃掉了。

这件事情轰动整个荷兰社会,记者们争相采访他,虽然媒体发表的文章透露着对穷水手的轻蔑,但却让一部分疯狂的市民们清醒过来。“郁金香再怎么值钱,也不过是朵花而已”!这部分人开始抛售郁金香,紧接着,少部分人的抛售引发了社会性的大恐慌,即使政府极力干预,却也回天无力。

1637年,郁金香泡沫破裂,社会财富蒸发,破产的家庭不计其数,跳楼跳海的也是屡见不鲜。

时光流转到现在。比特币因为其8年间暴涨了300万倍,被很多人认为是“17世纪郁金香泡沫重现”。但我不这样认为,虽然确实存在泡沫,但就算泡沫被挤掉,他还是会因为他的特点而慢慢涨回到一个理性的价位。毕竟,作为数字货币,他和郁金香有着本质的不同。

因着比特币总量有限、天然通缩、被小部分人高度控盘、开采越来越困难等特点,它至少具有“高度的收藏价值”。社会上的奢侈品或艺术收藏品,不也是因为这些原因,所以价格才高不可攀么?

高度控盘对收藏品并不是坏事。如果你手中有比特币,最好不要幻想他会最终主宰未来的货币市场,成为“去中心化的完美流通货币”。你就当他是个收藏品,是个在区块链技术圈内的一种稀缺收藏品。因为他的稀缺性,比特币的价格在区块链技术充分发展的未来,肯定不会垮掉。

至于其他的数字货币嘛,呵呵,交给时间来证明吧!

把比特币和“郁金香泡沫”划等号,我可不同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