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程学习,让孩子走过“三年级现象”这道坎

今天,我们先来看一个故事。小明从小就是一个特别聪明的孩子,一周岁抓阄抓到了寓意知识的书籍,上幼儿园时月月得小红花,一二年级时考试从未下过90分。但是,步入三年级的小明,成绩似乎一直在走下坡路,直线下滑。小明妈妈很担心,“这孩子也没有很贪玩呀,放学回来还会复习、做作业,很努力,我都心疼他,这成绩下降得很莫名其妙。”

是啊,孩子明明很努力,那问题到底出在哪里?这应该是大部分家长的疑惑了,尤其孩子越往高年级升,问题越多。

编程学习,让孩子走过“三年级现象”这道坎

小明的情况,其实就是家长及老师特别“恐惧”的“三年级现象”。

三年级现象

指孩子入学后面临着重复教学,课堂上极易走神、不注意听讲,养成不良的学习习惯,升入小学三年级后学习成绩急剧下滑,同一二年级时的优秀表现有着天壤之别。

教材编排导致两极分化?有专家认为,学生学习两级分化,跟教材的编排有一定关系。一二年级多数是读读、写写、背背,但从三年级开始,教材开始变“难”。以数学为例,三年级前,学习100以内的加减乘除,认识时间,认识图形。步入三年级,有测量、有分数,统计也出现了,还要掌握各种图形、几何概念,问题解决。突然间增加的不仅仅是内容,还要求学生在思维能够跟上。

然而在三年级前,并没有人教孩子怎样思考,才能解决问题,因此他们的思维模式还停留在最基本的阶段,才容易导致两极分化。

编程学习,让孩子走过“三年级现象”这道坎

缺乏专注力。有研究表明,学习成绩不好的孩子,注意力(专注)问题占65%。虽然在青春期,部分孩子的注意力问题会得到改善,但仍有30%的孩子问题会伴随终身。上课分神,写作业时想着游戏,没有目标地完成一个任务等等,都是这个阶段的孩子容易出现的问题,这说明孩子不够专注。

编程让孩子善于思考。

“1+1可以等于1”跟“课本告诉我1+1=2”,这两种思维的孩子是不一样的。在课本里,1+1=2没错,但是在课本以外,1+1可以是一个家庭,一个组合。这是孩子的发散性思维,他在这一过程中,会思考为什么,会延伸出另一种结果。

这种发散性思维的训练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国外很多地方为了锻炼孩子的逻辑思维,四五岁就让他们学习少儿编程,但许多家长仍旧会担心编程难学。

其实学编程和学英语一样,是一个从0到100的过程。三好老师建议1-6年级的孩子,可以从初级Scratch开始学习,借助编程工具,以生动故事和互动情景,学生可以发挥想象,然后自己设置程序命令,实现想象的场景,并在创作中感受Scratch的基础知识。

而三好创智编程课程,融合了历史、地理、语文等高考考点和生活常识等知识点,孩子通过情景体验,还可巩固知识。

编程学习,让孩子走过“三年级现象”这道坎

这一阶段的重点是为了掌握图形编程化技术,实现创造初级人工智能产品。一步一步深入学习,给孩子足够的消化时间。

编程学习,让孩子走过“三年级现象”这道坎

摆脱“三年级现象”,从摆脱单一的读读写写背背开始,就像孩子学习英语,你把所有的单词死记硬背好了,不知道语法,不会说,不会用也是白学。

因此,学习,需要思考。

而学习少儿编程,可以从0到100培养孩子的思考能力。人工智能又是未来的发展趋势,编程,可以说是进入这一领域的钥匙,更可作为一项谋生技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