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flag、打call、很KY,是時候告訴你這些都是「假英語」了!

據說現在的95後說話都是介樣的:“wuli XX最棒了,我要為他瘋狂打call!”

立flag、打call、很KY,是時候告訴你這些都是“假英語”了!

wuli、打call、立flag……這些看起來中西合璧的詞彙越來越多的出現在網絡交流之中,不懂的人便會一臉懵逼……這裡,阿研就來給大家科普一下這些“高級”詞彙。

立flag

立flag在網絡流行語中的意思是指說了一句振奮的話,結果往往與期望相反。簡單地說,就是一個人被他自己說的話打臉了。

立flag、打call、很KY,是時候告訴你這些都是“假英語”了!

FLAG原本是一個編程指令,常被運用於計算機語言,例如C語言或D語言中,常於用來記載變量的一個參數。

立flag廣泛流行於二次元,特指引起劇情改變的關鍵性因素,即“一種不詳的信號”。最早出自2008年的日本動畫《龍之塔》中,在第一集,一個叫做烏託的雜兵在出戰前說了這樣一句話:

立flag、打call、很KY,是時候告訴你這些都是“假英語”了!

於是下一秒:

立flag、打call、很KY,是時候告訴你這些都是“假英語”了!

然而,他那豪氣干雲的臨終遺言為這個二次元著名詞彙——立flag的推廣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相應於立flag,後又衍生出秒收flag(瞬間打臉)、立反flag(說意思相反的話,但取得自己真心希望的或者說好的結果。)等說法。

那麼,你都立過哪些flag呢?

立flag、打call、很KY,是時候告訴你這些都是“假英語”了!

立flag、打call、很KY,是時候告訴你這些都是“假英語”了!

打call

去年突然在網絡上火起來的流行語“打call”,其實在日本已經被使用很久了。最早是指wota藝(ヲタ芸是演唱會等現場活動中一種引人注目的大幅度肢體動作,比如熒光棒舞蹈等)的一種。wota藝是日本演唱會Live重要的應援文化。

立flag、打call、很KY,是時候告訴你這些都是“假英語”了!

日語中的“打call”(コール)是演唱會等現場在唱歌時,臺下對臺上喊的口號,包括跟著歌詞聯動、復唱、回應。在國內被引申為LIVE時臺下觀眾們跟隨音樂的節奏,按一定的規律,用呼喊、揮動熒光棒等方式,與臺上的表演者互動的一種自發的行為。

立flag、打call、很KY,是時候告訴你這些都是“假英語”了!

如今網絡上所說的為XX瘋狂打call,則被理解為“為XX加油”,表達一種贊成、支持的態度。去年年底,“打call”入選了國家語言資源監測與研究中心發佈的“2017年度十大網絡用語”。

今年,你要為誰瘋狂打call?

立flag、打call、很KY,是時候告訴你這些都是“假英語”了!

KY

你可能經常在網上看到有人說“XX行為就很KY”、“請不要KY,謝謝”……KY是個啥?

立flag、打call、很KY,是時候告訴你這些都是“假英語”了!

KY是日語「空気が読めない」(kuuki ga yomenai)的簡稱,直譯過來的意思是“不會讀取氣氛”,意思是沒眼色、不會按照當時的氣氛和對方的臉色做出合適的反應。

KY一詞最開始被日本中學生使用,後來日本前首相安倍在參議院選舉中大敗卻堅持不辭職時,政治家和媒體等指責“首相真KY”,於是很快就流行起來了。

立flag、打call、很KY,是時候告訴你這些都是“假英語”了!

你身邊都有哪些KY的人曾經困擾過你呢?

立flag、打call、很KY,是時候告訴你這些都是“假英語”了!

diss

diss是英語單詞disrespect(不尊重)或是 disparage(輕視)的簡寫。去年突然爆紅,是因為一檔綜藝節目《中國有嘻哈》。

diss其實源自於嘻哈文化,指的是Rapper(說唱歌手)用歌曲去發洩不滿情緒或攻擊謾罵對手的現象。在嘻哈“一言不合就開撕”的遊戲規則裡,diss是一種重要的文化表達方式。把diss寫進歌詞,要的就是這種不掩飾、不粉飾real的態度。

立flag、打call、很KY,是時候告訴你這些都是“假英語”了!

在《中國有嘻哈》節目中,一位圈內知名rapper ALROCCO被淘汰,他專門做了一首歌來diss節目,名叫《TheRapofChinaDiss》。我們可以感受一下嘻哈的diss風格。

你被人diss過嗎?

立flag、打call、很KY,是時候告訴你這些都是“假英語”了!

立flag、打call、很KY,是時候告訴你這些都是“假英語”了!

立flag、打call、很KY,是時候告訴你這些都是“假英語”了!

立flag、打call、很KY,是時候告訴你這些都是“假英語”了!

立flag、打call、很KY,是時候告訴你這些都是“假英語”了!

wuli

你一定看過網友用“wuli XX”的表達,聽起來很像漢語拼音。wuLi其實是韓語"우리"的音譯,韓語中,“우리”是“我們”、“我們的”的意思,可以把很親密的同輩、戀人、喜歡的明星稱為“우리 + 名字”,這是韓語交談的一種常用表達方式。在國內,用“wuli+明星的名字”,是粉絲為了顯示與明星的親暱感。

立flag、打call、很KY,是時候告訴你這些都是“假英語”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