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入15W+,程式設計師爲何成山東高薪羣體?

說起程序員,大家常常回想起這樣一幅畫面:不修邊幅的臉龐,一副黑框眼鏡,身上格子襯衫,背後一個黑色雙肩包,耳邊戴著一副耳機。這就是典型的IT男或者程序員在大眾心目中的形象。網上有一個流傳很廣的段子是這樣形容程序員的,“嫁人當嫁程序員,錢多,話少,死的早”,簡直濃濃的戲謔意味。雖然是調侃,但程序員的確是“多金職業”的代表。

年入15W+,程序員為何成山東高薪群體?

年入15W+,程序員為何成山東高薪群體?

通過山東本土求職招聘網站齊魯人才網統計的2018山東“程序員”年薪分佈來看,山東省“程序員”年薪10-15w者最多,其佔比高達35.32 %;年收入15-20w者也相對較多,其佔比為25.71%。總體來看目前山東省已有近8成程序員年薪超過10w元,遠高於當前6.5w元的山東省職場年平均收入,那麼山東程序員為何如此多金?

物以稀為貴, 程序員供不應求

年入15W+,程序員為何成山東高薪群體?

注:就業難度指數=崗位申請人數/崗位發佈量的比值,能直接反映該崗位供求狀況

上圖為2018年山東省程序員就業難度指數,總體來看,目前山東省程序員就業難度指數平均為0.5,也就是說平均每兩個崗位僅有1人應聘,供不應求狀況凸顯,這也可以反映出省內互聯網企業人才缺口較大。首先這與人才來源有關,當前山東省程序員主要來源於高校畢業生和培訓機構出身的社會人員,高校的培養和企業的需求嚴重脫軌,而培訓機構出身的社會人員往往良莠不齊,畢竟中國軟件經過近十幾年的發展,不再是當初直接學幾天C語言就能找到工作的時代了。

其次省內就業環境也是重要的因素,這點從近期發佈的《中國互聯網企業100強》名單中,山東省無一企業上榜最能體現,省內缺乏相關人才生長髮展的土壤,進而加劇了人才的流失。因此不難理解企業為何會為一個技術強且又有一定工作經驗的程序員開出高薪。

習慣性加班,每天2小時最普遍

年入15W+,程序員為何成山東高薪群體?

程序員是公認的加班最多的行業之一。因為項目緊,競爭激烈,他們大多會把自己的私人時間搭進去,基本不可能會有朝九晚五的作息時間。從上圖來看,目前山東省僅有3.98%的程序員每天工作8小時;有22.8%的程序員表示每天工作時間在8-9小時;有47.6%表示每天工作時間在9-10小時;工作時間在10-11小時工、11-12小時和12小時以上的程序員佔比分別為10.7%、5.8%和9.12%。綜合來看每天加班超過2小時的人最多;已遭遇“996”和“997”(朝九晚九,每週工作7天)工作制的人數幾乎接近2成。

程序員的高收入跟他們的付出成正比的。程序員累是普遍現象,畢竟現在互聯網產品的更新迭代過快,他們必須加班加點否則就要面臨淘汰了,因此薪酬較高也在情理之中。

同行“互挖”現象嚴重,程序員普遍愛跳槽

年入15W+,程序員為何成山東高薪群體?

通過上圖可見,目前山東省“程序員”跳槽非常活躍,僅軟件工程師、互聯網軟件開發、軟件測試、.NET開發工程師4個崗位跳槽週期高於2年,而WEB前端開發和IOS開發工程師跳槽週期更是僅為1.4和1.46年。

通過分析跳槽去向可知,目前山東省70.59%的程序員為行業內跳槽,僅25.13%的程序員選擇跨行業跳槽。針對這一現象我們採訪了就職於青島某互聯網企業的HR王先生,王先生表示:“互聯網行業同行互挖現象相當嚴重,畢竟業內的技術大牛是有限的,不少企業創業初期為招到人才紛紛開出高薪去挖人,而相應企業為挽留人才不得不以更高的薪酬作為條件,這樣一來二去也提高了程序員的收入。”

產出比高,百人團隊利潤過億

年入15W+,程序員為何成山東高薪群體?

通過上圖可見,目前山東省互聯網企業多以少於50人和50-100人的創業型公司為主,因此這類公司對相關專業人才的需求量也是最大的,不同於很多傳統行業需要生產、運營、市場、銷售等多個部門和渠道的配合才能產生價值,這些IT公司,只需要一臺計算機,一個資深的研發人員團隊,可能就能創造出幾千人的大公司的效益,這點從近期大火的手遊《絕地求生-刺激戰場》中最能體現,該遊戲上線不足一年,但已為騰訊公司創造了數億元的利潤,而其背後僅僅是一個100餘人的開發團隊。運營成本低,收益比高也不難理解程序員薪酬為何普遍較高了。

齊魯人才網創始人吳強先生同為程序員出身,且作為國內第一批互聯網創業者,針對這一現象表示:“電腦語言程序是純技術活,是有一定的專業技術門檻的,一家互聯網公司的程序員就是其直接創造公司效益和價值的源泉,畢竟知識是核心競爭力,程序員是互聯網公司的核心力量,自然工資就相對較高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