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處死單雄信,爲何只有徐茂公一個人求情?

oO飛兒Oo


眾所周知,李世民之所以能一手締造唐朝初年的“貞觀之治”,與他不拘一格重用人才不無關係。他知人善任,任人唯賢。如千古賢相房玄齡、杜如晦;一代名將李勣、李靖等。尤其是他不計前嫌,重用降將降臣被人廣為讚譽。如重用尉遲恭、魏徵等。

但對大名鼎鼎的單雄信,李世民為什麼非殺之不可呢?

(飛將單雄信)

《舊唐書》是這樣記載單雄信的:“單雄信者,曹州人也。少驍健,尤能馬上用槍,名冠諸軍,軍號為‘飛將’。”

也就是說,單雄信在隋末唐初時是遠近聞名的一員勇將,擅長使用兵器馬槊,尤其是在馬背上掄開來,虎虎生風,百十個人近不得其身。其武藝和後來名列“凌煙閣二十四功臣”第七位的尉遲恭不相上下。

關於單雄信的兵器,段成式在《酉陽雜俎》裡有一段記述:“單雄信幼時,學堂前植一棗樹。至年十八,伐為槍,長丈七尺,拱圍不合,刃重七十斤,號為寒骨白”。

至此以後,單雄信便策馬揚槊,勇冠三軍,所向披靡,難覓敵手。

那麼,這樣的一位悍將,為何惜才如命的李世民偏偏要殺他呢?

首先,單雄信差點取了李世民的性命。

《舊唐書》是這樣描述的:“密(李密)偃師失利,遂降於王世充,署為大將軍。太宗圍逼東都,雄信出軍拒戰,援槍而至,幾及太宗,徐世績(徐茂公)呵止之,曰:‘此秦王也。’雄信惶懼,遂退,太宗由是獲免。”

(李世民)

這件事發生在武德三年(620年),單雄信已投降王世充,被封為大將軍。李世民率軍攻打洛陽,單雄信單槍匹馬突入敵陣,揮舞馬槊,直取李世民,徐世績及時趕到,呵止了單雄信,救下了李世民。

其次,單雄信首鼠兩端,勇猛有餘,忠心不足。

大業九年(613年),單雄信和徐世績兩人投奔翟讓領導的瓦崗軍,成為翟讓的左膀右臂,深受翟讓信任。翟讓是單雄信投靠的第一個人。

大業十三年(617年),翟讓將瓦崗軍的領導權讓給了李密,單雄信被封為左武候大將軍,徐世績為右武候大將軍。

後來,李密設計殺了翟讓。

徐世績在這次事件中被砍成重傷,而單雄信坐山觀虎鬥,毫髮無損。在李密成功誅殺翟讓後,單雄信馬上伏地叩頭求饒,李密由此繞過了他和徐世績,並將翟讓的舊部劃撥給他們統領。李密是單雄信投靠的第二人。

唐武德元年(618年),王世充攻打李密,單雄信擁兵自重,任由李密大敗。徐世績投奔李唐,而單雄信則投降了王世充,被封大將軍。王世充是單雄信投靠的第三人。

(徐世績)

從這個意義上說,單雄信也算是“三姓家奴”。對於這樣的人,縱然一代明主李世民,也是心有忌憚的。

再次,李世民不想節外生枝,將單雄信留給他的哥哥,太子李建成。

單雄信在統兵打仗上確實是一把好手,在瓦崗軍中的威望也很高,加上他曾幾易其主,這樣的人很容易朝秦暮楚,一旦李世民控制不好,被李建成所利用,必定為自己平添勁敵。

李世民處斬單雄信時,只有徐世績一個人為他求情。

這個倒是不難理解。

首先,瓦崗寨的眾多將領中,只有徐世績和單雄信是生死之交。

徐世績和單雄信雖出生地不相同,但也算是近老鄉。徐世績的老家在今天的東明縣,單雄信的出生地是曹州濟陰,就是今天的曹縣,這兩個縣相鄰。

兩人在加入瓦崗軍後,還曾結拜為生死弟兄,兩人一起出生入死,攻城掠地,相處時間也最長。

其次,其他的人和單雄信雖有交集,但缺乏感情。

再次,徐世績曾救過李世民的命,也只有他才敢為單雄信求情。

不過,李世民還是毫不手軟殺了單雄信。

徐世績束手無策,在單雄信行刑前,對他說:“吾不惜餘生,與兄俱死;但吾死之後,誰複視兄之妻子乎?”乃割股肉以啖雄信,“使此肉隨兄為土,庶幾猶不負昔誓也!”

徐世績不愧是有情有義的漢子,不但割肉餵食臨死的單雄信,兌現一同赴死的誓言,還終身照顧了他的妻兒。


張生全精彩歷史


李世民一直禮賢下士求賢若渴,這也是眾所周知,可他為什麼一定要把單雄信這個猛將給處死呢?從歷史記載上可歸納出兩個原因:

第一點就是單雄信與李世民有世仇,單雄信的哥哥曾經被老李家的人給殺了,而李世民又差點在戰場上被單雄性殺,要不是徐茂公求情,恐怕後來的歷史就沒有李世民什麼事了,所以李世民本人對單雄信是又懼又恨。

第二點就是單雄性是因為王世允投降而被俘的,並不是自願投降。他臨死之前還說他不願投唐。單雄信本來就是盜匪出身,而且幾番易主。剛啟事是個土匪頭子,接著投奔瓦崗翟讓,在瓦崗上與徐茂公、秦瓊、程咬金等幾十個人結拜兄弟,然後效忠李密,最後投在王世充旗下,一直是老李家的對頭。

單雄信不是主動投降,江湖地位又比較高,李世民不會允許自己的隊伍裡面摻和進別的血液,更不允許有威脅自己領導力的人存在。就如同李淵也不允許曾經稱過帝的人活著自己的隊伍裡一樣,李密、王世充、竇建德之流,最後都被斬草除根。


那麼單雄性在瓦崗上結拜了那麼多兄弟,大部分都投在了李世民名下,為什麼在李世民殺他的時候,只有徐茂公一個人來求情呢?

縱觀歷史記載,也可以從兩個方面去看:

1)當年單雄性只跟徐茂公交情特別深,他們倆17歲就相知相識並結拜,誓要生死與共。單雄性對徐茂公也有救命之恩。

其餘人交集並不太深,結義也只是當時的一個形式而已,後來都分東離西,各事其主。史上就有“寧學桃園三結義,不學瓦崗一爐香”之說,這句話也正道出了,三國劉關張才是生死與共的真正的結拜兄弟,而瓦崗兄弟的結義都是虛情假意,兄弟們都為自己各自的利益先後分道揚鑣,甚至還拔刀相向。

京劇名篇《斬雄信》裡面唱的就是:瓦崗好漢單雄信在上法場前,將其昔日的結義兄弟們,一個個罵得狗血淋頭,暢述他們結義兄弟的種種忘恩負義。

其實,瓦崗聚義又何止是到後來才出現的問題。他們剛開始聚義,內部就充滿了矛盾與互相對付,最典型的就是其中的兩位重要人物,羅成與單雄信之間互相看不慣,兩人在秦瓊母親的壽宴上就幾乎要大打出手。

如此互相不對眼的一群人,又怎麼能讓他們同心同德,遇到困難時,指望他們出面說情拔刀相助呢?所以說人生得二三知己足矣,多了氾濫了,一點卵用都沒有。


2)再來看徐茂公,他與單雄性是發小,十七歲就與單雄性有結拜之交,他還在單雄信手裡救過李世民的命,對李世民是有救命之恩的。

比起秦瓊、程咬金他們,徐茂公在李世民面前說話更有份量更有說服力,於是徐茂公出面向李世民求情,說願意用自己的功勳來換單雄信的性命,但是李世民還是要非殺單雄性不可。

徐茂公是個重情重義的人,沒有辦法,哭著割下自己腿上的肉給單雄信吃,以履自己與單雄信生死與共的誓言,並說自己暫且不死是為了照顧單雄性的家人們。歷史上記載,單雄信吃完徐茂公割的肉,才直接赴死的。


回答這題,說起這段歷史的場面還是挺悲催的,也為瓦崗結義的兄弟們感到些許羞愧。但關鍵時候,徐茂公還是能挺身而出,為單雄信說情。未果,便以割腿肉以表生死與共之情意,後又把單雄性的兒子收為乾兒子並把他撫養成人。在悲憫之餘,又為單雄性還有一個這麼好的兄弟而感到欣慰了!

有書君語:對此問題你有什麼不同的見解呢?歡迎在下方留言評論,別忘給有書君點個贊哦~關注有書君,私信回覆句子,有書君送你一句特別的話!


有書共讀


話說為李世民建立不世功勳的名將都是降將,正是李世民的不拘一格降人才,才有了大唐的輝煌,那麼李世民對人才是不拘一格,卻把單雄信給殺了,這是為什麼?而單雄信被殺時卻只有徐茂公一人求情,他之前的那些生死之交呢?

(李世民劇照)

其實李世民殺單雄信無非就幾點原因:一是單雄信膽小怕事,李密殺翟讓的時候,單雄信竟然對李密跪地求饒;二是單雄信跟隨李密一起攻打王世充,結果失敗了,又投降了王世充,李密則投降了李世民。三就是沒有原則,單雄信差點殺了李元吉,結果徐茂公一求情就不殺了。

那麼在李世民決定要殺單雄信的時候,為何卻只有徐茂求情?

原因很簡單,單雄信和徐茂公一是發小,二是生死之交,單雄信曾經救過徐茂公,就在李密殺翟讓的時候,徐茂公想逃跑,結果被士兵用刀砍傷了脖頸,後來單雄信求情,徐茂公這才逃過一劫;徐茂公一看單雄信也在俘虜裡面,心裡很是高興,他以為李世民一定會欣喜,因為又得了一員大將,沒想到李世民見到後就說:“單雄信,斬!”徐茂公趕緊去求情,結果還是遭到了拒絕,後來去牢房看單雄信,單雄信說了一句話:“我固知汝不辦事”,這讓徐茂公更難過了,所以就有了徐茂公割肉喂單雄信的故事,他說我現在如果陪你一起死,你的妻兒老小怎麼辦?暫且吃下這塊肉,讓它陪你長眠於地下。後來徐茂公確實一直照顧單雄信的家人,尤其是他的兒子單道真,視如己出,將其養大成人。

(單雄信劇照)

題主有這樣的疑慮,肯定是想知道為什麼那麼要好的秦瓊和程咬金怎麼沒求情,其實我們知道的只是演義,正史上他們關係並不怎麼好,而且還分屬兩個陣營,不求情一是覺得沒必要,二就是感情還不到位!還有就是求情也沒用,單雄信差點把李世民殺了。

羽評歷史,歡迎右上角關注、評論、點贊】


羽評郡主


在小說《隋唐演義》裡面,單雄信諢號“赤發靈官”,單雄信坐鎮二賢莊,手下有四路大將,分別是東路綠林瓢把子黑麵判官尤俊達、西路綠林瓢把子神射手謝映登、南路綠林瓢把子勇三郎王伯當、北路綠林瓢把子綠袍帥王君可。單雄信居中,為五路綠林總瓢把子。正史《舊唐書·卷五十三·列傳第三》記載:“單雄信者,曹州人也。翟讓與之友善。少驍健,尤能馬上用槍,密軍號為‘飛將’。密偃師失利,遂降於王世充,署為大將軍。

瓦崗寨破產後,瓦崗五虎除了單雄信都投降了李世民,只有單雄信跟了洛陽王世充。李世民平定王世充,活捉單雄信,尉遲敬德監斬。當時杜如晦的叔叔杜淹也在王世充手下做事,處死之時,杜如晦替他向李世民求情,李世民同意了,杜淹得免一死。相比杜淹,當時瓦崗寨的眾大佬都是李世民集團的紅人,混的都比較好,位高權重,但是隻有一人為單雄信求情,這人就是徐茂功。

徐茂功原名李世勣,《舊唐書·卷五十三·列傳第三》記載:太宗圍逼東都,雄信出軍拒戰,援槍而至,幾及太宗,徐喝止之,曰:‘此秦王也’。雄信惶懼,遂退,太宗由是獲免。

可見單雄信在王世充手下乾的時候,李世民差一點死在單雄信手中,多虧徐茂功制止,李世民才得以活命。徐茂功對李世民有救命之恩,在瓦崗寨眾兄弟裡面,是最好的人選,所以徐茂功出馬了。但是結果不理想,李世民卻不同意,單雄信被殺。

實則李世民斬殺單雄信的原因很簡單,一則李世民身邊瓦崗寨出身的大將太多,單雄信在這些人心中威望太高,李世民不願意身旁在出現一個核心。二則,單雄信瓦崗寨頭子出身,江湖義氣很重,比較難以駕馭。


睜眼看西安


先簡單介紹一下這一對結義兄弟。

徐茂公就是徐世勣,字懋功,山東曹州人。單雄信也是曹州人,身材驍健,武藝高強,能在馬背上用槍,《資治通鑑》中說他“善用馬槊”。

單雄信和翟讓是同鄉,兩個人關係友善。隋朝末年,翟讓在瓦崗寨佔山為王,單雄信聚集了一群少年加入其中。這一時期,單雄信和十七歲的徐世勣相識,成為好朋友,二人發誓生死與共。

後來李密設計奪權,謀殺翟讓。當時單雄信和徐世勣都在現場。混亂之際,徐世勣向外逃出時,守門者在他脖子上砍了一刀,再要殺他時,被王伯當救下。

單雄信趕快向李密叩頭,請求他放過徐世勣,李密答應了,讓人把徐世勣扶過來,自己親自為他包紮傷口。

從這個過程來看,李密動手之前,單雄信可能已經被李密收買,單雄信也算救過徐世勣一命。事後,李密先讓單雄信前去安撫翟讓的部下,後來又安排徐世勣、單雄信、王伯當率領翟讓的部隊。

李密比較器重單雄信,軍中都稱他為“飛將”。但李密的親信房彥藻認為,單雄信這個人不可信,容易背叛主人,建議李密除掉他。但李密愛惜他的武藝,不忍下手。

後來李密敗給王世充,單雄信轉而投降王世充,成為大將軍。李世民率軍攻打洛陽時,單雄信率兵迎戰,戰鬥中他的大槍險些傷到李世民,徐世勣在一旁急忙大喝:“此秦王也!”單雄信這才收槍退回,讓李世民躲過一劫。

李世民曾經帶領五百騎兵出行,被王世充的一萬多人包圍,單雄信手持長槊直撲李世民,尉遲敬德躍馬大呼,橫刺單雄信,使其落馬。尉遲敬德保護李世民殺出重圍。

李世民打敗王世充之後,把他的十多位親信部將斬於洛水之上,其中也包括單雄信。

關鍵時刻,只有生死結義的兄弟才會出面求情,別人不願冒這種風險。

徐世勣出面,哭著懇求李世民,說單雄信是一員好將領,他願意獻出自己的官爵,換取單雄信的性命。

這一次,李世民沒有答應。其中的原因,一是單雄信曾經險些要了李世民的性命。更重要的一點,大概在李世民看來,單雄信這個人雖然武藝強,但缺少忠誠之心,關鍵時刻先後背叛過翟讓和李密,這一點很像呂布。這樣的人留在身邊,總是一個隱患,所以不肯放掉他。

徐世勣說情無效,單雄信很不滿意,說:“我固知汝不辦事!”

徐世勣傷心地說:“吾不惜餘生,與兄俱死;但既以此身許國,事無兩遂。且吾死之後,誰複視兄之妻子乎?”

說著,徐世勣揮刀割下腿上的一塊肉,讓單雄信吃下,說:“讓我的這塊肉跟著兄長化為泥土,由此也算我沒有違背當初的誓言!”

單雄信死後,徐世勣收養了他的兒子,也算對得起自己的好朋友了。

古典英雄之間的情義,令人動容。


於左


歷史解讀認準更專業的丹水君。

李世民處死單雄信,為什麼只有徐茂公一個人求情?

1,為什麼徐茂公可以求情?

寧學桃園三結義,不學瓦崗一爐香。瓦崗的兄弟們,不能做到同生共死。

徐茂公就是徐世績,李世績,李績,大唐戰神。(後文統一用徐茂公)

李密兵敗後,孤身投降了李淵,並且勸徐世績帶兵投唐。後來,李密再次叛唐,唐朝對徐茂公依舊十分信任。

所以,徐茂公的忠誠度是沒有問題的,在這個大前提下,才有可能講朋友之“義”。

徐茂公向李世民求情,一方面體現了在自己的忠心——看我處處為主子著想。另一方面也展示出自己的義氣——為朋友兩肋插刀就是我。

2,為什麼秦瓊和程咬金不能求情?

當初李密第一次投唐的時候,徐茂公李君羨等人投了唐,而秦瓊和程咬金投了王世充,先不說理由。至少這二人不是最先投降的,對李世民等人有沒有忠誠度可言?

沒有忠誠度的話,怎麼可以給俘虜單雄信求情?

而且,秦瓊和程咬金是陣前投降唐朝的,一方面來說,他們光明磊落,另一方面是不是意味著對王世充落井下石?

而單雄信才是王世充真正的板蕩孤臣?

秦瓊和程咬金此時求情,既不利己,也不利人。

3,李世民為什麼必須殺掉單雄信?

因為,單雄信從本質來說,是一個軍閥,而不是職業軍人。

如徐茂公,秦瓊,程咬金都是職業軍人,讓打仗就打仗,而單雄信,小心思太多。

比如,李密投唐後也曾經給單雄信寫信,他看都沒看就投靠了王世充。

為什麼要投靠王世充?

因為投靠李淵,還是李密部將,投靠王世充,那可是主要將領了。

秦瓊程咬金孤身投唐,單雄信卻貪戀王世充手下馬軍首領職位,想要獲取更大資本。

萬萬沒想到,李世民天縱英才能一口氣滅掉王世充和竇建德。王世充成了一無所有的俘虜。

說句題外話,李世民殺單雄信,李淵也殺了竇建德,引起了劉黑闥在河北的叛亂,給新生的唐朝造成了巨大打擊。


歷史知事


莫非兄弟也靠不住?

單雄信是隋唐時期一員猛將,史稱其“少驍健”,名冠諸軍,人稱“飛將軍”。有兩次,他差點要了秦王李世民的命。所以,當李世民生擒他後,決意要殺掉他,任誰說情都不行

。但實際上,只有徐茂公一個人給他求情。

單和徐,是老鄉,都是山東菏澤人,兩人出身也差不多,都在瓦崗寨幹過,屬於綠林好漢出身。得知李世民要殺單雄信後,徐茂公哭著懇求,願意用自己的官職換好兄弟一命。但李世民決心已下,沒有答應。徐茂公無法,只好割下自己腿上一塊肉給單雄信吃,說讓我這塊肉隨大哥化為泥土,我也算沒有違背當初的諾言。他還許諾,自己會照顧好單雄信一家老小,並收養了他的兒子,也算是對的起朋友。徐茂公後來賜姓李,他有個

孫子叫李敬業,武則天時期發動叛亂,駱賓王還寫了一篇《為李敬業討武曌檄》

再看看單雄信的其他老朋友,特別是他在瓦崗寨的好哥們:秦瓊、程咬金、羅成……他們誰都沒吱一聲保持沉默。也許,他們把形勢看的很清楚,知道求情也沒有用。實際上,秦,程,羅落草,有被迫的成分,當初,徐茂公把秦瓊老母劫上山,他們幾個才不得已進了瓦崗寨

。雖然是同事,估計與單雄信和徐茂公感情一般,強扭的瓜不甜嘛。

單雄信被俘受刑前,羅成還來勸降,單雄信吐了他一口痰,並說“從今以後,我們誰都不再欠誰”。多年的兄弟,正式分道揚鑣。

所謂,道不同,不相與謀。


飲水君


單雄信,隋末唐初時期的猛將。勇武過人,同郡與徐世勣關係友好,隋末與徐世勣一起加入翟讓的瓦崗義軍反隋,曾救過徐茂公的命,二人誓同生死。

《舊唐書》中說單雄信::少驍健,尤能馬上用槍,密軍號為"飛將"。司馬光《資治通鑑》:雄信驍捷,善用馬槊,名冠諸軍,軍中號曰"飛將"。就是這樣一員大將,被愛才善用,招賢納士,少有的稱帝不殺功臣的李世民俘獲之後,不顧徐茂公用軍勳抵命,擔保他不再反叛,堅持要殺掉單雄信。而同出瓦崗寨的秦瓊,程咬金等人卻不發一言為單雄信求情,這是為什麼呢?


單雄信在瓦崗寨翟讓時期,就是第三把交椅。後來翟讓主動讓位給李密,李密依然放心不過,設計除了翟讓,徐茂公亦在混戰中被砍傷。而單雄信和翟讓自小是心腹之交,故主好友遇難,卻無動於衷,跪地求降,輕易屈就,薄情寡恩。

單雄信成了李密為首的瓦崗寨三把手。李密與王世充之戰中,敗於王世充,帶著瓦崗寨殘兵投奔了李世民。許多大將都先投的王世充,但在與唐軍交戰前都聲明而去,唯獨單雄信投了王世充一干到底,二次背主。

武德三年(620年),李世民率軍攻打洛陽,單雄信率軍出戰。單雄信持槍縱馬直取李世民(一說單雄信要殺的是李元吉),徐世勣出現制止單雄信,單雄信於是退走。

同年五月,王世充兵敗來降,降將裡也有單雄信。李世民斬釘截鐵的要斬單雄信。徐茂公割下自己一塊肉給單雄信吃下,表示自己沒有忘記當初的誓言,會照顧他妻兒,單雄信吃下後赴死。


真實歷史上,李世民和單雄信都不是《隋唐演義》裡的樣子。真實歷史上,夏國的一介書生文人孔德昭就是據說因為撰寫的檄文過份侮辱人,而被世民拉上汜水樓的樓頭而直接推下樓去活活摔死的。更何況單雄信言語刻薄,差點要了李世民的命,於私,他要殺單雄信!於公,單雄信此人典型的不忠不義,有才無德,三姓家奴之人,又有哪個帝王願意用這樣的人做臣子!所以單雄信被斬首於洛水之濱的下場,是註定的。


如是史社


很簡單,因為當時李世民手下出身瓦崗軍的人,和單雄信交集較多並且個人關係非常好的只有徐茂公一人。

徐茂公和單雄信都是山東曹州人(現在的山東菏澤一帶),翟讓東郡韋城人(現在的河南滑縣一帶),與徐茂公和單雄信家鄉地域上很相近。徐茂公本名徐世勣,字懋功,後來投唐後被賜姓李,成為李世勣,後來逼諱李世民被稱為李勣,這幾個名字都是指同一個人。

翟讓起兵造反後,徐茂公和單雄信都加了瓦崗軍。兩人都是瓦崗軍在李密加入前的元老人物,同時私人間有深厚的個人交情,誓同生死。李密加入瓦崗軍後,瓦崗軍發展壯大,徐茂公和單雄信都成為瓦崗軍高層人物,地位很高。

後來瓦崗軍失敗後,單雄信降於王世充,當時在河北黎陽一帶的徐茂公則帶著地盤降於李唐。

李世民取得洛陽、虎牢之戰的大勝,平定王世充、竇建德後,將十幾個王世充政權的高官骨幹斬首,包括單雄信。此時李世民手下的瓦崗軍出身人物,徐茂公之外,如秦瓊、程咬金、羅士信等,和單雄信經歷上基本交集都不大,沒有很深厚的個人交情。

秦瓊原是隋將來護兒部屬,參加過隋煬帝徵高句麗,後來在隋軍名將張須陀麾下,長期和瓦崗軍作戰。李密加入瓦崗後擊殺張須陀,秦瓊帶殘兵歸屬隋將裴仁基。裴仁基投降瓦崗軍後,秦瓊才隨之加入瓦崗軍。秦瓊是齊州歷城人(今山東濟南市),和單雄信也沒有同鄉關係,兩人加入瓦崗軍時間相差甚遠,在瓦崗軍中地位也差別比較大,有親密交情的可能很小。

程咬金是地方土豪出身,隋末組織過幾百鄉兵。李密加入瓦崗軍後,程咬金才參加瓦崗軍。程咬金是濟州東阿(今山東東平西南)人,和單雄信也沒有同鄉關係。程咬金和單雄信加入瓦崗軍時間差異很大,在瓦崗軍地位也相差很遠,有交情的可能同樣不大。

羅士信是齊州歷城人(今山東濟南市),和秦瓊是同鄉。同秦瓊一起原屬隋軍名將張須陀麾下,張須陀被殺後歸屬裴仁基,後隨裴仁基降於瓦崗軍。和秦瓊一樣,羅士信和單雄信有很親密交情的可能也很小。

徐茂公此時在唐軍中地位較高,且洛陽、虎牢之戰立下了大功,是李世民下屬諸將功績第一。徐茂公向李世民為單雄信求情,願意放棄全部官爵換取單雄信不死,李世民也沒有答應。臨刑之時,徐茂公割了一塊自己的大腿肉,煮給單雄信吃,已示同生共死。徐茂公之後一直幫助照顧單雄信的家人。


仁勇校尉


那得看哪個說法了!演義裡的說法並不是沒有人求情!演義裡是單雄信寧死不降,眾位兄弟苦勸不聽,李世民不得不殺他。然後程咬金勸諫不成,敬了單雄信三碗酒送行。所以,單雄信重新投胎的時候記得程咬金的恩情,每次都對他手下留情。

而正史的說法則完全不同了。正史裡單雄信這個人反覆無常,多次投敵,甚至陣前反水。比如,李密之所以與王世充交戰打敗就是因為被單雄信陣前反水所致。而單雄信還因此投靠了王世充。這是李世民不齒於他的主因。而王世充戰敗以後,單雄信又投降李世民。李世民這時候就對他無感了。

現代美國對投降有兩種解釋。一種是未戰之前先投降的,這種人叫棄暗投明。一種是放下武器的俘虜。明顯,單雄信屬於後者,他是戰敗後被俘虜的,也就談不上投誠。而被俘虜後哀求請降這就是怕死,結合他之前有多次投敵的前科。李世民肯定不會答應了。

至於說其他瓦崗兄弟,秦瓊程咬金等人,這些人也有給單雄信求情的。只是從內心上他們應該也是不齒於單雄信的行為的。畢竟,李世民是一個大度的人,連李世民都容不下的人肯定有其自己作死的原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