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人认为“馆阁体”也是书法?

千千千里马


“馆阁体"又起争议啦!很可笑的!

不是有人认为“馆阁体”是书法,它本身就是书法!说“馆阁体”不是书法的人,因为他根本就不会、也写不出“馆阁体”。所以,就给“馆阁体”戴了一顶莫须有的、不是书法的帽子。



“馆阁体”,明代称它什么来着?啊,明代称之为“台阁体”。“馆阁体”是科举制度而形成的考场通用字体,其特点是:乌黑、方正、光沼、等大。

那么,“馆阁体”师法哪家啊?有没有传统的影子啊!我可以肯定地说,“馆阁体”中,《宣示表》的元素最多,起码占百分之五十。还有王羲之的老师卫夫人书法的影子显现,也不排除王羲之楷书的元素时隐时现其中。所以说,“馆阁体”既是师法古人,又是继承传统,且法度森严的楷书书法。

至于有人说“馆阁体”不是书法而是“写字”,说它呆板,无灵性,这叫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实际上,若认真观察“馆阁体”中的每一个字,就会发现它的可观赏性极高:点画精道,结构匀称,字字有势,字字有神,气息通畅,高雅可品。要说它的不足,仅是缺少那么一点点儿的变化,包括墨变。

以上为一家之言。一孔之见,仅供参考。欢迎各位网友发表不同观点。


中州耕牛堂主


先明确地回答一下:这是因为许多人都认为“馆阁体”是书法!

如以此罗辑:难道电脑打的字就不是文字了?

馆阁体源于明初沈度,早称“台阁”、“中书”,后称“馆阁”。顾名思义,“台阁”、“馆阁”就是明朝相当于宰相的内阁制“台阁”书写的字体,后广泛运用于公文、制诰或科举的范例文字。

时沈度于永乐中任翰林典籍,后至翰林学士。以善写篆、隶、真、行公体书著名,尤精楷书。学智永、虞世南,风格婉丽端秀,圆润年正,受明成祖重爱。朝庭金版玉册、重要制诰多出于他手笔。其后重要推手者还有姜立纲等人,其作品《楷书东铭册》藏于故宫博物院。

至乾隆年,弘历帝对赵孟頫书法的喜爱,朝野亦由尚董转为崇赵。书法也被列为重要考核项目,许多文人为“争妍笔札,以邀睿赏”,纷纷仿效董、赵字体,于康、雍、乾时,遂形成所谓“馆阁体”书法,追求乌、方、光,分行布白,纵横合乎阡陌之经,引笔著墨,浓淡灿乎珠玉之彩;缩率更、鲁公于分厘之间,运龙跳、虎卧于格式之内。精能工巧,遏越前载。如此,馆阁体的形成,皆于深厚传统,虽有其背景使然,但不愧为书法进程中的伟大创举。

康有为批评馆阁体“大小一律,千人一面”,认为严重地遏制了个人的艺术创造。那是当时为书风变革提出的反面例子,不能引为真灼;况于时的书家何多、水准修养之厚,完全有资格评鉴馆阁体之弊。

于今,何家于馆阁体得之皮毛焉?任人可抗衡其时之修学?如此妄议“馆阁”岂不令人耻唾!





临池管窥


我想反问一句,你为什么认为馆阁体不是书法呢?

无论如何,事实就是馆阁体是书法中的一种,不仅如此,馆阁体书法的形成、发展以及在促进中国书法成熟的过程中发挥了不可磨灭的作用。

馆阁体,顾名思义就是古代的管阁大臣用来书写文书的时候,或者进行科举考试时所通用的一种书法字体,其实这就相当于古代的标准手写体,某种意义上的“印刷体”。

馆阁体主要的书写者是官员、官僚和参加科举考试的人,那么我们就以我们熟知的参加科举考试为例,我们都知道文科考试,尤其是科举考试,最重要的,就是你写字的好坏。

不仅古代考试是这样要求的,现在考试也是这样要求的,写字比较好,可以省去你分辨字迹的时间,把注意力放在内容上。你想,一个看起来写字很差的人,即便它的内容在好又有什么用呢?因为这样的人即便是当了大官,也没办法处理日常工作。

写字好的人,往往一般来说他们在学习上也不见得非常差,而且能够长久的坚持学习一个事物到成功,说明这个人的素质是有的。所以,这也是衡量人才、选拔人才的标准。

能够踏踏实实的完成一件事,而且把一件事做到好,做到水平高妙,这不仅在古代,在现代来说也是一个非常好的品质,也是好多用人单位、企业考察人才的一条标准。

因此,馆阁体可以说是凝聚了很多人的心血以及才学才铸就成的艺术结晶,远不是一句“这不算是书法”“这不是艺术”就可以抹杀的掉的。

另外从馆阁体对于中国书法的贡献上来讲,馆阁体书法很多都是以欧体和赵体以及其他书法家比方说董其昌的书法文本为基准的。那么以他们的书法为蓝本而来形成的馆阁体书法其艺术性也不见得有多么差。

所以从书法的普及上来说,馆阁体在中国书法历史上也是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馆阁体高明的地方就在于它很好的处理了实用性以及艺术性方面矛盾的问题,这一点创举,也是馆阁体作为书法的一个重要的证据。


松风阁书法日讲


谁说馆阁体不是书法? 我认为,馆阁体绝对是书法,只不过是侧重了实用功能,在艺术性表现方面含蓄一点罢了。

馆阁体字,稍微一变化即是书法艺术形态,而且挥洒自如,毫不逊色,非常美妙……


作为书法爱好者,不练馆阁体是一大缺憾。如果能把馆阁体练好,是一大幸事,因为,馆阁体书法特别讲求技术性,尤其追求自然美……

实践证明,馆阁体书法是艺术类书法的坚实基础,没有练过馆阁体,或者对馆阁体不屑一顾的人,一味在自以为是艺术书法路上跋山涉水……练到猴年马月也不会有大的出息! 写出来的东西没有技术含量,单纯在字形上求狂野、求怪异……还自圆其说这是艺术书法,其实质是为了掩饰自己的技艺能力找借口……


确切的说,馆阁体属于实用书写技能范畴,试想,连写字都搞不好,还研究什么书法? 岂不是自欺欺人?

以上是我的观点,感兴趣的朋友请点赞,或关注我,翻阅之前发布的信息,与众不同的观点与作法,会让您有预想不到的惊喜。谢谢支持!


潘茂生书法文化研究


非常竒葩的问题!馆阁体不是书法,那书法应该是什么?



现在一些人,总觉得书法不是写字,应该是艺术创作才叫书法。那么问题来了,中国古代所有的书法作品,都是写字。他们没有任何一个人是为了艺术创作而书写的,包括馆阁体在内的所有古代遗留下来的墨迹、碑帖,都是写字。还有什么人的字可以称为书法?结论只有一个:现代艺术书法家。


传统的书法定义,是写字的方法。书为写,法为规则。学习掌握了写字的规矩以后,便可以写出具有法度的,合乎人们审美共识的文字。馆阁体就是一种法度森严,一丝不苟,笔笔到位,无一败笔的书体,具有严格的书写法则。把馆阁体排出在书法之外,那么就可以这样理解:书法应该是不守法度,率性胡为,聚墨成形,任笔为体才是真正的书法。真是滑大下之大稽!

最近,以吼书出名的曾翔,突然间抛弃了令他成名立望的吼书,急转直下的回归到了传统的路上,举办了一个小楷展。这个问题说明什么?传统的力量无法抗拒。玩丑的能力谁还能与他相当?他都知道再瞎胡闹下去不会有善果,写起了小楷。是什么人还不醒水,抛出来这么一个问题?



馆阁体不但是书法,而且还是具有非常书写功底的人,才有能力书写的书法。否定馆阁体的人,意图很明显,他没有能力写,却享有善书的名。为了不被人怼:“写几个馆阁体来看看”,所以把馆阁体说成不是书法。不是书法,堂堂的大书法家谁还屑于去写?


子衿tjk


馆阁体的问题是不自然,反书写习惯。大部分的硬笔书法家也都是这样,他们的字不能说不漂亮,但是他20秒写一个字,你学了有什么用?

馆阁体要求是黑大光圆,目标是让阅卷者清晰好认。墨当然没有那么黑,能黑的原因是描了又描,就是字写完以后对于不够黑的地方进行重描。列位,这绝对是小儿科的写字方法。大,是结体要大,别写蝇头小楷,阅卷的都是一群老头子,你就别考验他们眼力,否则他们考验你心理承受力。光,是指字不能有毛刺。列位,写字是用毛笔写,毛笔就会分叉,有时会带一点毛刺,这是正常的。但是馆阁体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仍然是描字边,用锋描字边,手动反锯齿。列位,这是写字吗?这是画字!至于圆,是馆阁体用笔圆润。说实在的,这个真不是毛病,赵孟頫的字不也是圆润的吗?关键的毛病,馆阁体还讲究方。这个方不是和圆相对,而是字字方正,大小类似。列位,要知道,汉字有的大有的小,全写成一样大小,这不是写字,乃是印刷术。

归结起来,馆阁体的最大问题不是它不好看,而是他违背了写字规律。用反复修饰的方法写一个字,是违背写字的本意的。这才是馆阁体被嫌弃的原因。

要说现代馆阁体,列位看到的这些字体就是馆阁体嘛。字字大小相同,黑大光圆,你要觉得也是书法,那馆阁体也没什么嘛。


多思多看


“馆阁体”是传统书法。不是吗?“丑书”可以毫无原则的登堂入室,走进大众视野,成为现代书法艺术“精华”。难道传承了近千年的民族精粹至宝,在一些“智者”眼里,都成了非要剔除不可的糟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