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孩子的生涯教育过程中家长做些什么?

首先,家长要更新教育观念。现在,家长们都非常重视孩子的教育问题,但不少家长的教育观念落后、片面,不利于孩子的成长发展,亟待转变。比如, 只关心吃饱穿暖,不关注生理教育;只关心成绩排名,不关心智商情商发展;只关心听不听话,不关心价值观形成;只关心有无早恋,不关心情绪波动;只关心眼前不能输在起跑线,不关心以后将跑向何方;只关心专业的热度,不关心专业的适合度等。

其次,家长要重视培养孩子的兴趣特长。很多高中生不清楚自己的兴趣爱好,更没有自己的专长。孩子尚还年幼,家长们就怕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给孩子报名上各种各样的兴趣班,但一到初中就全给学习成绩让路,许多技能都是蜻蜓点水,浅尝辄止,开了个头就夭折了。现实是,天赋异禀的孩子是少数的,多数孩子并不能明显地显现出特别的兴趣爱好,家长若不苦心栽培,孩子是很难有一技之长的。当孩子练习的某项技能达到一定程度时,他便能体会到拥有这项技能所带来的好处,进而产生愿意主动学习的兴趣。而当孩子能把这种兴趣转化为能力,把这种能力与职业相连接时,合适的职业生涯规划就水到渠成了。

再次,家长要以身示范。有些家长片面地认为, 孩子交给学校,教育孩子就是老师的责任了。其实,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一生的老师。父母和孩子接触最早、接触时间最长,是孩子学习最直接、最具体的榜样。父母的一言一行,都会潜移默化地对孩子产生终生影响。美国教育家克莱尔说:“如果你自己都不准备去有所成就,你也不能期望你的孩子去做什么。”父母自己熬夜赖床,就别指望孩子早睡早起;父母自己沉溺于电视、手机,就无法限制孩子少看电视少玩游戏;父母自己得过且过,生活散漫,就难让孩子追求上进,规划未来。父母的职业观很可能就是孩子将来的职业观。可见,父母好好努力,孩子才能天天向上。对孩子最好的教育就在于父母能不断地修炼自己,做孩子的好榜样,这无关乎金钱、学识、地位。

最后,家长要适度锻炼孩子。如果家长太过庇护孩子,习惯一手包揽,对孩子总不放心,孩子就易产生依赖心理,失去成长的能力。“世上所有的爱都是为了相聚,唯有父母的爱是为了分离”,家长就要学会适时放手,不能过多干涉孩子,要把自己放在观察者的位置上,多给孩子独立的思考空间,多引导孩子进行自我探索,多给孩子自主选择的机会, 多支持孩子参加各种社会活动,允许孩子走走弯路,鼓励孩子学会承担一定的责任。唯有这样的家庭教育,孩子才有机会放飞自己的梦想,畅想未来, 敢于规划自己的人生。

更多有关于高考改革、中学生生涯规划的精彩内容请关注“学邦生涯”微信公众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