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高校招生公平?潛規則等亂象遠超你想像

美国高校招生公平?潜规则等乱象远超你想象

(圖為哈佛大學等高校招生歧視亞裔引發關注。圖片來源 新華網)

一直以來,美國高校的招生模式在國內一些人中備受推崇,他們認為這種招生模式才能選拔出最優秀的人才。實際上,美國大學招生模式並不像想象中的那麼好,尤其是將學生的家庭背景作為考核標準,以及家族捐贈制度的存在,更是表明美國高校的招生標準並非公平。

近日,SFFA(大學生公平錄取組織)報道哈佛大學等一些美國名校在招生過程中以“平權法案”為由,通過大幅提高錄取標準、設置“種族配額”等方式,將不少優秀的亞裔學生擋在門外引發網民關注。除此之外,還有媒體報道包括哈佛大學在內的美國著名高校招生規則暗藏貓膩,如據《紐約時報》報道,世世代代的美國考生都認為只要達到哈佛大學官網公開的錄取要求:成績優異,背景多元,擁有豐富的校外實踐經歷都有被錄取的可能。但令這些野心勃勃的申請者失望的是,這些規則並非一視同仁。

美國大學入學申請並不像我們想象的那麼簡單,想要進名校除了申請者優異的在校成績之外,還要參加SAT或者ACT考試。這兩個考試也被稱為“美國的高考”,考生要在規定時間內完成數學,文法和閱讀的測驗,並且取得高分,以此作為申請名校的參考條件。據哈佛大學招生辦主任威廉·菲茲西蒙斯統計,2018年有約2.6萬美國“土著”申請哈佛,其中SAT數學項滿分的約3500人,2700人在文法項獲得滿分,更有近8000人三項全優。為了確保優中選優,促進美國文化多元,哈佛大學還會組建40人的招生面試團隊,從申請者的“學術”“課外”“體育”“個性”和“綜合”等五個方面審核。但《紐約時報》近文披露,正是由於這樣的審核,一些主觀的判斷和“潛規則”左右了最終的結果。例如,對於申請者來說,與SAT一樣重要的,還有他們的家庭背景,經濟條件,以及父母是否從哈佛大學畢業等要求,這些都納入到哈佛的篩選系統中。這也就是說,即使一個SAT考滿分的人,大學預科課程的成績無懈可擊可能也得不到哈佛大學投遞的橄欖枝。這些額外背景至少抵得上SAT的300分!

除了額外的考核要求外,美國一些知名高校中,還有一些招生暗語,如哈佛大學中的“院長關注名單”,就是招生過程中的常見暗語。“院長關注名單”,也可以叫做“關係戶名單”,上名單的人基本上都與學術能力無關,而是靠家族捐贈而進入名單中。比如說給哈佛捐錢建立了一個圖書館,就算是對學校做貢獻者,他們的子女會被優先選擇。《南方週末》此前的文章也曾披露,如果你能給哈佛大學捐款至少100萬美元,你就能獲得哈佛學校資源委員會(COUR)會員資格。超過一半的SAT滿分者入學申請會被哈佛拒絕,但424位COUR會員的子弟,有至少336人被哈佛錄取。可以說,美國精英大學的大門已向權貴半遮半掩。這些名校對金錢的看重,會嚴重影響貧困學生的入學機會,因為名校的教育資源本身有限,靠家族捐贈進入名校的人數多了,貧困家庭和少數族裔的錄取機會自然會減少。但是,官方對此的態度是:他們有錢,可以更好的幫助學校發展建設,何樂而不為呢?也就是說只要你肯花錢,只要你的孩子腦子還夠用,就可以“塞”進哈佛大學。對此,有網友評論稱,我覺得美國大學的招生模式也不能說就那麼好了,因為根據學生的家庭背景錄人,其實是把腐敗合法化了。

總而言之,過於看重家庭背景、經濟條件等因素的美國的招生制度並不像想象中的那麼公平,少數族裔、中產家庭以及貧窮家庭的孩子正在承受這種招生制度帶來的不公平,而且這種不平等仍在不斷擴大。

(參見:《哈佛大學招生“潛規則”被曝光:SAT滿分不如投個好胎?》《美國名牌大學招生潛規則:招生過程中的“合法腐敗”觸目驚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