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山談何多苓:因偏執而純粹,因純粹而優雅

李小山谈何多苓:因偏执而纯粹,因纯粹而优雅

李小山,1957年生。南京藝術學院教授,南京藝術學院美術館館長。出版著作有:《中國現代繪畫史》《批評的姿態》《陣中叫陣》《我們面對什麼》《作業》《有光》《箴言》《木馬》。策劃並主持過數十個藝術展覽。

李小山谈何多苓:因偏执而纯粹,因纯粹而优雅

展覽詳情:

日期:2018年9月27日至10月11日

時間:週一至週日(上午10:00至下午6:00)

地點:保利香港藝術空間(香港金鐘道88號太古廣場1期7樓)

保利香港藝術空間,將於2018年9月27日至10月11日,呈現中國當代藝術家何多苓香港個展「頑固的藝術」,作為中國當代抒情現實主義油畫畫家的代表,何多苓以其詩意唯美、優雅感傷、神秘莫測的藝術特質,成為中國當代畫壇的不可多得的人物。其作品為中國美術館、福岡美術館、龍美術館、松美術館,及海內外知名藝術機構與收藏家收藏。

李小山谈何多苓:因偏执而纯粹,因纯粹而优雅

《春風已經甦醒》

1981

布面油畫

96×130cm

中國美術館藏

李小山谈何多苓:因偏执而纯粹,因纯粹而优雅

《小翟》

1987

布面油畫

110×167.5cm

福岡美術館藏

李小山谈何多苓:因偏执而纯粹,因纯粹而优雅

何多苓、艾軒

《第三代人》

1984

布面油畫

180×190cm

龍美術館藏

受啟發於中國傳統水墨畫,何多苓推崇形式語言上的單純感,於洗練中見細緻,於簡潔中現複雜,展現超然的精神境界及深邃的藝術追求。注重繪畫性的同時,畫家追求無拘束的自由度,其藝術造型功底堅實而全面,落筆之處,人物、景象皆充滿生命活力。

李小山谈何多苓:因偏执而纯粹,因纯粹而优雅

何多苓稱自己是個「頑固的手藝者」,對於技藝有特別的追求。「我從剛開始學油畫的時候就對油畫的技術感興趣,覺得這技術就是「終極享受」了。畫什麼並不重要,但畫的過程是一個享受,怎麼把一幅畫畫好是我的最高享受。後來我形成這麼一個習慣:看畫喜歡看好畫。我對好畫的標準是技巧好,至於畫的內容倒不重要。而且覺得繪畫的技巧達到一定高度後,會和繪畫的內容有機的融合。這又有點像「文人畫」了,到了「增一筆嫌多,減一筆嫌少」的境界了,通過寥寥幾筆,想要表現的東西都在裡面了。我覺得這就是技術到了最高境界了。我現在還是喜歡和技術有關的東西。」

李小山谈何多苓:因偏执而纯粹,因纯粹而优雅

本次展覽,我們有幸請到南京藝術學院美術館館長李小山先生作為學術主持。而對於何多苓骨子裡的「頑固」,李小山說他更願意將其稱之為何多苓的“純粹”與“優雅”。

李小山谈何多苓:因偏执而纯粹,因纯粹而优雅

朋友圈都稱呼他何多,是暱稱還是尊稱,我不清楚,只覺得特別貼切。在當下的中國藝術界,像何多這樣的藝術家鳳毛麟角。理由之一,何多近乎偏執地保持了一種純粹——請注意,偏執和純粹並不存在因果關係,偏執的人容易走火入魔,變成病態的自戀。恰恰在何多那裡,兩者天衣無縫地結合起來——因偏執而純粹,因純粹而優雅。縱觀何多的藝術人生,令人從心底生出尊敬,彷彿一盞明燈,照出許多人身上或多或少的雜質。理由之二,何多心無旁騖熱愛繪畫,年復一年,有幾分熱,發幾分光,不迎合潮流,不趕熱鬧,恥於和那些不三不四的人為伍。他總是乾淨而安寧的,平易而高貴的,在我們這樣喧囂不已的社會,不得不說極是罕見的。理由之三,何多一登畫壇,便讓人刮目相看,幾件早期作品已成豐碑,這麼長時間過去,他依舊保持了創作上的上乘的水準,在偌大的中國畫壇,能與其比肩者寥寥幾人而已。

李小山谈何多苓:因偏执而纯粹,因纯粹而优雅

許多年前,我曾策劃過何多的一個展覽,飽覽了何多當時的作品。後來我去過幾回他在成都的畫室,每回都看到他的新作。我總感覺到,何多的作品散發著一種若隱若現的憂鬱氣息。這種氣息以倔犟的方式體現出來——彷彿一支風中勁草,那是生而有之的稟賦:命運終究是無奈的,愛終究是令人窒息的,美終究是轉瞬即逝的。這種詩意滲透到畫面背後,支撐著何多的源源不斷的激情,時時刻刻的糾結。人們常常把藝術家類型化,臉譜化,如果確有其事的話,何多可能是最好的詮釋。換句話說,何多就是天生的藝術家,他身上具備了一切藝術家該有的東西——如果沒有內在的衝突,哪來對外部世界如此的敏感反應?如果沒有智力的高度剋制,哪來如此的從容和淡然?

李小山谈何多苓:因偏执而纯粹,因纯粹而优雅

《失樂園》

2009

布面油畫

150×200cm

大家知道,中國傳統文人身上有天然的閒適氣,玩石弄花,吟詩作對,並作為一種標識,甚至賣弄。現代知識分子強調獨立自主,介入現實,強調對公共事務的責任意識。兩者似乎尖銳對立,不可共存。何多是典型的現代知識分子。但是,他撕開了標籤,拓寬了「知識分子」的的界限。他注重自己的個人體驗,注重個人與藝術的關係,注重藝術自身的專業屬性。他既不像有些藝術家那樣沉溺於小情小趣,畫一些智力低下的畫作,又不像有些藝術家那樣成為明星,在公共話題的領域如魚得水。我與何多每次聊天,都領略到他對社會、歷史、人文等等方面的獨到見解。只不過,何多更樂意抓住繪畫的「專業屬性」不放——就如緊緊抓住上帝的衣襟,以便飛往更深遠的高空。

李小山谈何多苓:因偏执而纯粹,因纯粹而优雅

《聞鶯》

2012

布面油畫

200×150cm

所以,何多在各個時期的作品無不是真實的,因為他不允許自己說謊。有時候,對公眾說謊很容易被戳穿,而對自己說謊往往被掩蓋了。何多一路走來,幾乎越來越沉入自我,越來越自言自語。是有意識地繞開?躲避?還是用這個方式來表明自己必須有的蔑視呢?我的意思是,何多畫過主題性作品,畫過風景和人體,畫過花花草草,題材在縮小,目光在穿透,像刀片一般在粗糙僵硬的現實表皮劃開一道口子,看到裡面柔軟的真實的美麗。有一句流行的話:沒有藝術,只有藝術家。倘若此言不虛,放在何多身上,是否特別貼切?此外,我想加補充一句:沒有歷史,只有今天。歷史是歷史的歷史,今天是人的鏡子。當某些藝術家出於幻覺把自己的牌位安置在藝術史殿堂的時候,他們其實正在齜牙咧嘴地摳著鼻孔,做著自欺欺人的白日夢。我還想補充一句:我不喜歡不少人鼓吹的藝術當隨時代這種煽情口號,即使「時代」不是虛幻的概念,從常識出發,它也是有好有壞的——若是不幸遇上了「壞」,總不至於當隨「壞」而去吧?正如我寫下這些文字,腦海裡浮現出何多優雅的姿態,在今天,是那麼珍貴。

李小山

2018年8月19日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