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政治拿不到高分 因爲缺少自己的祕密武器!

很多同學很苦惱,高中政治到底怎麼才能學好?有什麼好的學習方法。其實要想學好,還得多加練習思考,在考試中就常常針對某一現象,某一時事,某一熱點要求談談對此類題的認識,此類題一般提供材料內容很普遍,貼近現實生活。

但是問題本身無任何提示語言,因此同學們在做此類題時,往往茫然不知所措,失分較多。就政治典型例題從經濟、哲學、政治常識角度為各位同學講解一下此類題的解法。

一、主要設問方式:

設問有“如何認識xxx”、“如何看待xxx”、“談談對某一現象的看法”“分析某一現象或行為”、“對xxxx進行分析說明”(沒有明確分析說明什麼)、“評析、評價什麼行為”等等。

二、解題方法與技巧

(一)經濟常識、政治常識角度(注意具體知識範圍)

1、如果出題角度從有利方面出題,則答題步驟為:

①題幹問的“是什麼”經濟現象或行為?

②“為什麼”會出現這種經濟現象或行為?

③出現這種經濟現象或行為的結果“怎麼樣”?即答有什麼意義、作用。

例1、2015年第一季度,我國稅收收入保持良好的發展趨勢,這是我國國民經濟快速、穩定增長的直接體現。同時各級稅務機關大力推進依法治稅、加強徵稅,促進了稅收收入的穩定增長。

試從經濟常識角度談談你對上述材料的認識。

參考答案:

①上述材料表明,我國稅收收入穩定增長。(題幹問的“是什麼”經濟現象?)

②其原因有三:

A、我國國民收入穩定增長是我國稅收收入增長的根本原因。

B、各級稅務機關大力推進依法治稅、加強徵稅,促進了稅收收入的穩定增長。

C、我國廣大公民依法納稅、自覺納稅意識的增強,是我國稅收收入保持良好發展態勢的重要原因。(“為什麼”會出現這種經濟現象?)

③我國稅收收入的增長,使財政收入得到了切實保證,為國家職能行使奠定了物質基礎。(出現這種經濟現象的結果“怎麼樣”?即答有什麼意義。)

2、如果題幹從不利方面出題,則答題步驟為:

①題幹問的“是什麼”經濟現象或行為?

②“為什麼”會出現這種經濟現象或行為?實質是什麼?

③出現這種經濟現象或行為會導致“怎麼樣”的不良後果?

④“怎麼樣”解決這一不良後果?應該怎麼做?

例2、《人民日報》載文指出:當前在收入分配領域內出現了一種偏向,表現在:城鄉居民收入差距,不同行業收入差距,不同地區收入差距都在不斷擴大,有些問題已經到了危險警戒線。

試用有關知識談談你對上述材料的認識。

參考答案:

①上述材料說明,我國經濟發展過程中城鄉、地區、行業存在不可忽略的收入差距問題。(題幹問的“是什麼”經濟現象?)

②在市場經濟中,經濟利益是人們追求的目標,是參與經濟活動的內在動力。由於經濟條件的差異,在價值規律和市場競爭的作用下,社會成員之間出現收入差距是經濟發展的必然趨勢。(“為什麼”會出現這種經濟現象?)

③這種差距的出現將影響我國國民經濟的健康有序發展,影響社會的穩定和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構建。(出現這種經濟現象會導致“怎麼樣”的不良後果?)

④大力發展社會生產力,這是縮小差距的根本措施;堅持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並存的分配方式,把按勞分配和按生產要素分配相結合;完善社會保障制度,推進就業和在就業工作;通過稅收政策、分配政策調節過高收入、保護合法收入,取締非法收入,整頓不合理收入,防止收入差距過分擴大;加大“三農”投入,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怎麼樣”解決這一不良後果?)

3、如果題幹從不全面方面出題,則答題步驟為:

①題幹問的“是什麼”經濟現象或行為?

②“為什麼”會出現這種經濟現象或行為?

③這種經濟現象或行為有什麼作用?

④解決此問題還有那些途徑,或者需要什麼條件?

例3、溫家寶總理在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上指出:“從今年起,逐步降低農業稅稅率,平均每年降低1個百分點以上,五年內取消農業稅。”

結合材料談談你對取消農業稅的看法。

參考答案:

①溫家寶總理提出的政府逐步降低農業稅稅率,五年內取消農業稅的承諾,是加強農業,保護農業,努力增加農民收的有力措施,

②取消農業稅有利於降低農村居民的恩格爾係數。充分體現瞭解決農業、農村和農民問題,是我們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

③除了取消農業稅外,還應該降低、甚至取消農民負擔的各種費用。此外,幫助農民增加收入,不僅僅只是稅費改革問題,還必須採取其他各種有力的措施。

(注:如考生提出幫助農民提高收入的其他措施如實行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加大對農業和農村的投入力度,加快農業科技進步,幫助農民工進城等,只要言之有理,可酌情加分)4、如果是分析或認識材料中的現象、行為、措施。而且有多個現象、行為或措施。則答題步驟為:

①分別找出材料中的每一項現象、行為、措施。

②分別闡明每項正確的現象、行為、措施符合了什麼原理、每項錯誤的現象、行為、措施違背了什麼原理,應該怎麼做。

答題模式為:題中的現象、行為、措施符合或違背了什麼原理,要求。

例4、某市一些企業超標排放工業汙水,居民亂扔亂倒生活垃圾,煤礦煙塵和汽車尾氣造成混合型汙染,使酸雨和二氧化硫汙染面積擴大,水汙染嚴重,群眾呼聲強烈。該市政府採取措施,控制汙染,保護環境;制定行政法規,嚴格執法;指示法院對造成重大汙染的企業法人代表繩之以法;加大科普宣傳力度,增強市民環保意識。

結合上述材料,運用政治常識有關知識,評價該市政府的行為。

參考答案:

①該市政府採取控制汙染、保護環境的措施,是在行使社會公共服務職能,表明政府在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也體現了廣大人民的要求和利益,體現了政府堅持對人民負責原則。

②該市政府制定行政法規,嚴格執法,體現了依法治國原則。

③該市政府加大科普宣傳力度,增強市民環保意識,是在履行文化職能,即國家組織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職能。

④該市政府指示法院對造成重大汙染的企業法人代表繩之以法,違背了人民法院獨立行使審判權的原則,這種做法是錯誤的。政府應該嚴格依法行政。

(二)哲學常識角度

哲學常識題雖不同於經濟常識題,哲學類題答題一般是原理、方法論、材料分析三步法,哲學中的“談認識”題大致相同,即:

①材料體現“是什麼”哲學道理?

②哲學原理及方法論是什麼?

③“怎麼樣”進行材料分析?

例3、《人民日報》載文指出,做好下半年經濟工作,繼續保持國民經濟平穩較快發展,必須把握好“分類指導”這一原則。更好地堅持區別對待,有保有壓,不搞“一刀切”。要因地制宜,因政施策,該抑制的堅決抑制,該支持的切實支持好。在保持宏觀經濟平穩運行的同時,更加重視緩解微觀經濟運行中的矛盾。

試用有關哲理談談你對上述材料的認識。

參考答案:

①上述要求表明,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是正確解決矛盾的關鍵。(材料體現“是什麼”哲學道理?)

②唯物辯證法認為,矛盾著的事物及其每一個側面各有其特點,因此我們做工作必須堅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的原則。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不僅是正確認識事物的基礎,而且是正確解決矛盾的關鍵。(哲學原理及方法論是什麼?)

③做好下半年的經濟工作,必須把握好“分類指導”這一原則,要針對不同地區、不同行業、不同方面的工作,採取不同的措施,實行不同的指導。該抑制的堅決抑制,該支持的切實支持,只有這樣,才能使經濟協調健康地發展。(“怎麼樣”進行材料分析?)注意:

評價類的試題在回答中,首先要做出判斷。如果教學中或做題中能把握“談認識”類題的解題技巧,在解題過程中可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提高學生得分率,做到遇題不亂,胸有成竹。

高考政治拿不到高分 因為缺少自己的秘密武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