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销业赚钱有口皆碑,为何却不受重视?

随着互联网对经济、社会各个方面的渗透与影响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直销企业开始意识到,树立互联网战略思维,与电子商务融合发展是当今直销企业的重要出路。风险低、投入低,作为直销也是个人创业的良机,更是扩大就业及内需的必然选择。直销虽然是新兴行业,但其所蕴含的潜能是巨大的。金融危机时,唯有直销行业的逆势上扬可佐证这一点。而在互联网将人们的社交环境推向一个新高度的同时,直销行业也顺势而动,逐渐演变出新的直销宣传和运营模式。同时也暴露出诸多的问题,国家法律、法规等的不健全,一定程度上也会直接影响到它的健康持续发展。

与时俱进的“互联网+”赚钱模式

从上世纪90年代至今,直销进入中国已经历经了4次转型:从直销刚刚进入中国市场的无店铺,到“店铺+雇佣直销员”;2005年国家颁发直销法规前后,连锁专卖店开始向连锁体验店方向发展,出现了“直销+体验店”的新模式。近几年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直销业逐渐演变新的直销宣传和运营模式,出现了“直销+连锁体验店+互联网+服务”的复合型营销模式。

直销业区别于传统的销售模式,舍弃了中间商赚取的差价,使消费者得到更加优惠的价格。这种模式很受消费者的喜爱,同时也使消费者变成了直销商,通过自用产品、口碑分享的模式,不仅能让花钱变成赚钱,多一条财富管道,还能实现财务自由、成就自己。直销业犹如雨后春笋,通过口碑相传,不断蓬勃发展起来。

在社交商业迅猛发展的背景下,已经有一些直销企业走在了“触网”和试水社交商业的前沿。安利推出了O2O大众创业平台,其基于数十万个“移动工作室”的开通,既搭建了一个类似“微店”的电商平台,也提供了一个与微信服务号联通的社交平台;隆力奇成立了网红事业部,公开对外招聘网红,邀请数名人气网红到隆力奇参观交流,隆力奇承诺在供应链、品牌、产品、资金、仓储、物流等资源上,给网红们以全方位支持。

目前,依托于移动互联网的微商、微店等新型营销渠道及其终端异军突起,成为直销行业关注的重点。有人说,未来十年有两大赚钱模式:一是互联网,二是直销。互联网的出现,让传统行业失去了优势,企业和个人纷纷通过网络打造无围墙经营模式,似乎不和互联网沾点边,就与当前经济发展格格不入一样。而直销也在与时俱进,借助于互联网的优势,打造出“互联网+直销”模式,就是将互联网分享盈利模式和直销会员制相结合,不仅大大降低了流通环节的成本、减少了渠道物流费用、给予了消费者更多折扣和返利,更让个人和团队实现财务自由,同时也让想创业的人都能积极参与进来,让万众创业成为可能。

据一组报告数据显示:2016年,中国直销企业销售额达到1948.14亿元,呈现稳步上涨趋势。无限极2016年纳税额超过35亿元,安利中国10年来累积纳税达96亿元,税收贡献也证明了直销行业的经济力量。预计,2018年直销行业将延续近两年的发展趋势,发牌数量将比2017年微增,并将有越来越多的内资企业进入直销行业,未来内资企业仍然是国内直销企业队伍壮大的主力军。到2020年,中国直销行业业绩总额有望超过3328亿元。

直销行业对国家经济与社会发展的突出贡献

目前,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微商等新型社交商业很显然已走进人们的日常生活。远程在线互动培训、网红直播、阅读量超过十万的企业公众号……直销企业顺势而为,一种全新的商业模式应运而生。直销行业的快速崛起,为促进消费、扩大就业、推动社会经济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无店铺销售、依靠口碑相传的模式,符合中国特色的直销经营理念。直销是真正体现公平、实现平等的事业,即使没资金、没人脉、没背景,只要努力,认真学习,每个人都可以在直销行业中大展身手,实现自我价值。

随着线上线下的融合,进一步完善《直销管理条例》、《禁止传销条例》等相关立法显然已经不符合当前的新趋势。一定意义上,过去20年,我们可以用直销管理条例来解决直销问题。但在当下的虚拟经济中,再用两个条例解决所有问题已经不够了。现在需要解决的是线上和线下融合存在的问题。比如怎样认知金字塔欺诈、如何认知旁氏骗局、怎样辨别社交商业行为中的盈利行为和欺诈信息,这些需要进一步完善的法规来界定。

2005年9月,国务院颁布了《直销管理条例》和《禁止传销条例》,这两个法规的颁布,标志着我国直销市场的开放和直销立法进程进入了新的阶段。截至2018年1月26日,根据商务部直销行业信息管理系统数据统计显示:我国共有90家企业正式获得直销经营许可证。

直销行业在促进就业、加快商品流通、带动消费、拉动投资、依法纳税等方面能为国家经济增长做出了积极且持续的贡献。而为了使得行业更加合规化,2016年商务部国际商报社更是组织发起了诚信中国万里行等活动,诚信是金,不仅仅是对企业,对个人而言,诚信是高尚品德;对社会而言,诚信是公序良俗;对国家而言,诚信是重要的软实力。让我们拿起属于自己的诚信“金笔”,用实际行动镌刻文明的足迹,使之凝聚成社会进步与时代发展的强大正能量。

近几年,直销企业的业绩虽有下降,但总体体量仍然可观,为国家及地方财政创造大量税收。据可查询数据显示,2015年直销行业经营纳税45.5亿元,直销员纳税额1.8亿元,合计47.3亿元。同时,直销企业公益支出7.1亿元,同比增长12.19%,带来经济社会效益双增。

值得注意的是,传销、非法集资在某种程度上开始“异业融合”,一定程度上波及直销行业整体的健康发展。市场乱象仍旧难以根除的大环境下,直销行业连续几年增速都在放缓。

对此,业内人士呼吁:针对直销市场乱象,更加严厉的法律、法规亟待出台。未来,对于直销企业宣传材料的审核、销售产品的审查应再套上一层“紧箍咒”。

但针对直销行业的法律法规除了以上的两个条例外,近年来,国家并没有再出台新的法规来促进直销业日益壮大的趋势。特别是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直销业面临着应运时代的需求,创新进取,然而在这个过程中却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及待解决。这时候更需要一部完善的法规来对它进行严格的规范,让它在改革创新的进程中更健康、更完善的发展,为国家与社会作出更大的贡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