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顏寧到許晨陽,中國頂尖的年輕科學家爲何紛紛逃離

千軍易得,一將難求。

這句話,對於當前正處於跟跑向並行的中國科技界來說,更加具有特殊的意義。這是因為,在短短一年之內,中國本土的頂尖年輕科學家,已經被世界範圍內的科學家和研究機構所認可的兩大牛人,顏寧和許晨陽,紛紛離開清華和北大,前往國外任教。用一句難聽的話來說,就是中國的頂尖年輕科學家正在“叛逃”中國。

顏寧和許晨陽是什麼人?

顏寧,女,1977年11月出生於山東萊蕪,清華大學醫學院教授,2007年在清華任教,一直到2017年。十年之間,顏寧在國內做出了不亞於世界一流科學家的成績。她的團隊在頂尖科學雜誌《科學》等發表了不少前沿性的文章。她的成功,一度被人們用來說明,在中國這片土地上,科學家不需要去國外一流科研機構,也能做出好成績。

2017年,顏寧入選中科院院士第二輪,但未能成為最終的原始。其原因,並不是因為她的科研成績不夠。據科技君從多名科研人士中瞭解,因為在投票之時,顏寧就已經決定前往美國普林斯頓大學任教。如果一箇中科院院士剛當選就“逃到”美國去做研究,這樣造成的影響顯而易見。如果顏寧留在清華大學,她當選院士是遲早的事。

許晨陽,1981年生於重慶。2013年成為北京國際數學研究中心教授。2017年9月9日,許晨陽榮獲“未來科學大獎-數學與計算機科學獎”,並獲得100萬美元獎金,以表彰他在雙有理代數幾何學上作出的極其深刻的貢獻 。但就在近日,許晨陽宣佈將離開北大,前往美國麻省理工學院(MIT)執教。

從顏寧到許晨陽,中國頂尖的年輕科學家為何紛紛逃離

這是中國目前年輕一代中,最具有創造天賦和才華的科學家之一。但是,他們紛紛離開中國最頂尖的高校,清華和北大,選擇前往美國。那麼,你覺得是為什麼呢?

答案顯而易見。科研沒有國界。但是科學家有祖國。顏寧和許晨陽的離去,在某種程度上是一種諷刺。這種諷刺,行內人都知道。中國科研界的種種弊端,諸如一味重視海歸,一味強調論文,在管理上把科學家當做嫌疑人來防範,各種考核和填表,凡此種種,不言而喻。中國科技界在儀器等硬件上早已是世界一流,但在軟環境上,依然和國外相差較遠。

科技君感到很遺憾,但也為中國的科研感到擔心。

最後,科技君想說一句題外話。中國當前正在大規模吸納海外人才,尤其偏愛各種院士,或者是所謂的獲得諾貝爾獎的資深科學家,但這些人,大多已經垂垂老矣,早就過了科研創新的巔峰,很多都是在吃老本。其創新能力,其實已經所剩無幾,很多人的思維還停留在舊時代,已經跟不上時代的潮流。但是國內有關方面,依然把他們當作寶貝。再看看美國,人家的頂尖高校正在不遺餘力的挖走我們的頂尖青年科學家,把他們視作珍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