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話中的「西王母」是何方神聖?是如何從妖怪變爲王母娘娘的?

陳德霖


  

  中國與西方不同。西方的神很早就已經構建完畢,後人只要膜拜就好。雖然說西方也有不少山頭,有那麼好幾個神話來源,但比起中國來,都不算啥。

  我們的鄰居日本,有所謂百鬼夜行,許多鬼怪都有詳細來歷。那為何中國沒有呢?因為中國的歷史太久遠,民族繁多,別說百鬼,萬鬼都不在話下。

  中國從來都是一個世俗王權高於神權的國度,這就使得許多神仙,包括西王母必須改變,並最終從可怕森嚴的西王母,變成了總為女兒思凡操心的大媽。

  在中國,神與仙的源頭是不一樣的。

  神源自上古百姓對自然的崇拜。最早的神都是自然神,比如天帝(又名上帝,其實上帝這個詞是屬於中國神話的!外國人崇拜的其實叫耶和華、或者說基督),雷神、風神、山神等等。

  那些上古的英雄人物漸漸也被後人尊之為神。比如開天闢地的盤古,煉石補天的女媧,創造八卦的伏羲,他們大都是上古部落首領,後來都成了神。

  像黃帝、炎帝、蚩尤等等,也都算是神。

  再後來,到達堯舜禹時期,他們在神話體系中是半人半神的存在,神格大降,淪為人王了。

  到夏啟,商湯,乃至周武王、秦始皇,他們雖然也有神蹟,但都不在算神。

  至於仙,則源自上古方士、上古巫術。

  從很早時期開始,就有那麼一批人嚮往長生不老,這些人中的得道者,就被稱之為仙。

  周朝有個周穆王,秦朝的秦始皇,漢朝的漢武帝都渴望長生,因此,方士勃然興起。他們一方面研究經典,一方面四處探尋,最終將春秋戰國時期的黃老學說,莊子、列子等學說糅合起來,形成了道教。

  漢末張道陵首創天師道,之後有張角創立太平道,再後來,道教流派百花齊放。在魏晉南北朝時期達到鼎盛。

  隨著道教的興起,他們開始造仙運動,一批又一批的上古大仙被製造了出來。其中有的是假借了先秦史料中的一些原型,也有一些是魏晉道士們的原創。

  比如太上老君這位萬仙道祖,原型就是春秋時期的道學大師老子,被張道陵尊為道祖。

  西王母這是道教創造出來的女仙魁首,東王公是男仙魁首。

  西王母住在崑崙山上,乃是人面虎齒,面容嚴厲,身似虎軀,還有老虎的尾巴這樣一個猙獰可怕模樣。

  為何西王母是這樣的樣子呢?

  其實,西王母的形象是糅合了先秦兩漢流行的五行觀念。五行之中西方屬金,四神獸中西方是白虎,西方又代表肅殺,凋零,故此西王母就成了人面虎神,一副兇巴巴模樣。

  最開始西王母不但是女仙首領,也是司殺之神。因此,像戰神九天玄女都是西王母的麾下。

  可是,隨著時代發展,到了唐宋時期,昊天上帝逐漸被玉皇大帝取代。玉皇大帝的原身是東王公。西王母與東王公並非夫妻,而是同事。

  但是,宋元時期經濟的發展使得說書聽書成為流行,話本小說應運而生。為了適合民眾的口味,玉皇大帝不能沒有老婆,於是,與玉皇大帝地位相當的,女仙之首西王母,搖身一變成了王母娘娘,,做了玉皇大帝的老婆。

  別和我爭王母娘娘和玉帝不是夫妻關係。那麼多民間傳說,諸如牛郎織女,天仙配,二郎劈山救母等等,哪一個故事裡面,王母娘娘不是玉帝的老婆?

  就連《封神演義》中也明白說了,瑤池王母和昊天上帝生了一個女兒,叫龍吉公主。

  只要老百姓想看,想聽,有需要,西王母也必須結婚,必須給玉帝當老婆!


葉之秋


王母娘娘,另稱九靈太妙龜山金母、太靈九光龜臺金母、瑤池金母、西王母、金母、王母、西姥等,是古代中國神話傳說中掌管不死藥、罰惡、預警災厲的長生女神。
在道教神話,西王母居住在西方的崑崙山,是女仙的首領,主宰陰氣,相對於男仙之首東王公。是生育萬物的創世女神。全真教的祖師。
在漢族羌族神話中,王母有時也被認為是創世神。西王母的起源被一部分學者認為是祖先神化。
許多古籍及傳說中都有關於西王母的記載。商代的《歸藏》對照西周的《周易》,可知王母擁有不死神藥。《竹書紀年》中,西王母的形象是一位雍容的女帝王形象。《山海經》中的形象則是:“其狀如人,豹尾虎齒而善嘯,蓬髮戴狌,是司天之厲及五殘。”

“西王母”的稱謂,見於《莊子》、《山海經》等,因所居崑崙丘(崑崙山),於漢中原為西,故稱西王母。是上古神話中的一位至高無上的女神。

西周金文即有“王母”的記載。
《管子·輕重己》:“以春日至始,數九十二日,謂之夏至,而麥熟。天子祀於太宗,其盛以麥。
麥者,谷之始也。宗者,族之始也。同族者人(入),殊族者處。皆齊,大材,出祭王母,天子之所以主始而忌諱也。”
《山海經》:“豹尾,虎齒,善嘯,蓬髮戴勝”,這是早期的王母形象,和女媧炎帝黃帝等神早期一樣,都帶有獸相。
《穆天子傳》:“西王母為天子謠曰:白雲在天,山陵自出。道里悠遠,山川間之。將子無死,尚能復來。”郭璞注:“將,請也。”則西王母能夠賜予人年歲,使人長生。
《爾雅》:西王母於夏代時獻白玉玦。
在漢代中國儒教讖緯神學古籍中,多次記載西王母顯聖遣使下凡,曾經派她的徒弟九天玄女,幫助黃帝打敗蚩尤。漢初,有四五小兒路上畫地戲。一兒歌曰:著青裙,入天門,揖金母,拜木公。《博物志》也稱:瑤池有桃樹,“三千年一生實”。天上天下、三界內外十方,但凡女子得道登仙者,都隸屬西王母管轄。
漢《賈子修政篇》:“堯身涉流沙地,封獨山,西見王母。”授天下地圖予舜帝整治國家。遣二十三女瑤姬(封為妙用真人)下凡助大禹治水。
《神異經》雲:“崑崙之山,有銅柱焉,其高入天,所謂天柱也。圍三千里,周圍如削。下有石室,方百丈,仙人九府治之。上有大鳥,名曰希有,南向,張左翼覆東王公,右翼覆王母。背上小處無羽,一萬九千里。王母歲登翼,上之東王公也”
道教主流全真道祖師。王母在道教中地位極高,在中華道教形成和發展中,一直是很重要的角色。據《集仙錄》載:西王母即九靈太妙龜山金母,又號太虛九光龜臺金母元君,系先天西華至妙之氣化生。
“王母娘娘”(“王母娘娘”一詞,出自元代的《全元曲雜劇》,或稱“瑤池金母”、“金母元君”、“西靈王母”、“九靈太妙龜山金母”、“西池極樂金慈聖母”、“白玉龜臺九靈太真金母元君”,全稱為“上聖白玉龜臺九靈太真無極聖母瑤池大聖西王金母無上清靈元君統御群仙大天尊”)是道教上古神靈。
上清道教興起,推崇王母娘娘奉為尊神,將王母娘娘列為七聖之一,說西王母是盤古之女,三界內外十方女子登仙得道者,都是西王母的屬下。具有掌握宇宙的無上權力。許多地方祠祀的西王母,左右有六位夫人,有兩送子者、兩催生者、兩治瘟疹者,為仁慈、至尊的神明。
上清經派將西王母信仰吸收之後,列為元始天王的弟子,並且擔任傳授寶經要訣的職司,遍見於六朝上清經中。《漢武帝內傳》載:“七月初七,王母降”。
《枕中書》:“西漢九光夫人,始陰之氣,治西方。故曰木公、金母,天地之尊神,元氣煉精,生育萬物,調和陰陽,光明 日月,莫不由之。”又載:上古之時,黃帝討伐蚩尤之暴時,蚩尤多方變幻,呼風喚雨,吹煙噴霧,王母即遣九天玄女授黃帝三宮五意、陰陽之略,太乙遁甲、六壬步鬥之術,陰符之機、靈寶五符五勝之文。黃帝遂克蚩尤於中冀。虞舜即位後,王母又遣使授白玉環、白玉琯及地圖,舜即將黃帝的九州擴大為十二州。
《墉城集仙錄》載:“金母元君者,九靈太妙龜山金母也。一號太靈九光龜臺金母,一號曰西王母,乃西華之至妙,洞陰之極尊。在昔道氣凝寂,湛體無為,將欲啟迪玄功,生化萬物,先以東華至真之氣,化而生木公焉,木公生於碧海之上,蒼靈之墟,以生陽和之氣,理於東方,亦號曰王公焉。又以西華至妙之氣,化而生金母焉,金母生於神洲伊川,厥姓緱氏,生而飛翔,以主陰靈之氣,理於西方,亦號王母,皆挺質大無毓神玄奧於西方,渺莽之中,分大道醇精之氣,結氣成形,與東王木公共理二氣,而養育天地,陶鈞萬物矣。體柔順之本為極陰之元,位配西方,母養群品,天上天下三界內外十方女子之登仙得道者,鹹所隸焉。”
西王母乃西華至妙之氣所化生,為先天陰氣凝聚而成,是所有女仙之首、掌管崑崙仙島。而所有男仙之首,為先天陽氣凝聚而成的東王公,據《三教搜神大全》卷一釋曰:“東華者,以帝君東華至真之氣化而生也,分治東極,居東華之上也。其掌管蓬萊仙島。各司其職,井然有序。
《列仙全傳》:西王母是西華至妙之氣化生而成,與東王公分掌天下三界內外十方之男女仙籍,配位西方,其神格僅次於三清,是降誕於神州伊川的道教崇高女神。
《西遊記》:西王母種的蟠桃乃仙樹仙根,小桃樹三千年一熟,人吃了體健身輕,成仙得道;一般的桃樹六千年一熟,人吃了白日飛昇,長生不老;最好的九千年一熟,人吃了與天地齊壽,日月同庚。

西王母的登場,其歷史的淵源應該歸功於絲綢之路的開通和中外文化交流的頻繁,其個人因素則與漢武帝的西方情結有關,其宗教神話原因則是對東方神仙體系的衝擊和擴展,同時也是神仙思想走進下層社會,全民性普及的反映。但是,西王母一開始的形象與《山海經》所描述的相同,是西方一個很有威力可以辟邪的大神。人們所以選擇西王母作為棺槨和墓室的畫像內容,首先是因為其具有辟邪的本領。至於西王母能夠製造仙藥,可以帶領人們脫離凡俗,長生不老,則是稍晚一些時期衍生的認識。西王母作為富有漂亮女性的形象,應該緣於漢武帝以後對西方女性美的認知。


大繁大簡


首先你要知道,西王母在天庭的是什麼職位,她不是玉帝的妻子,是女仙之首統領天下女仙。

你問的為何從妖怪變為王母娘娘,一直沒有變,天地初開之時就都是妖,“妖”一詞在現在看來是貶義詞,那是人類對妖強大的力量所恐懼導致的,所以去醜化“妖”東方女媧聖人也是妖啊,天庭百萬神仙有八成都是妖出身,所以妖便是神。

在來說說西王母為何能做這天庭女仙之首的位置,在最早期大洪荒時代“西王母”就已經名聲在外了,東有:女媧 伏羲、南有:太一 帝君、西有:西王母 東王公、北有:鯤鵬 可以看出西王母是相當有實力和輩分的人物,在天庭做一個女仙之首也是委屈了,想當初也是最早老牌四大勢力之一,最後被東皇太一所滅,東王公戰死,西王母重傷不知所蹤,最後在建天庭之時才出現被封女仙之首,論實力碾壓天庭在冊所有人。個人有篇文章有比較詳細的介紹“西王母”有興趣的話可以自己看看


秋夜聽雨


西王母是我國古代神話傳說中大家耳熟能詳的一位神仙,後世經過道家的演繹,以王母娘娘的形象為世人所熟知。但實際上,如果我們仔細考察西王母這一形象的變化過程,會發現其最初的形象與後世傳說相差甚遠。這一形象的變遷過程受到社會文化環境的很大影響,體現了信仰這一文化現象發生和發展的規律。

一、從先秦到漢代西王母形象的變化

考之古籍,西王母這一名稱最早應該是指位於我國西方的一個原始部落。《爾雅·釋地》曰:“觚竹、北戶、西王母、日下,謂之四荒。”郭璞注:“觚竹在北,北戶在南,西王母在西,日下在東,皆四方昏荒之國次四者。”[①]《漢書·地理志下》亦云金城郡臨羌縣“西北至塞外,有西王母石室。”可見這西王母最早是一個西方的部落名稱,當然也可以指代部落的首領。關於這個部落具體的位置,有多種說法,現在比較常見的說法是在崑崙山附近。

崑崙山

早期西王母的形象可以說是非常“恐怖”的。《山海經》中有多次提到西王母,說她“其狀如人,豹尾虎齒而善嘯,蓬髮戴勝”;“西王母梯幾而戴勝,其南有三青鳥為西王母取食”;“戴勝虎齒,有豹尾,穴處”。基本上說都是半人半獸的形象。《山海經》是戰國到漢初這段時間巴蜀和楚地的人寫的一本志怪書,西王母部落的人當然不可能半人半獸,但從這些看似荒誕的文字描述中,我們可以大概看出當時這個部落的一些衣著以及生活習慣:比如著獸皮為衣、獸骨為飾,又比如穴居等等,這些其實也比較符合我們對部落時代先民的認知。朱芳圃先生有一種比較有趣的觀點,他認為西王母可能是以豹為圖騰神的部族,母為貘之音假。《屍子》曰:“中國謂之豹,越人謂之貘。”《爾雅·釋獸》雲:“貘,白豹。”《穆傳》中之西膜,亦即西王母[②]。

到了漢代,西王母的形象和先秦相比有了巨大的變化。從半人半獸變為了白髮老嫗。比如司馬相如在賦中描繪的西王母形象:“皓然白首戴勝而穴處兮,亦幸有三足鳥為之使”;又如《淮南子·覽冥》則曰:“西老折勝,黃神嘯吟。”“老”通“姥”,即老母之意,故當時西王母也被人們稱為“西姥”。

而到了漢武帝時期,西王母的形象又有了進一步的變化,從白髮老嫗變成了“可年卅許,修短得中,天姿掩藹,容顏絕世”[③]的絕代佳人。這基本上也就是後世常見的西王母的形象了。我們在西漢中期以後的漢畫像石中,經常能看到西王母的形象,基本也就是這個端莊、華美的女神形象 [④] 。

二、西王母形象變遷的原因思考

從先秦到漢代,西王母的形象可以說是出現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而為什麼會出現這種變化是值得我們思考的一個問題。這可以反映出在信仰這一文化現象中,其信仰對象形象的構建過程。總體來說,對信仰對象的形象構建,是由對該對象的社會認知決定的。而具體到西王母,筆者認為有如下幾個原因:

1、西王母身份和職能的變化

最早的西王母,其身份是一西方部落的首領。《今本竹書紀年》雲:“十七年,王(周穆王)西征崑崙丘,見西王母。其年,西王母來朝,賓於昭宮。”《竹書紀年》被認為是偽書,故這個事情可能不確,但反映出來當時人們對西王母身份的認識實際上是一種外交身份。

而到了戰國時期,也就是《山海經》的那個時代,西王母開始神化了,人們對她的身份認知也開始趨向於具有無邊法力的大能,《山海經》載她司掌災害與瘟疫,是一位瘟神和殺神。所以這一時期的西王母在世人眼中是一種兇厲的形象。

到了漢代,西王母進一步的仙化,其執掌也隨著嫦娥奔月等傳說的傳播逐步變成了長生不老藥的掌管者。長生不老,這可謂是很多信仰體系中的“終極追求”了。而掌管不老藥的仙人,那自然不可能再是一個醜陋兇厲的形象,否則誰敢去求藥呢?所以西王母的形象就逐步地變成了慈祥的老嫗,又變成了端莊的女神,總之給人一種慈愛、親善的感覺。

在這一形象變遷的過程中,人們也逐步完成了西王母的人格化構造。西王母有了丈夫,甚至有了孩子。西王母的丈夫叫東王公,這一形象完全是按照西王母對偶製造出來的,《神異經·東荒經》曰:“東荒山中,有大石室,東王公居焉。長一丈,頭髮皓白,人形鳥面而虎尾,載一黑熊左右顧望,恆與一王女投壺”。我們在現存的漢代畫像石中,也經常能看到西王母與東王公的“同框”畫面。

從西王母形象的變遷中可以看出,信仰對象的形象,實際上是人們出於功利化的目的,按照功利化的需求對自我想象的一種投射。

2、社會審美情趣的變化

除了職能和身份的變化之外,筆者認為西王母形象的變化應該還與社會審美情趣的變化有關係。筆者並未學過美學,粗淺的理解,人們對美的認知,應該與對事物的固有印象有某種一致性。符合我們認為“啊,這個應該是這樣子的”才會被認為是美的。

早期西王母被認為是部落首領或者凶神,兇厲的形象自然符合人們對這一對象的固有認識。而後來西王母成了執掌長生的吉神,其形象自然就要修正。老嫗是慈祥的,符合人們對善之美的認識。而進一步地,既然執掌長生,那不僅要善,太老了也不行,所以西王母的形象又逐漸年輕化了。

註釋:

[①]《十三經注疏》,中華書局1988年版。

[②] 朱芳圃:《西王母考》,《開封師範學院學報》,1957年第2期。

[③] 《中華野史》,泰山出版社1999年。

[④] 高文:《四川漢代畫像石》,巴蜀出版社1987年版。

[⑤]賈豔紅:《略論漢代民間的西王母信仰》,《山東師範大學學報》2003年第3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