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象区块链创始人黄步添:区块链正从金融领域向非金融领域渗透

寺中最年长的扫地僧,往往是最会听风识敌的高人;多年深耕区块链领域的人士,才会有一叶知秋的能力。

云象区块链创始人黄步添,2009年开始接触比特币,经历过去年9.4。当人皆言9.4一周年“寒冬再临”时,黄步添却看到了区块链发展的曙光,并认为未来发展的趋势是联盟链与公有链的技术融合。


云象区块链创始人黄步添:区块链正从金融领域向非金融领域渗透

监管与扶持,并行不悖

2017年区块链基本是围绕着token的发行和融资需求运转,市场对于做区块链底层技术的公司关注度并不聚焦。

但随着去年9.4监管,区块链更注重实际的应用落地,拥有技术资本的企业脱颖而出,云象也是值此之时实现了进一步的发展。

对于今年9.4之际,五部委联合发布的险提示,黄步添认为,这一举措可以遏制纯粹以炒作代币为目的的区块链项目,促进区块链真正实现应用落地,使区块链行业返璞归真。

”9.4剑指ICO领域,是因为ICO本质上是一种未经批准非法公开融资的行为,会给整个行业带来金融风险。而监管所引导的正确方向,可以推动整个产业更积极的发展。经过一年的管制,尽管部分主体在海外的ICO项目还存在,而目前,国内已经不存在ICO。”

黄步添曾表示,在区块链体系中,应设计一些激励模式。但这种激励模式,定与传统的ICO相区别,它不能被简单的理解为代币,而应是一种通证经济模型。

其实,监管并非上镣铐,也不是对区块链领域的全盘否定。监管更像是拨云见日,除去遮眼浮云,才可看见区块链的本质。实际上,中国并未改变扶持区块链技术发展与应用的态度。

“目前,国家许多地区都成立了区块链产业园,且工信部也发布了几本区块链指南,在监管的同时,国家也在积极推动整个区块链产业与实体经济结合。”黄步添向互链脉搏说到。

正如年初之际,人民日报连发三文,视区块链为战略机遇;人民日报出版社策划出版刊物,帮助各级领导干部了解区块链知识;工信部早前透露的信息也显示,中国已开始着手建立区块链国家标准,计划从顶层设计推动区块链标准体系的建设。

”在监管于扶持同行的一年,区块链应用从纯粹的POC(概念验证)到逐步实现应用落地,迈出了很大的步伐。工信部发布的2018年中国区块链产业白皮书中便记录了诸多真实落地的项目。”

这本白皮书也收录了云象区块链深度参与的两个案例:兴业银行区块链防伪平台与民生银行基于区块链的国内信用证项目。

”在监管落实的同时,整个区块链应用落地的曙光已经出现。“黄步添表示。


云象区块链创始人黄步添:区块链正从金融领域向非金融领域渗透


未来发展趋势:区块链融合云计算

百度、网易、腾讯进军区块链领域早已不是新闻,在9.4一年之间,许多传统企业也陆续进军区块链领域。正如黄步添所言,其中有一部分企业,只是利用区块链的概念,作为炒作的手段。也确有另外一部分企业,可以将区块链技术与实际应用相结合,增加平台自身的透明度、公信力,为企业所属的领域带来价值。

云象区块链早于2014年成立,黄步添作为区块链领域的“排头兵”,表示“从总体来说,传统企业进入区块链领域,不论目的如何,都可谓是一件好事情。因为参与的机构越多,尝试应用落地的机会就越多,从而可以推动整个区块链产业的发展。”

目前这个阶段,虽说市场比较低迷,但是对于一些真正愿意在区块链领域,长期耕耘的公司来说,恰可以在这一过程中不断摸索、实践。

云象便是在这一年间,实现了许多技术突破。全球首次提出了‘ 联盟链+跨链+公有链’的聚合链架构,目前这一架构已经成为区块链业内的共识。在应用方面,云象区块链成为中国商业银行体系首个跨机构区块链基础设施建设单位。

但由于目前区块链的基础设施在安全性、可扩展性等方面,还无法完全满足一些应用场景落地的需求。所以,中国区块链与海外区块链都比较关注基础设施的建设。

而部分海外金融机构因其自身严格的监管制度,在区块链应用方面,相对于国内更趋保守,所以海外区块链更倾向于游戏类、社交类的应用探索。中国的区块链公司则更关注金融领域的区块链应用落地。比如信用证、供应链金融、资产证券化等。

但黄步添表示,未来区块链的发展基于目前的特征,还会呈现出三个发展趋势:

一、企业、商业组织区块链化需求加大,例如互联网平台,会希望将关键要素、数据上链,以增加公众对平台的信任度。

二、区块链将从金融领域向非金融领域渗透,从云象区块链所接触到的案例来看,信用证、供应链金融、资产证券化、跨境支付等都属于金融领域,而未来区块链会向非金融领域发展,如电子政务、IP版权、信用数据等领域。

云象也在推动非金融领域的应用落地。目前,云象已成为科技部现代服务业重大专项区块链技术唯一支撑单位,支持数字教育版权的链上服务;并与浙江省知识产权交易中心共同推动知识产权的区块链化。

三、区块链将与云计算融合。未来每个机构或每个机构形成的小生态圈,都将有区块链需求,在这种情况下,使网络设施也区块链化,也就是BaaS(区块链即服务)。

“区块链与云计算深度融合,可使未来区块链数据上链过程更简便,使之能渗透到各个涉及多方交易的业务场景中。云象的BaaS平台,目前便可以支持区块链的节点配置、合约部署,同时支持区块链与公司业务的深度融合。”

9.4一周年,或言寒冬又至,或言泡沫破碎,但这都只是区块链的发展阶段。从1.0数字资产的出现,到2.0智能合约的应用,再到3.0的快速发展,区块链正逐步转变为服务于实体经济,支撑数据与资产交换的基础设施。

最后,黄步添表示,“区块链构造的是信任网络,而这种信任需求要逐步成为社会共识,此后区块链的大规模应用才会形成。我认为,未来还需要2到3年的时间,来促成“区块链构建信任”这一社会共识的达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