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岗“4+2”重点区域 开发建设驶入“快车道”

龙岗“4+2”重点区域 开发建设驶入“快车道”

坂雪岗科技城南扩催生龙岗发展新动能。图为美丽的坂田南片区。龙坂轩 朱洪波 摄

日前,龙岗区“4+2”重点区域(坂雪岗科技城、大运新城、国际低碳城、平湖金融与现代服务业基地4个市级重点区域,宝龙科技城、阿波罗未来产业城2个区级重点区域)开发建设工作会议召开。记者获悉,“4+2”重点区域2018年计划总投资506.8亿元,今年1至6月,完成投资236.7亿元,年度占比46.7%,同比增速40.52%,“4+2”重点区域开发建设已经驶入“快车道”。

“4+2”重点区域是龙岗经济发展的六台重要“发动机”,这些重点区域有哪些发展上的亮点?近日本报记者对“4+2”重点区域进行实地走访,并对相关部门进行了采访。

●南方日报记者 陶清清 温世健

坂雪岗科技城

“南扩”带来发展新动能

近日,在区、街道、社区三级干部的攻坚克难下,备受市民关注的石背路市政工程全线提前完成征拆任务,施工单位已进场施工,今年有望全线建成通车。石背路是打通坂田街道坂雪岗大道与吉华路第二条侧接线的重要通道,对周边居民出行有着重要意义。

石背路仅是坂雪岗科技城加快建设的一个生动注脚。

坂雪岗科技城位于坂田街道,地处深圳中北部、龙岗区西部,原总占地面积约22.18平方公里,南扩后总面积28.51平方公里。片区聚集了华为、神舟、康冠、航嘉等10多家国内外知名企业,是深圳市高新技术产业带的重要组成部分。

近年来,坂雪岗科技城以产城融合发展的主线,以产业转型为导向,以城市发展为引领,以建设现代化复合型国际新城区为目标,抢抓机遇、大胆创新,取得显著成效。

城市建设迈上新台阶

固投增速远高于全市平均增速

“如今龙岗区城市化水平比较高的一个是龙岗中心城,一个是坂田街道的坂雪岗科技城。”日前,有业内人士坦言,经过持续努力,坂田坂雪岗片区终于迎来蝶变,有了深圳特区的味道。

事实上,无论是坂田北片区的天安云谷、华为周边,还是中片区的绿意葱茏、整洁干净的布龙路,或是南部创新企业云集的星河WORLD,坂雪岗科技城变得越来越“高大上”。

“蝶变”的密码何在?记者了解到,近两年来,坂田街道通过规划提升、产业提升、交通提升、配套提升、环境提升、管理提升、服务提升、作风提升“八大提升”、聚焦城市规划建设“品质+”、产业优化“科技+”、环境品质提升“绿色+”、城市管理服务“智慧+”、城市精神风貌“文化+”、深化从严治党“标准+”“六个+”,使坂雪岗科技城建设迈上新台阶。

一方面,区域经济高质量增长。自2013年被纳入全市首批重点开发建设区域以来,坂雪岗科技城按照“一年全面启动,三年形成规模,八年基本建成”的开发时序,以城市更新、高端产业、基础设施为抓手,充分发挥政府投资的引领带动作用,同时充分调动社会投资等各类投资的积极性,多措并举扩大高质量有效投资,经济始终保持高速增长。2014年至2017年,坂雪岗科技城固定资产投资由64.46亿元增至158.31亿元,年均增速远高于近年同期全市固定资产平均增速。

另一方面,城区建设始终坚持高标准规划。坂田街道综合考虑坂雪岗科技城历史使命、综合竞争力提升、可持续发展等因素,推动坂雪岗科技城扩容,推动坂田南片区纳入坂雪岗科技城实现一体化规划建设。同时编制《坂雪岗科技城建设广深科技创新走廊核心平台行动计划方案(2018—2020年)》,进一步提升坂雪岗科技城的发展定位、发展质量和发展动力;结合坂雪岗科技城产业结构及功能特点,将产业发展规划、空间布局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三规合一”,编制了《华为科技城新一代通信产业基地综合发展规划》《坂雪岗科技城市政工程详细规划》等系列规划及方案,着重在道路交通、环境提升、人才安居等方面进行战略性指导,进一步提高片区产业配套水平与人居生活环境质量。

此外,坂田还不断提升坂雪岗科技城国际化水平,围绕“科技坂田、人文坂田、绿色坂田”三大主题,高标准举办坂雪岗科技城核心区城市品质提升国际设计大赛,通过空间品质的提升,带动本地文化品质提升,逐步实现“产城融合绿色人文的智慧城市先锋示范区”的片区发展目标。目前,“坂雪岗艺术中心”等4个项目优胜方案即将出炉。

“南扩”带来新利好

实现资源合理配置、促进片区整体发展

8月4日,深圳市召开重点区域开发建设总指挥部第十二次会议,会议原则通过《深圳市重点区域质量型开发建设指引导则》和坪山中心区、坂雪岗科技城扩容实施方案。

“坂雪岗科技城经过多轮高强度开发,城市建设用地基本饱和,增量土地匮乏,特别是商服、市政、绿地广场等用地严重不足,严重影响到坂雪岗科技城的城市品质提升和创新升级发展。坂雪岗科技城南扩势在必行。”坂田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2017年初启动坂雪岗科技城扩容研究工作,最终坂雪岗科技城扩容从“梦想”变成“现实”。

“扩容后,坂雪岗科技城延伸至整个坂田街道,总面积28.51平方公里,有利于坂雪岗科技城长远发展。”业内人士指出,坂田南片区具有承接主城区功能外溢、引领东进战略的重要作用。坂雪岗科技城南扩是营造良好营商环境,服务企业,实现南北一体化均衡发展的重大举措,对实现资源合理配置、促进片区整体发展具有迫切的现实意义。

首先,将完善公共配套,更好服务高端企业。坂田南片区拥有6个地铁站点、数条高快速路交汇等交通优势,以及优质住宅小区和星河WORLD等配套资源,有助于实现产城融合。

其次,将整合发展空间,推动可持续发展。据统计,扩容后的坂雪岗科技城将增加10.88平方公里用地,统筹整合城市更新工改工项目,预计实现新增产业用房300万平方米,创新型产业用房面积达10万平方米以上。

再次,培育新增长点,推动竞争力提升。坂田南片区的新兴信息服务、文化创意、金融服务等具有良好发展前景,星河WORLD引入人工智能、金融、文化创意企业500多家;云里智能园引入中国基因集团、华大北斗等企业100多家;星河·领创天下是深圳最大的创客空间。南片区产业类型能够对北片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形成有力支撑和有益补充,实现南北片区差异化协同发展。扩容后,预计将能够新增10家以上科技企业孵化器和众创空间。

第四,提升城市品质,实现一体化发展。坂田自然资源丰富,特别是坂田南片区拥有银湖山郊野公园、正坑水库、南山水库、雅宝水库等丰富的大型生态空间,但目前南北部生态空间尚未形成一体化,开放空间缺少系统性与连通性。坂雪岗科技城南扩有利于实现南北片区生态一体化,打造互联互通的“生态连接体”;有利于坂田南北片区在规划、建设和管理上的一体化发展。

从“互联网+”到“产融联盟”,从总部经济到新兴产业

“一核四翼”发展结硕果

面对坂雪岗科技城“南扩”新利好,坂田街道早就未雨绸缪作出“一核四翼”产业布局。如今,该街道不断扩大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和辐射效应,发展总部企业、上下游企业,加速推动“一核四翼”“开花结果”。

在北翼,“互联网+”继续点燃创新引擎。目前,国家级事业单位一带一路环境技术交流与转移中心(深圳)落户天安云谷;天安云谷一期招商完成,引入华为终端、艾比森、中软国际华南总部等企业262家,二期80万平方米的产业及配套空间正式招商,力争建成首个“文化+IP+科技”融合发展的国家级示范园区。神舟智园以智能制造和智慧产业为核心,汇集软通动力等22家高新技术企业。江南时代大厦重点打造为现代化高新产业示范基地,引入国内社区服务运营商彩生活等近百家企业。IOT物联网产业园(元征工业区)引入世界三大检测公司之一的天祥质量技术检测(INTERTEK)深圳公司等企业31家。

在南翼,“产融联盟”逐步形成。星河WORLD获评“广东省小型微型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引入大疆慧飞、猛狮科技等人工智能、金融、文化创意企业500多家;占地8万平方米的星河COCOPark商业旗舰店开始试业;星河·领创天下孵化出文创与人工智能相关领域企业37家。坂田国际中心签约中小型创新企业500家。万科星火online获龙岗创新产业园、文化创意产业园区认定,入驻文创类企业86家。

在东翼,总部经济“磁效应”凸显。乐荟科创中心(科创谷)等4个总部基地正开展基坑建设,拟建以高新科技产业为主的上市企业总部聚集区。牛牯岭工业区“工改工”项目、上雪科技园综合提升规划正加快推进。纳入市重大项目的深圳传感器与仪器仪表创新总部(科尔达)预计年内开工建设。

在西翼,新兴产业稳步发展。云里智能园逐渐形成以大健康产业为龙头的产业集群,正在打造基于基因储存、制备、测序、分析、诊断等一系列技术的产业研发平台,目前集中各类高端人才131人,凯特立斯、鹏星光电、华云生物等100多家企业入驻。世界级基因及细胞全产业链产学研转化基地——中国基因集团落户云里智能园;华大北斗凭借全球首颗支持北斗三号信号体制的多系统多频高精度SoC芯片获“北斗卫星导航应用推进奖”。

大运新城

加快打造高水平

“城市新客厅”

在龙岗中心城黄阁路,绿树成荫、红花点缀其间。细心的市民发现,在黄阁路的一些节点,已经围了挡板。“这里要建地铁和深圳市第一高楼了,我们非常期待。”家住附近的市民王先生说。

王先生说的高楼是深港国际中心,轨道是深圳地铁14号线、16号线。记者获悉,目前14号线、16号线、深港国际中心日前已经启动建设,启迪协信科技园、宝德云谷等在建项目也在提速;土地征收、土地整备等工作也在全面提速,加快打造东部中心核心区和深圳高水平“城市新客厅”;同时重点区域署等部门正在联合相关部门,完善大运新城综合提升、大运片区法定图则修编、大运新城城市设计、大运枢纽站城一体统筹规划及详细设计、大运中心周边二次开发等片区发展规划,高水平谋划大运新城发展蓝图。

●南方日报记者 凤飞伟 通讯员 许文祥

项目建设

深港国际中心已进入实质建设阶段

作为大运片区项目建设重中之重,深港国际中心项目广受关注。该项目位于大运新城核心区,占地面积32.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36.45万平方米,计划打造700米高的粤港澳大湾区新地标。项目于3月26日举行奠基仪式,并于日前正式动工。

除了目前深港国际中心已进入实质建设阶段,大运新城的重点项目建设也在积极推进之中,其中天安数码城四期项目主体结构已完工,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永久校区教学楼、宿舍和实验室等主体建筑已全面封顶,清林径引水调蓄工程形象进度超过90%。

今年,大运新城的道路交通设施也得到进一步完善,其中轨道交通方面,深圳市地铁14号线、16号线项目(龙城段)项目完成建筑物测绘、评估工作达100%,正在开展建筑物拆迁谈判工作,临时施工已进场。

统计显示,2018年,大运新城重点推进项目17个(后增加至23个),涵盖战略性新兴和未来产业、现代服务业、社会民生、城市更新、道路港口、环境资源6大类,全年计划完成固定资产投资约89.27亿元,同比增长34.28%。截至7月底,大运新城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0.68亿元,完成年度计划67.97%,同比增长88.71%。

产业发展

上半年完成招商引资计划目标的219.36%

以前龙岗中心城产业基础较为薄弱,甚至被认为是“睡城”。目前大运新城在高质量推进城市建设的同时,也加大了产业引进、培育的力度。

记者了解到,当前,大运片区规划在建的产业空间有天安数码城(四期)、深港国际中心、龙岗创投大厦、启迪协信科技园、黄阁坑股份大厦、中国电子创新科技大厦等14处,总占地面积96.78万平方米,总建筑量为442.54万平方米,规划产业用房总建筑面积为285.68万平方米。

目前,龙岗区正在大力引进能够引领和带动片区产业链发展的优质企业。2018年上半年,大运新城招商累计完成招商引资24.6544亿元,超额完成计划目标的219.36%,成功引进中国电子创新科技大厦项目,拟引进中电国际总部、创新科总部及国际以及中国电子IBM联合创新实验室、中国电子信息安全主体企业、英特尔研发机构、西数等国内知名企业研发中心。

现有的一些园区也在积极引入优质企业。目前片区内的启迪协信科技园已签约入驻企业(机构)59家,其中规上企业20家,上市公司区域总部1家,国高、市高企业12家,孔雀团队(人才)企业6家;创投大厦已引进超频三等20家企业,落户面积约3.7万平方米,占可出租面积54%;天数码城四期等项目招商进展顺利,片区产业发展实力进一步增强。

国际低碳城

产业布局初步形成

今年年中,位于深圳国际低碳城的柔宇国际柔性显示基地,全球首条类六代全柔性显示屏大规模量产线成功点亮投产,总投资约110亿元。这是国际低碳城快速发展的一个缩影。近日,记者对国际低碳城展开走访,感受到其日新月异的变化和蓬勃发展的气息。

上半年招商引资超额完成任务

日前,《龙岗区六大重点片区招商策略研究》编制完成。国际低碳城2018年上半年招商引资完成半年度任务的191%,陆续引进威翔航空、全普半导体、裕富照明和光祥科技等产业项目。

2017年,国际低碳城全年计划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2.44亿元,实际完成64.97亿元,同比增长55.5%,年度任务完成率123%,在全市16个重点区域中名列前茅。2018年上半年,国际低碳城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2.71亿元,完成年度计划的49.05%,同比增长102%,基本实现“时间过半,任务过半”目标。柔宇科技项目已完成主体厂房结构施工并于6月4日成功点亮类六代氧化物AMOLED产线;东部环保电厂项目已完成主厂房桩基工程80%施工进度,预计明年4月前完工投产。

坪地街道经科办相关负责人对记者表示,随着威祥航空等前沿性产业项目落户、世界零售巨头沃尔玛开张营业、综合性大型服务项目低碳乐城开工建设……国际低碳城片区已经初步形成了集生物科技、航天科技、环保产业以及大型服务业于一体的产业布局。

将分三步走继续推进开发建设

根据深圳东进战略、广深科技创新走廊和可持续发展示范区建设等要求,今年下半年,龙岗区将分三步走继续推进国际低碳城开发建设。

一、提升完善规划水平。推进国际低碳城丁山河沿线等重要廊道轴线城市设计工作,完善构建绿色建筑、绿色交通和绿色产业等建设标准指引体系,加强城市重点地区规划、设计、建设和管理,提升城市空间品质,保障城市规划的实施。完成DY11等4个控制单元详细蓝图编制工作,指导坪西片区土地整备方案及近期建设项目实施、社区留用地开发。

二、拓展城市发展空间。加快推进坪西片区、四方埔整村统筹工作。推进土地空间高效集约利用和二次开发,将土地整备与重点片区发展、产业项目引进、重大项目布局有机结合。完成连片土地研究工作,梳理深挖一批较大面积的产业用地,承接重大产业项目。根据《共同推进规划国土管理改革与实践合作框架协议》,梳理生态线内现状产业用地,建立基本生态控制线内建设用地清退与线外城市更新和土地整备的联动实施机制,推动国际低碳城节能环保产业园等项目突破性进展。

三、加快推进建设一批重大产业项目、优质项目,切实提升国际低碳城城市品质,有效改善城市配套服务水平。核心区方面,将通过文化会议中心、低碳博物馆、低碳乐城等项目,推动核心区打造成为集文化会展、特色博物馆、科技总部、商务配套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服务中心,树立地标典范引领作用。拓展区方面,加快推进坪西片区首期开发及公共配套设施建设、丁山河综合整治等。拓展区外方面,加快坪西养鸡场、吉坑片区等连片潜力用地开发,引入优质龙头企业,形成产业集聚区,提升产业规模。

南方日报记者 崔璨

宝龙科技城

22个产业项目火热建设中

沿着宝龙大道,驱车向东,道路两侧的不少楼宇正在火热建设之中,道路的一些节点也设置了围挡,“这是14号线要动工建设的信号,这一年感觉我们宝龙每天都在变化。”家住振业恋山谷的居民李小组兴奋地说。

记者了解到,宝龙科技城现有22个产业项目正在建设,一批优质的城市配套项目也在积极建设之中,同时龙岗区还对全球科技金融小镇、东部科创总部基地、坪山高铁站周边重点区域进行规划,此外,宝龙科技城所在的宝龙街道也在积极推进土地整备工作,为重大项目落地街道提供了充分的土地保障。

东部科创总部基地已开展规划研究

宝龙科技城占地18.03平方公里,产业核心区10.52平方公里。2014年成为深圳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省市共建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集成电路)、深圳市机器人产业基地、龙岗区“4+2”重点片区以及广深科技创新走廊深圳段的节点之一。

在产业规划方面,由龙岗区进行规划研究的全球科技金融小镇位于宝龙正中高尔夫片区,目前产业及选址规划已基本完成;东部科创总部基地项目已由区重点区域署开展规划研究;坪山高铁站周边7.5平方公里重点区域项目待完成前期核查后由规土委龙岗管理局开展城市设计。

产业项目建设进展方面,宝龙科技城现有22个产业项目正在建设,其中被评为2018年市级重大项目8个,区级重大项目8个。目前,中广核工程公司总部大厦、中广核研究院(二期)、金信诺、钻通、威迈斯、中节能总部大厦等6个项目已开工建设;核达中远通、科信通信研发中心、亚辉龙、雄帝、贝斯达医疗器械大厦、城投智慧家园、精锭工业园、亚泰光电、时运达等9个项目主体已封顶,正开展配套装修和竣工验收工作;剩余亿思达等7个项目正在开展前期报建工作。

此外,在新能源产业基地开发进展方面,基地已完成中广核工程有限公司、中广核研究院有限公司等12家高新技术企业的产业用地招拍挂工作,总出让土地面积约15.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61.7万平方米,预计总投资约53.1亿元。

宝龙外国语学校揭牌将打造“未来学校”

9月3日,龙城教育集团宝龙外国语学校揭牌。这所教学楼顶实现全绿植覆盖,报告厅、游泳馆和风雨操场设置在地下的学校将充分利用大数据等新技术打造一座“未来学校”。

以往,宝龙科技城常被人诟病的问题是公共配套不足。为促进产城融合,完善宝龙科技城城市功能,龙岗将高质量推进宝龙科技城的配套建设。目前宝龙街道已开展宝龙EPC项目建设,该项目包括道路绿化提升改造、公园、文体中心、天桥等建设,立项投资总概算约30亿元,目前正结合现状按公园、道路等类别分部分项推动,完成部分项目的勘测,开展设计等工作。

在土地整备方面,2018年,龙岗区率先在宝龙街道探索“统一规划、政策联动、主体协同、分步实施”的片区统筹开发土地整备新模式,开展龙东上井整村统筹土地整备项目,优化城市布局,拓展产业布局,为全市土地整备利益统筹工作提供了创新思路。宝龙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将征地拆迁攻坚行动作为“东进战略攻坚年”的重中之重来抓,坚决完成45万平方米的区重点征拆项目年度工作任务,为重大项目落地街道提供了充分的土地保障,为辖区城市品质提升拓展空间。

南方日报记者 凤飞伟 通讯员 何婧

平湖金融与现代服务业基地

进入规划落实和项目实施阶段

近期出炉的《深圳建设广深科技创新走廊实施方案(2018—2035年)(征求意见稿)》指出,到2020年,深圳将成为广深科技创新走廊的主引擎,结合深圳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空间布局,选择4个创新基础好的区域打造为核心战略平台,带动周边具有创新潜力的20个节点,形成各具主导功能的创新区块,构建“四核二十节点”的空间格局。其中,20个节点中有5个为新增节点,平湖金融与现代服务业基地(以下简称“平湖金融基地”)位列其中。

按照定位,平湖金融基地在以科技和创新强化产业根基的同时,将探索金融和现代服务业对实体产业的深度支撑,坚持规划先行、高端引领,加强地上、地下空间的统筹利用,强力推进基地开发建设,切实将基地打造成以“金融+科技+总部”为特色的新兴产业基地集聚区、东部中心的重要平台。

近日,笔者通过走访平湖金融基地了解到,自2013年7月被纳入全市重点区域后,经过近5年的开发建设,平湖金融基地已进入规划落实和项目实施阶段,片区建设初具规模。目前,基地已入驻企业8家,其中上市公司4家,涵盖金融服务、电子信息、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及现代服务业。

重点项目进展顺利

基地位于平湖街道西北侧,总规划面积2.24平方公里,一期为1.13平方公里,二、三期为1.11平方公里。

眼下,平湖街道正有序推进二、三期土地整备。平湖金融基地辅城坳土地整备项目已于2015年11月被列为试点项目。土地整备方案(整村统筹)编制已进入第7稿,下一步将根据指导意见,结合测绘的土地权属信息对方案进行进一步完善,并报龙岗区政府研究。

在对外交通上,金融基地对外交通及主次干道路网骨架已基本形成,清平高速二期,平大路,嘉湖路,中环大道一、二期,惠华路一、二、三期等高快速路和主干道已于近年陆续建成通车,基地一期园区道路和市政管线也已基本建成。一批基地重要配套基础设施包括西宝路改造项目、特建发高压线迁改工程等正在稳步推进。

目前重点项目进展顺利,其中招商银行金融创新基地正在进行地下室施工工程,该项目占地面积1.58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3.18万平方米,计划总投资16亿元,建设内容包括软件研究开发测试中心及数据中心。中科院(深圳)育成总部基地项目一期已于今年1月封顶,有望今年底竣工交付使用。该项目占地5.76万平方米,项目计划总投资30亿元,将建成以智能制造、物联网、生物医药和科技金融为主导产业的产学研一体化大型产业育成平台,形成集众创空间、高新技术成果孵化、加速转化、企业总部于一体的科技成果产业化基地,是深圳先进院国家级双创示范基地的重要性载体。

基础配套尚待完善

在今年1月初,龙岗区区长戴斌现场调研平湖金融基地并召开总指挥部会议,明确平湖金融基地一期剩余用地和二、三期用地采取“统筹开发+独立出让”开发模式,原则上引入具有丰富科技金融产业资源、强大产业导入能力并有一流开发建设运营经验的企业,与区属国企合作进行统筹开发,开发主体将通过规划建设及招商运营方案进行甄选。目前,区城投集团已基本完成技术任务书和遴选方案编制工作,报区政府审议通过后,将按照计划开展后续工作。

此外,基础配套问题是当前平湖金融产业服务基地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不久前,平湖街道人大工委开展代表建议督办活动,有人大代表表示,平湖一直在努力推动产业转型,平湖金融基地是平湖产业转型的重要引擎。基地规划是很好的,主打产城融合的概念,基础设施建设应加大力度,相应的教育、道路、住房配套需要加以完善。“刚刚看到的在建项目都很好,但如果没有相应配套,可能很难吸引到人才。”该人大代表表达了内心的担忧,希望将基地打造成平湖新名片,把优质的科技型创新型企业引进来。

据了解,随着平湖金融基地一期保障房建成入伙以及企业陆续进驻,教育及相关配套设施需求矛盾日益凸显。目前规划部门拟为金融基地一期新建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不过,规划调整意见仍未落实。

采写:徐剑

阿波罗未来产业城

无人直升机项目有望年底投产

2014年12月22日,光启正式启用阿波罗基地,向公众展示一号空间库和云端号,由此,阿波罗未来产业城“惊艳”亮相。从启用至今接近4年时间,阿波罗未来产业城迎来了哪些新变化,近日,笔者通过实地走访发现,在产业城启动区内,无人直升机研制及产业化项目主体建设已基本竣工,年底有望投产。备受关注的光启未来科技城则已完成实验室的结构工程,实验室有望年底竣工。

光启未来科技城实验室有望年底竣工

阿波罗未来产业城作为龙岗区“4+2”重点片区之一,是深圳首个以军民融合为主题的产业城,最新规划范围为49.34平方公里,基本包括整个园山街道的范围。阿波罗未来产业城分为三个圈层,分别为启动区(面积25万平方米)、核心区(面积6.28平方公里)和产业城(面积49.34平方公里)。目前,启动区内有三家军民融合项目入驻,分别是无人直升机研制及产业化项目、邦彦绿谷工厂、光启未来科技城,启动区里基础设施也正在开展施工建设。

其中,无人直升机研制及产业化项目已完成封顶,正在开展室内安装工程及室外工程,园山街道阿波罗综管办相关负责人表示,项目有望在今年年底投入使用。该项目建设单位为深圳联合飞机科技有限公司,占地面积约2.3公顷,总建筑面积3.3万平方米,总投资约3.2亿元。是以研发及生产无人机为主的现代化园区,主要建设内容包括飞机部装生产线、飞机总装生产线、发动机性能测试设备、旋翼生产及测试设备,10个专业实验室等。

邦彦绿谷工厂目前正在开展土石方工程及桩基础施工工作。该项目占地面积2公顷,总建筑面积11公顷,总投资5.2亿元。项目主要用于邦彦军事信息化系统研发及产业化,产品将在舰船、车载、野战、携行、移动和固定指挥所等领域全面大规模运用。预计2019年建成,建成后预计年产值超30亿元,目前,正在开展土石方工程及桩基础施工工作。

而备受关注的光启未来科技城,笔者在现场看到,其实验室主结构已基本完成,有望年底竣工。未来,该项目将建设成一个超材料智能结构及装备研发中心和产业化基地,预计2020年建成后年产值超30亿元。

启动区正建设4条对外道路

在基础设施配套方面,目前进入阿波罗未来产业城启动区仅有一条泥泞小路。园山街道阿波罗综管中心相关负责人告诉笔者,启动区正在建设4条对外道路,其中连接主干道沙荷路的道路有望在今年打通,届时,阿波罗未来产业城启动区对外交通将大幅度改善。而在产业城内,笔者了解到,目前在启动区内已规划保障房、配套学校等配套设施的建设用地,预计明年将启动保障房等相关配套设施的建设工程。

值得一提的是,未来阿波罗未来产业城核心启动区还将利用三面环山的地理特征,将周边开发成一个军工主题的公园,届时,将大大提升产业城内的舒适程度。

采写:徐剑


分享到:


相關文章: